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赤峰二中2013级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出题人:郭士粉审题人:孙晖2015-6-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晋国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对此孔子认为:“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意即会打破“圣人”独断社会行为规范解释权的地位)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认为治国的关键是A.礼B.仁C.法D.德2.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A.重视对人的研究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C.实行民主政治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3.“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4.《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25.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C.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6.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反映了朱熹的教育观念是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反对追求功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格物以致义理真谛7.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8.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9.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10.“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指的是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311.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12.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3.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4.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表一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谚语或对联反映的相关史实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十二铜表法》灵活实用,重视调解民事纠纷“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A.1个B.2个C.3个D.4个15.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4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D.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16.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中国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仍停留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中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17.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所讲的“新观念”是A.师夷长技B.中体西用C.立宪代议D.三民主义18.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对这一“对外体制”的客观评价是A.体现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C.在鸦片战争后被完全抛弃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19.孙中山在《孙文学说》中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扶助农工20.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52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主张的是①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③《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④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2.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成功”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3.《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A.《格尔尼卡》B.《日出·印象》C.《伏尔加河上的纤D.《自由引导人民》24.“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人间喜剧》B.《母亲》C.《老人与海》D.《巴黎圣母院》6历史试卷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通典·食货典》材料二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宋会要辑稿·职官》(1)据材料一、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8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10分)72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材料二谁让法律来统治,谁就是让神和理智来统治,但谁要是让一个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由于相互牵制,人人都不能按自己所认可的准则行事。这是十分有利的,因为人如果能够随心所欲,就无法对植根于每一个内心的鄙陋和丑恶。——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晁乐红《中庸与中道》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中道伦理学的观点。(4分)结合所学,指出其关注的对象。(2分)(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6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主张的内在联系。(4分)8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彼之所长,循而习之;我之所短,改而修之。……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自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1875年)材料二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
本文标题:6月4号历史月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5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