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的故事教学目标:一、围绕中心选材。二、把事情写具体。重点:启发思维难点:叙述表达教学过程一、聊一聊同学们,在你的家庭中,因为你的上学、成长等原因,你肯定是家里的中心,家里人都会围着你转,想想,在你家里,谁是你最亲近的人?只选一个。(有的同学如果说父母一样亲近,可见这种亲情是难以割舍的。)追问:你和你最亲近的人之间有哪些事情让你难忘,能触动你的心扉的?如果我们把范围再扩大一点,在你家里,有哪些人是与你比较亲近的?你和他们之间又有哪些故事让你难忘,让你感动,让你开怀,让你伤心,让你潸然泪下……在你家里,有哪些人不太亲近,但他(她)同样让你难忘的?出示作文题目:《我__________的故事(横线只填某位亲人)》二、审题指导1.题目与含义题目:《我__________的故事(横线只填某位亲人)》含义:写我与某位亲人之间的事情。2.选择写作对象家里的某位亲人3、学生选择,补充题目三、列提纲请大家选材列提纲,学生列提纲。给出示例:开头:交代要素(谁,在哪里散步)母亲:大路平顺儿子:小路有意思产生分歧:往哪里散步“我”:做决定妻子:听我的中间散步走小路解决分歧:怎样散步我背着母亲(最打动人)背着散步妻子背着儿子结尾:散步感受:整个世界内容:写小事,抒真情特点:以小见大(教师巡堂,学生列提纲。注意发现中等水平的提纲。)三、改一改找学生读一读自己的提纲(3个左右)然后找一个中等水平的,大家一起来改。把这份提纲改详细些。指导如何改:1、基本结构。(开头、结尾)2、材料安排。(详写、次详、略写)五、写片段列提纲,只是体现一个基本的构思,中间需要大量的更具体的材料来补充。下面请大家写一个相关的片段。(扣住你的题目,写一个相关的片段。)给出例子:《散步》但是母亲慈祥地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动作,语言,景物)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动作、情景。画面感。背起母亲散步。)教师巡堂。5分钟之后,找到刚才修改提纲的学生,指导他写好一个片段。然后大家读读自己的片段描写。六、总结著名作家何立伟说:走出家门的路有千万条,但回家的路只有一条。亲人,是你永远的牵挂。请你用饱含深情的笔,写出你对亲人的热爱、依恋。写出真实独特的我“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为什么写?让人了解,熟悉你,让自己更了解自己。二、写什么?1、你认为可以介绍哪些方面?注意事项:一篇作文篇幅有限,如果各方面都介绍,就不容易写具体,生动,给读者印象不深刻。因此应侧重选择自己的一两个方面去写。三、怎样写?1、真实就是最美的。(1)真实的描写自己的特点,不故意美化自己。(2)从生活中选取真实的素材,不编造虚假材料。(3)抒发真情实感。2、有个性才能打动人。(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抓住自己最大的特点来描写。(2)选取的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最能体现自己的性格和品质。如果通过多个事件来表现自己,选的材料要能够从多角度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3)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四、美文展示平台画像家中别无他人,我对着镜子自我欣赏了一番之后,就兴趣盎然地拿起笔画起自己来了。我喜欢留男孩头,头发短短的,觉得这样干净利索。我也具有男孩子粗犷、豪爽、心胸、宽阔、豁达大方的性格特点。因此别人都称我“假小子”。我的额头很高而且有些突出,有人说我这是聪明的标志;可也有人取笑我。说下雨不用愁,额头可以当雨伞!我心里明白,实际上我是个十足的“大笨蛋”!每次考试,都是粗心大意,丢三拉四,但从不吃后悔药。恩,眼睛长得还凑合,描画起来也随意、舒心。我的眼神是那么天真、调皮,然而也带着几分深邃,似乎可以洞察周围的一切唉,讨厌的鼻子长得最难看,妈妈说像个。。。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虽说性格像男孩,可我也有女孩的爱美之心呀,所以,这次借画像的机会,我就把它略作修改,画个高高的鼻梁,看上去俊秀多了。画出的嘴巴,怎么张得那么大呀?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从前人们不是说“女子笑不露齿”吗?哈哈!管他那么多!我要笑,我爱笑,我喜欢开怀大笑!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觉得我的生活充满阳光,我就这样乐观地对待周围的一切,所以大家都说我是“乐天派”。思考回答:1、文章题目是“画像”,从全文可以看出文章重点运用了什么描写?2、她在运用这种描写时是否只是表现她在这方面的特征?如果不是,她表现的是什么?3、由此你可以明白写人的文章重在表现什么?4、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四、写人文章的写作误区:误区1:“随便抓式”选材。无论是写“自己”还是写“别人”,选择的事例缺乏典型性,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多种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中,选取的事例虽多但同属一个角度,不能多侧面地表现人物的特点。误区2:“求全式”选材。主要表现在多件事表现人物的写作中,选取的事例多而杂,面面俱到,对每件事泛泛而谈、记流水帐,尤其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结果人物形象不鲜明。误区3:追求“高大全”式人物形象。在写作中为了表现自己或者某人物的品质,在表现人物上夸大其辞,语言缺乏真实性,反而使人物形象失去了可信度。误区4:写人与记事混淆。写人文章的重点是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品质等等,在写人文章中也会涉及到一些事,但是在这里记事必须为写人而做铺垫。五、自我修改,自我评价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指导:1、先读,看看有无错别字,语言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2、再读,看看所选的材料是否真实,典型,是否能表现自己的特点。材料安排上是否有详有略。3、最后,看看自己是否用了描写来表现自己的特点。自我评价:说说自己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一下文章是否将真实,独特的你鲜明地表现出来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二单元作文:人生的滋味时间:2011-9-13核心提示:曾经有个人问:人的一生是什么味道的?一个工人说是苦的,就好似一杯苦茶;一个老人说是淡的,犹如一杯白开水;一个商人说是甜的,甜如蜂蜜那人生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酸的曾经有个人问:“人的一生是什么味道的?”一个工人说是苦的,就好似一杯苦茶;一个老人说是淡的,犹如一杯白开水;一个商人说是甜的,甜如蜂蜜……那人生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酸的?甜的?苦的?还是……那个人并没有揭晓答案,这永远是一个谜,因为它根本就没有答案,而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来说,都有不同的体会和不同的滋味。这,就是人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何况人生是命运的安排,千滋百味,也不足为奇。但是一个人,不能任由命运的摆布,那是懦弱的表现。我们要征服疾苦的人生,创造快乐美好的人生!而我,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却一直徘徊在酸、甜、苦、辣之间……我非常渴望能有个永远甜蜜欢乐的人生。曾经母亲告诉我:“孩子,不要总想着永恒的快乐,要知道,只有尝试过了‘苦’,才能感受更丰润的甜。”难道人生的规律不能变,非得屈服于它吗?!回忆婴儿时期,那才叫“甜”呢。依偎在母亲得怀里;呼吸着大自然得空气。咀嚼着母亲的乳汁。日日夜夜,皆是如此。母亲的微笑,激起了我心中的潮波,那种甜蜜的滋味不是每个人都能亲身体验的,沉浸其中的……年复一年,年幼天真的我一直期待着更美妙,更绚丽多彩的人生。可是我渐渐的长大和懂事却换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枯燥。无法想象长大的背后竟会有如此艰巨的任务——挑战人生,克服疾苦。可,可是我要的不是这样的,不是!走在街灯下,我思绪万千,时而思索人生,何为人生?时而有不禁潸然泪下,为何我的期待变成了空幻?一个女孩,一个真诚的愿望,就能随风而消散了吗?街灯下,一个女孩诉说着她无限的哀思……回到现今,中学时代的我是迷蒙的。屡次的失败使我痛苦,由此而得来的母亲的训斥,会给我带来阵阵心酸。人生的苦涩,我只能靠自娱自乐来宣泄,来忘记它。也只有这样,我在能体验到人生中那百分之二的快乐。几年来,我一直在冥思苦想如何寻找快乐,如何找回与我“失散”多年的滋味——甜……终于,终于被我找到乐,同学的祝福和帮助让我重见了昔日的欢乐;父母的关爱使我感受了那近在咫尺的温暖。我觉得自己似乎使一个重见光明的“盲女”,我找回了笑容,找回了自信,神州大地为我而喝彩,世间万物都好起来了……而母亲那句至理名言至今还让我刻骨铭心,“没有尝过苦,又怎能感受那种甜呢?”朋友,你是否也找回你的人生了,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了呢?[写作要求]1.仔细观察,描摹事物的特征。2.学习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寄托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3.描写事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注意几点]1.要选好状写的事物。要触动过自己的感情,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2.确定描写的重点。弄清楚自己所写事物的什么特点。3.明确读者对象和写作目的。第一次作文指导状物就是写动物,写植物,写实物,把它们的形状、状态、颜色、特征描绘出来。状物的要求是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来写。请看下面一段写“荷花”的文字: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写荷花,描绘了荷花半开、全开、未开的形状、姿态、颜色,写未开的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出一种含苞待放的状态,突出了荷花美的特点。第二自然段展开联想,把一池荷花想象成一幅画,又从总体上突出了荷花的美。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荷花美的特点进行描绘,真实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状物,怎样才能突出特点呢?1.总分结合,把握特征。先着眼于物的整体的观察描写,以获得对物的总貌印象,然后对构成总体的各处组成部分依次进行观察描写,着重描写能体现特征的局部细节,以各局部的特征来体现整体的总的特征。2.动静结合,摹写物形物态。物有动态和静态,植物是静止的,也可以从动态上写;动物的动态的,也可以从静态上写。动植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习性。如猫,猫的研究,一天中就有不同的形态:早晨,眼仁是圆的,随着太阳的升高,眼仁变成直线,到正午就成了细细的一线,傍晚又开始变成圆的。状物,就要抓住物形物态,动静结合,才能突出其特点。请看泄密《壁虎》:壁虎趴在墙壁上,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像贴着一块水泥。落在墙上的飞虫在它身边来回爬着,它却装着没看见似的。等聚集在身边的飞虫多起来,有的竟自己送到它的嘴边,它才用极快的动作把脖子一伸,然后又极快地缩回去。如果这时你眨一下眼,会觉得壁虎根本没动,可是它嘴边的那只飞虫却没有了。静中有动,形象生动。壁虎静得像贴着一块水泥,连它周围聚集了许多飞虫,它都不动声色。动起来却又十分迅速,脖子一伸一缩,一只飞虫吞下去了,人们还没有看出来。第一次作文写一篇状物的文章。第二次作文指导状物,要细致生动,才能突出特点。请看一段写蝉脱壳的文章。脱皮从背上开始。外面的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身躯。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的翅膀,只留下尾巴尖儿在那旧皮里。这时候,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撑直。接着,它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儿从那层旧皮里脱出来。从开始到身子完全脱出来,大约要半个钟头,旧皮就剩下一个空壳,成了蝉壳。蝉蜕如何脱出来,脱得如此复杂,如此奇特,文章写得很细致。动作一个接一个,光脱出尾巴尖儿一节就写了七个动作。腾起,翻下,倒挂,撑直,翻上,钩住,脱出,一系列的动作,连续不断,如体操表演,表演得如此精彩!怎样状物,才能做到描写细致生动呢?1.认真仔细地观察。只有对物做了细致的观察,才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反
本文标题:6作文教案全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5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