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学案设计人王思庆2014年月日七年级年级下册班组姓名中国古代陶器人类最早先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再进化为智人,最后才成为现代人。这个过程用去了差不多几十万年。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原始人类之所以能在身体条件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它们懂得了运用不断进化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来制造工具,懂得了过群落生活共同御敌,懂得了举一反三总结生存经验,于是,原始人类依靠采集果实和狩猎野兽来养活部落中的成员。此时的人类也开始懂得了使用火来御寒和烧烤食物,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人类的旧石器时代。随着我们祖先生存技能的日益发展,人类终于开始走出与狼共舞的山林,找到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定居下来。他们首先要建房子抵御寒冷和野兽。为了让房屋更坚实耐用,早期的定居人类建造的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在室内挖一个火坑。居住在这种房屋中的原始人类,主要的家庭生活都是围绕中央的火坑进行的。而陶器作为蒸煮食物,盛水储粮的重要工具恐怕就会是这个小小房间中最主要的家当了。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怎么发明了陶器的呢?但是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按照学者们的猜测在篮子上涂满泥后放到火上烧,结果外面的编织物被烧掉了,而里面的泥巴却都开裂了,只是变成了一些硬块,根本无法成型。那么,生活在混沌初开,还没有开始具备任何物理化学思维的原始先民,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陶器的呢?这依然令许多人感到好奇。当考古学家对人类8000年前的房屋遗迹进行研究时,发现房子中央的火坑侧壁上被掏出了一个小洞,里面还有一根未烧尽的炭棍,这给陶器的产生又提供了另外一种猜测。在偶然的启发下,我们的祖先学会了运用火来制陶,他们在定居的家园中专门建起烧陶所用的窑,使制陶技术得到更稳定的发展。有了日臻成熟的窑和烧陶的技术,远古先民按照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烧制出各种陶器。这件形状奇特的器皿底部尖翘,并不能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容器那样摆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几乎难以找到对应的物品,那么,它在7000年前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最早的陶制品都是作为实用器被烧制出来的,不论是用于取水的尖底瓶还是用于烹煮饮食的盆或钵,他们都与原始先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说陶是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彩陶则是陶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彩陶是将各种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到陶器上,形成五彩缤纷的各类图案。大多数彩陶都是先在陶坯上绘制,然后入窑烧制,颜料发生化学变化后与陶胎融为一体。这也是为什么历经数千年,彩陶的色彩依然不曾脱落,将无数耐人寻味的远古印迹保留至今。如果说在人类的发明史上,陶器是为了生活的现实需要,那么制作彩陶又是为了什么呢?这种不易脱落的纹饰色彩是否寄予着原始先祖们的某种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呢?事实上,仰韶出土的彩陶并不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的原始彩陶。早在安特生到达中国之前,人们已经在西亚一带发现了类似的原始艺术。依照当时一些西方学者的考古报告,西亚是国际学术界公认最早迈向新石器时代的区域之一,大约在公元前一万年至六千年之间就出现了与石器共存的彩陶。这些彩陶上的纹饰带有明显的异域特点。作为考古学家的安特生显然对西亚的彩陶早有了解,他将仰韶彩陶与西亚出土的彩陶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有一些相似之处,他立刻产生了一种疑问,中国河南仰韶文化的这些彩陶会不会是从西亚传过来的呢?假如彩陶是从西方传入的,那么就必然会在通向中原的西北地区留下传播的遗迹,于是,安特生决定沿黄河上游西行,去寻找远古的秘密。经研究发现,人类的许多古代文明都是由大河的滋养而繁衍的,从世界范围来看,陶器是几大人类文明发源地共有的创造。其中包括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那么,中国的黄河流域与彩陶有什么关系吗?新石器时代一种彩绘的陶器。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至今仅有85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与彩陶有关的一些术语黏土:是由地壳表层的岩石风化分解而成的属于含硅和铅的氧化物。羼和料:先民们为了改善黏土原料的工艺性能,在黏土中加入沙子、稻壳、贝壳屑等,通常把这类加入物称为羼和料。窑炉气氛:在陶窑内点火燃烧后,在窑炉内部形成一个与外界不同的空气部分,一般称为窑炉气氛。磨光:在陶坯还没有完全干时,用坚硬光滑的工具对陶坯表面进行同一方向的打磨,以增加陶器的密度和亮度。陶衣:用碾磨得极细的某色黏土悬浮液,涂于陶器坯胎的表面便于绘制纹饰的素地。拍印纹:在陶坯制成后,用木制或陶制的花纹拍拍打陶器表面形成纹饰。滚印纹:在比较坚硬的木棍上卷缠绳索等,在陶器表面滚印成花纹。剔刻纹:用锥、指甲、篦子等在陶坯上剔刻出各种花纹组成层次或环带。缕雕纹:用锋利较簿的工具在陶器上镂刻成三角、圆孔、四边形等饰纹。堆纹:将泥条或泥饼用泥浆粘贴于陶坯外壁组成平行或各种角度交叉的花纹。陶锉:因器形接近于现代的铁锉而得名,是用作整饬陶器坯胎,或用于洁手或洗涤。此类工具多见于仰韶文化类型中。陶纺轮:直径一般为3~4厘米,厚1~1.5厘米,中间有圆孔的圆珠形陶器。圆孔中纳柄可用手指操作,用来纺毛线。陶抵手:就是在制作陶器时,为了防止器表拍印纹饰或拍打器形时器壁凹陷,用来在器内支持的陶垫子。陶弹丸:形状为球状,表面光滑,大小不等,一般最大直径约为4厘米,小者2厘米,是用来狩猎用弹丸。有空心和实心两种。陶网坠:一种扁球状或扁圆柱体的陶器,陶器中部或两端各有一个凹槽,用做网坠。陶埙(xun):远古时代的吹奏乐器,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像鸡蛋,有一至六个音孔。陶鬲(li):古代炊器,圆口,三空心足,足中空而不实称鬲。陶甑(zeng):古代蒸食物的高耳锅。陶釜(fu):古代炊器,敛口,圜底或有双耳,其用如鬲,相当于现代的锅。置于灶口,以置甑以蒸煮。陶鬶(gui):古代陶制饮器,有流鋬和三空心足,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代表器形之一。陶鼎(ding):古代炊器,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陶斝(jia):古代饮器,圆口有鋬和三足。陶盉(he):古代饮器,圆口,深腹,三足,有长流、盖和鋬。陶角(jue):古代饮器,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陶罅(xia):一般称陶器的裂缝。陶觚(gu):古代饮器,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陶豆(dou):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用以盛食物。陶簋(gui):古代食器,圆口,圈足,无耳或两耳,也有四耳。陶缸(gang):古代盛贮器,底小口大,较深于盆。陶杯:古代饮器,圆柱状或下部略细的较小的容器,有单耳或双耳。裁盖器:带盖的敛口彩陶罐,这种罐在制坯时器盖和罐体连成一体,经旋切而分成盖和罐体两件,因此盖和罐口严密合缝,故叫裁盖器。陶盨(xu):古代盛贮器,一般为大口,腹略鼓,有盖和两个耳子。陶盂(yu):古代盛贮器,盛液体的敞口器具,分水盂、漱口盂等。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安特生:人名,瑞典地质学家,曾任瑞典地质调查所所长。1914年受中国北洋政府的邀请,协助寻找矿藏。但由于当时内战接连不断,找矿工作非常艰难,于是主要从事采集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后来发现了马家窑等文化遗址。大地湾文化:在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早的彩陶文化遗址。1958年首次发现于甘肃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距今约8000~7000年,与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两河流域及中亚地区在时间几乎是同步的,争论多年的中国彩陶起源问题,首次得到肯定,有力证明中国彩陶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渭河流域。磁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因1975年首先发现于河北武安县磁山而得名。裴李岗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因1977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新郑县裴李岗而得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6700~4500年。半坡文化:半坡文化类型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仰韶文化系列,因首先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而得名,距今约6700~6100年。庙底沟文化:庙底沟文化类型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仰韶文化系列,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距今约5600~4500年。大汶口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因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以泰山为中心的鲁中南地区。距今6000~5000年,器型以陶背壶、杯和镂孔豆为主。彩绘的颜色有赭红、朱红、土黄、白、黑等,八角星纹是最富标志的花纹。石岭下文化:因首先发现于甘肃武山县县城以西2.5公里处的石岭下而得名,距今6000年左右。石岭下的文化属性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其实就是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过渡类型。但从石岭下彩陶的器型和纹饰及地层关系分析,属于马家窑文化早期更为确切,以石岭下命名的鲵鱼纹彩陶瓶名扬海内外。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由庙底沟和石岭下类型彩陶发展而来。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文化遗址而得名,距今5800年左右。半山文化:1924年因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洮河西岸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4500年左右。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距今4000~3100年。彩陶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蛋壳陶为其代表,多采用圆圈、折线、方格等刻划纹饰。齐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因1924年首次发现于甘肃和政县齐家坪而得名,距今4600~3600年。马厂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350~4050年。四坝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山丹地区四坝滩遗址而得名。距今3900~3400年。辛店文化:1924年因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县洮河东岸的辛甸镇而得名,距今3400~2800年。寺洼文化:因1924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县牙下镇寺洼山而得名,1949年夏鼐发表《临洮县寺洼山发掘记》一文正式命名寺洼文化,距今3400~2700年。沙井文化:1948年裴文中在1923年安特生对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黄蒿井考古的基础上再次提出了沙井文化。距今约3000~2500年,是我国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大溪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因1954年首先发现于四川巫山大溪镇而得名,距今5800~4400年,器型有圈足盘、曲腹杯、斜壁碗、细口碗等。马家浜文化:因1959年首先发现于浙江嘉兴县马家浜而得名,分布在江苏、浙江一带,距今约5700~4700年。马家浜文化彩陶继承了河姆渡文化并有进一步发展。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杭州市良渚而得名,距今约4700~3900年,良渚文化彩陶普遍采用轮制,制作技巧很高,均以素陶刻划纹为主。屈家岭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因1954年首先发现于湖北应变山屈家岭而得名,距今约4500~4200年,以黑陶蛋壳陶、陶轮为代表,器型有高圈足杯、三足盘、圈足碗、折盘豆、长颈圈足壶等。河姆渡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因1973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而得名。分布在杭州湾以南宁绍一带,距今约6400~5400年。陶器以夹炭黑陶为主,器型以釜、罐最多,装饰有刻划、捏塑和堆贴几种,图案有几何图纹、动物纹、植物纹等。
本文标题:8中国古代彩陶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2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