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5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52)
公园小学教学设计专用表(班任---1)课题5.摘掉石油落后的帽子(第一课时)主备人及备课时间张弘2014、2、25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互学导学的教学流程,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能够有合作互相学习的意识。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4.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并能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体裁,以及运用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对文章中心的把握,抓住文章中说明内容来体会“铁人”的精神。教学环节教材分析(知识点、能力点、思维训练点等分析)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预设补充或调整一、导入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知识点: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生活,上网搜集资料,使学生对石油这种能源有一种初步的了解,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生活需要石油,化学需要石油,工业的发展需要石油等等,总之,石油对于我们人类是太重要了。2.训练点:训练学生通过课题来分析文章的内容的方式和方法。3.能力点:培养学生针对课堂质疑,在头脑中形成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检查预习,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准备工作。1.知识点:(1)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我国从石油工业落后到发现油田、开发油田直至成功,表现了我国石油工作者不怕苦难,不辞劳苦,艰苦创业,用毕生心血建设伟大祖国的铁人精神。(2)认识并初步理解本课的字词:在自学、互学中认识16个字和瘫痪威胁泥浆滋味废铁。欺辱满载搅拌等词语。训练点:(1)用完整语言说清楚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用清晰的语言说清楚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识并理解字词,初步感受字导入:出示课件:(石油)这种黑色的液体是什么?提出问题:石油能做什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我国的石油工作发展怎么样呢?(板书课题)课题运用拟人的手法命题,为什么?它给人一种气势。宣扬一种精神。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检查学生读文情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2.检查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学生汇报交流自己预习本出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词。小组内“开火车”读。瘫痪威胁泥浆滋味废铁。欺辱满载搅拌学生课前查找有关石油的资料,铁人王进喜的资料和大庆油田的资料。学生齐读课题,思考:看到课题知道了什么,以及还想知道什么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谁摘掉了石油落后的帽子?为什么我们国家是石油落后的国家?(等等)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遇到生字词尝试自己借助工具书或预习笔记,独立解决或者合作解决。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价。学生汇报交流自己预习的字词情况并做以总结预设:学生1:本文记叙了我国从石油工业落后到发现油田、开发油田直至成功,表现了我国石油工作者不怕苦难,不辞公园小学教学设计专用表(班任---2)教学环节教材分析(知识点、能力点、思维训练点等分析)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预设补充或调整三、精读读文四、整体总结词对内容表达的作用。3.能力点:(1)能够把字词放回到句子中体会意义。(2)能够比较自觉地理清文章顺序。(3)整理交流内容,形成笔记(4)培养学生在文中提炼相关信息的能力1.知识点:(1)使学生了解石油的作用。它是一种宝贵的能源,是工业的血液。(2)了解我国石油的地位、2.训练点:(1)从“一个国家如果缺少石油,就像是得了贫血症的病人。”这句话中体会比喻句的用法,在本段中起到的作用,更突出了,石油的宝贵。(2)从“不但整个国家的经济会瘫痪,而且国家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3)注意抓住重点的词语“不但、而且”句子(比喻句)来读。注意语调有轻有重,有缓有急。突出石油的重要性,为下面的学习铁人精神做好铺垫。(4)抓重点的句子仔细品味从而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想。3.能力点:培养学生善于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的能力,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词析句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梳理全文,总结方法。3.检查学生预习的句子和段落结构,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4.通过你的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为什么说“石油是一种宝贵的能源”?方法提示:(1)找到文中的打比方的句子,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应该抓住哪些词语和句子来读,突出石油的重要呢?请你练习读一读。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可以进行补充、改正……3.教师进行导学:在这句话里把石油比作(血液),把缺少石油的国家比作(贫血病人),甚至于会瘫痪,可见石油确实很重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劳苦,艰苦创业,用毕生心血建设伟大祖国的铁人精神。学生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石油能做什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学生3:进喜被成为“铁人”的原因是他带领工人开发出了大庆油田,他不怕困难,不辞劳苦,艰苦创业学生先记清楚自学的要求,然后开始进行读文自学。(提示学生在自学中动笔将自己学会的和没学会的进行标记)预设:学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学。在互学中进行交流、补充、订正、扩充……学生思考,并再次进行互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预设:学生:如果我来读,就抓住这句比喻句中的词语,语气有轻有重。学生试着读一读。学生总结收获。作业设计1.读课文。2.了解李四光。3.读王进喜的事迹。板书设计:见背小小资料袋:摘掉”,摘去,拿掉;“石油”,一种液体,可以燃烧;“石油工业”,指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对象,进行地质勘探、钻井、开采、炼制等以提供动力燃料、润滑油类、化工原料等的重要工业部门;“落后”,这里指发展水平低,不进步。“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实指改变石油工业的落后状况。本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命题,给人一种气势,宣扬一种精神。公园小学教学设计专用表(班任---1)课题5.摘掉石油落后的帽子(第二课时)主备人及备课时间张弘2014、2、25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互学导学的教学流程,使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庆人艰苦创业的事迹,学习大庆人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2.通过对文章中说明方法的体会,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有合作互相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学能力和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并能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如何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的,理解“铁人”精神的含义。教学难点:说明方法的运用和体会,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学环节教材分析(知识点、能力点、思维训练点等分析)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预设补充或调整一、导入二、学习课文2-3自然段。1.知识点:(1)了解我国石油的状况(2)在介绍状况的同时运用了列数字、做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作用。a.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b.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作比较,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c.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2.训练点:(1)训练学生善于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乐于和同学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清楚。善于表达,乐于表达。(2)训练学生能够从在“只有四十几名技术人员、8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摘掉是由落后的帽子》,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导学:是呀,石油多么重要啊,那么在旧中国石油工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的情况呢?1.指名读文2-3自然段学生体会。出示自学互学提示:(1)我国的石油工业落后到什么程度?(2)文章中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用的作用是什么?方法提示:(1)圈画有关语句,说说读了这两个自然段后,你的心情如何?说说自己的想法(2)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学生交流汇报,互相补充。预设:学生1:本文记叙了我国从石油工业落后到发现油田、开发油田直至成功,表现了我国石油工作者不怕苦难,不辞劳苦,艰苦创业,用毕生心血建设伟大祖国的铁人精神。学生2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知道了石油的重要。学生读文,全班倾听。汇报交流。预设:1.我国的油田很少。2.我国的能源及其贫乏。3.我国的技术人员也没有几个。4.文章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的我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石油极其缺乏。公园小学教学设计专用表(班任---2)教学环节教材分析(知识点、能力点、思维训练点等分析)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预设补充或调整三、学习课文4-8自然段。四、总结钻浅井的钻机、总产量只有几百万吨“这些语句中体会我国的石油工业的落后。3.能力点:通过抓语句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的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1.知识点:(1)使学生了解开发大庆油田的过程。(2)理解“铁人”精神的含义。(心系国家,不怕困难,忘我工作,艰苦奋斗)2.训练点:(1)通过理解“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区!“这句话的体会,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2)通过文中“中国的幅员那么辽阔,难道地下就真的没有石油了吗?“这句反问句的体会,说明了中国人坚定的信心。(3)训练学生抓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活动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理解铁人精神的实质。3.能力点。: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互相学习的能力,善于借助老师的自学提示,把学过的方法尽量用在新课的学习上,梳理全文,总结方法师导学:中国幅员辽阔,难道就真的没有石油吗?在东北的大庆就发现了一个大油田。2.请同学们自学4-7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1)通读4-7自然段,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文章中主要介绍了谁?他带领工人们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油田?。(3)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4)铁人精神指的是什么?(5)摘掉这顶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究竟靠得是什么?(6)理解“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区!这句话的作用。3.学生通过朗读,先自己思考后再开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互学。4.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可以进行补充、改正……5.在开发石油工作过程中可以说贡献最大的就是我们的石油工人师傅们,是他们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6.小结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5.读了这两个自然段,我的心情很沉重,为我们国家担忧。6.文章中运用做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局面写更具体。学生先记清楚自学的要求,然后开始进行读文自学。(提示学生在自学中动笔将自己学会的和没学会的进行标记)预设:2.生:人代替起重设备.生:用自己的身体代替搅拌机3.生:他的决心是“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4.铁人精神:生1:不怕困难。2:艰苦奋斗。3:无私奉献。5.生:铁人精神。6.学生:“扔到太平洋去”充分体现了王进喜为国争气、改变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摘掉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的决心的坚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学。在互学中进行交流、补充、订正、扩充……学生思考,并再次进行互学,交流自学提示。学生总结收获。作业设计写一篇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文章。板书设计:见背小小资料袋:1953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基于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对中国地质的深入考察,指出我国是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家,建议从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开始寻找油田。经过3年的普查,首先发现了许多有利于证明松辽盆地蕴藏油气的证据。终于在1959年9月26日上午,在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附近,“松基三井”钻出了工业油源。这时正是新中国建立10周年前夕,为了纪念这个在祖国工业史上值得大庆的日子,大同镇被改名
本文标题:5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5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4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