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4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毕红颖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身体状况、主要护理诊断、出血的观察。本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要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急性型与慢性型临床特点,加深理解与记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受到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的一类出血性疾病。临床以自发性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生存时间缩短和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形成,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为特征。概念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病毒感染产生抗病毒抗体或免疫复合物②血小板与抗体结合使其形状发生改变③抗体结合的血小板更易被肝、脾内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清除④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及促进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的破坏【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详细询问病人年龄、性别、起病前有无呼吸道感染史;有无应用对血小板有影响的药物;有无家族史。【护理评估】2.慢性型多见成年女性。起病缓,出血轻,四肢皮肤散在瘀点、瘀斑,鼻或牙龈出血,月经过多。部分病人可因感染或活动不当导致内脏出血,也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颅内出血。1.急性型儿童多见,起病前1至2周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畏寒发热皮肤鼻、牙龈及口腔黏膜出血,皮肤瘀斑,血肿。严重时内脏及颅内出血;若出血量大,可有贫血、血压下降或失血性休克。(二)身体评估【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因广泛出血或出血不止,常反复发生,病人感到恐惧、焦虑,坐卧不安;随着病情迁延,精神折磨,可使病人烦躁易怒,由此出现沟通障碍。(四)辅助检查①血小板计数:急性型常低于20×109/L,慢性型常50×109/L。可见巨大畸形血小板。②骨髓象:巨核细胞显著减少、成熟障碍。③束臂实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抗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相关明显缩短。治疗原则为:止血,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提高血小板数量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一般口服泼尼松,病情严重者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还可选用脾脏切除术。(五)治疗要点脾脏切除术的适应症为:糖皮质激素治疗3~6个月无效或需大剂量维持者。禁忌症为:妊娠期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者。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能脾切除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常用长春新碱;环饱素主要用于难治性ITP病人。输新鲜血或浓缩血小板悬液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急重症可予血小板输注或静注大剂量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和血浆置换。【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与血小板减少有关组织完整性受损颅内出血、感染潜在并发症与病情反复发作有关焦虑、恐惧(一)一般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舒适,以减少因周围环境刺激产生焦虑而加重病情。慢性病人适当活动。血小板在50×109/L以下时,避免强体力活动,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下棋等。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以避免内脏出血。(二)病情观察1.观察出血部位、范围和出血量,及时发现新的出血病灶或内脏出血征象。还应注意病人的自觉症状、情绪反应、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2.监测血象如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等。一旦发现血小板计数<20×109/L,应警惕颅内出血征象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救治。【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如有感染、出血等症状,给予相应的护理。(四)用药护理1.正确执行医嘱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口服药物应餐后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身体外形的变化,还可引起胃肠道反应、诱发和加重感染等;长春新碱可致骨髓抑制、末梢神经炎;环磷酰胺可致出血性膀胱炎。2.静注免疫抑制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时,易出现恶心、头痛、出汗、肌痉挛、寒战、发热等,可减慢滴速。注意保护局部血管,预防和及时处理静脉炎。(五)心理护理安慰病人静心休养、稳定情绪。加强与病人和亲属的有效沟通。告知病人因药物的副作用所带来的身体不适,会随着停药而渐消失,从而消除病人疑虑,缓解其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指导病人学会自我保护,避免一切外伤;自我监测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和粪便颜色变化。3.生活指导注意保暖,预防感染。缓解期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强调:充足的睡眠、稳定的情绪和保持大小便通畅,是预防颅内出血的有效措施。(六)健康指导2.用药指导鼓励病人坚持服药,用药期间注意复查血压、尿糖、血象等。嘱病人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
本文标题:4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2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