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581-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61-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以及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经验,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过程有总体的了解。★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重点:1.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难点:1.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认识: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主要外语词汇:SocialistRevolution,theGeneralLineofTransitionPeriod,PeacefulRedeem,theFoudationofSocialist★辅助教学情况:板书,课堂讨论★授课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的发展问题上,达成了三个基本共识:革命的成功标志这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到城市,中心任务由革命战争转到和平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并且这个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实践,基本上都是按照这种共识进行的。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1)国际形势新中国建立后,面对的是美苏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国际合作走向战后对抗,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互相对峙进行冷战的局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的巩固与发展,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迅速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国力更加强大。在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出现了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在国际上得到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东欧、亚洲人民民主国家以及民族独立国家的承认、同情和支持,也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欢迎。这种形势对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是有利的。战后,美国在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大大削弱的基础上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同英法等国结成以它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阵营,到处插青岛科技大学政法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人:曹胜-162-手,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紧张局势,甚至发动侵略战争。这个侵略阵营在欧洲对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实行冷战;在亚洲则顽固地与中国人民为敌,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企图以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这种形势对新中国是不利的。(2)建国初期的国内形势建国初期国内形势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人民盼望已久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整个中国大地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这是形势的主流。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严重的困难,面临许多严峻的考验。在军事政治方面,国民党反动派还有100多万军队盘踞在西南、华南几个省份和台湾等沿海岛屿,进行垂死挣扎。反动派溃逃时在大陆遗留下200多万政治土匪、60多万特务分子、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其他反革命分子,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在各地进行疯狂的破坏和捣乱。他们还寄希望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妄图卷土重来。在新解放区约有3亿多人口的地区,土地制度的改革尚未进行,地主阶级没有完全被打倒,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还是主要矛盾。新中国在财政经济方面极为困难。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与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加上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和国民党反人民战争的摧残,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自然经济十分强固,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1949年全国受灾面积达800万多公顷,灾民约4000万亟待救济。城市中大约有400万失业者和大量的半失业人员,需要人民政府予以安置和救济。国民党政府留下的几百万军政人员,也要包下来管饭吃。更为突出的困难是由于国民党政府长期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的局面,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依然存在着,严重地影响着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从而直接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这种状况,使新中国面临着比苏联和东欧各国革命胜利后更为艰巨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上述形势表明,新中国建立之初,一方面人民大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尽快地制止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这是涉及到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否存在与巩固的更为困难、更为紧迫的大事。因此,新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用最大的努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便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更好的条件。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1)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建立的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的国家政权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对过渡时期的国家性质、政权机构、人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规定的国家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建国的政治基础,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的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2)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6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党和政府有了在全国实践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可能。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就已经说明: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是人民共和国的五种经济成分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共同纲领》又进一步规定了“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成分,削弱资本主义成分,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准备。(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思想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和能力迅速涤荡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消灭了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的道德风尚和社会氛围。在教育方面,建立和加强革命教育;扩大招生数量,以适应大规模经济、文化建设之需;科学文化方面,设立中国科学院;在文艺工作方面,提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同时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中间组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大河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在这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被废除,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区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了。(二)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前途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对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的性质,毛泽东在1939年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并做了科学的理论说明。一般来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这能否说中国的革命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呢?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他说:“我们现在干的是资产阶级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也就是说,中国革命的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性质也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那么,新旧民主革命有什么不同呢?第一,领导阶级不同了。这是根本区别。五四运动前,革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随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第二,时代不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毛泽东根据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认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支持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在这个时代,殖民地的反帝斗争,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鼠疫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第三,指导思想不同了。五四运动前,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青岛科技大学政法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人:曹胜-164-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第四,革命前途不同了。一般地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革命导师列宁多次强调,无产阶级应当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在革命胜利后,争取非资本主义的前途,就是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问题,也就是怎样处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做出了正确的分析,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这是对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必须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只有到遥远的将来,待中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观点只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联系,因此,是错误的。一种是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企图超越民主革命阶段,一步跨进社会主义,从而混淆了二者之间的界限。这两种错误认识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规律,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过惨重的损失。只有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国内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仍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建国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以便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为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前提条件,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950年6月,中共在北京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
本文标题:581-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3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