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10单元备课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学情分析单元主题走进西部,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单元知识体系分析本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今天和昨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后情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重大作用。《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谈话,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11单元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明白字的意思,学会本单元的新词,并积累一些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5.理解课文内容,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6.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7.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修筑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8.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9.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练习写应用文。单元重难点及解决策略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个,会写20个字。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3课指定段落。6.第3课后的小练笔,注意借物喻人的写法。单元教学方法深入研读文本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划分1.草原2课时2.丝绸之路1课时3.白杨2课时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拓展一4课时12课题1.草原课时2课时备课人李海峰单位岱岳区共青民族希望小学课前预习及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熟读课文。3.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教师教学准备: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3.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教学过程修改建议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播放录像,学生欣赏谈感受,导入新课《草原》。【创设美好意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照应课文能容】二、检查预习,理解思路(一)检查字词: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二)指导写字(1)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该怎样写。13(2)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3)学生在田字格中将难写字写两遍。【《新课标》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作者围绕草原都写了哪两部分内容?(板书内容)四、分层朗读,感悟美景。(一)、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二)、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三)、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出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在这样的天空下作者有怎样的感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带着感受再读句子。(四)、作者昂头看到了美丽无比的填空,乍一低头,又会看到什么呢?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五)齐读第一自然段,感悟景色之美。(出示课件,配乐朗读)【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自然景色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五、感受草原风土人情,体会蒙汉民族情深。14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3.学生再次朗读2.3.4.5自然段,说说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蒙族人民中间,体验草原人民的热情与豪爽,认识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4.请同学们们试着给2---5自然段加小标题。【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内容,又利于学生们理解。】5.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播放课件《爱我中华》音乐)板书设计修改建议1.草原老舍天空、空气景美小丘、平地、河流羊群、马牛人美:迎客——相见——款待——联欢15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李若冰青海湖片段,激起学生进一步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加深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2.对于课文的写作特点有初步的了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我的家乡”写作练习。教学过程修改建议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课文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2.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二、阅读李若冰的青海湖片段,激发认识西部,热爱西部之情。我来到青海湖畔了。刚才,远山眺望,青海湖是那样地轻波、细流,那样地温柔、多姿。现在,湖畔观望,她却鼓动着丰满的胸膛,以神异的力量,掀起了碧波大浪,排上天空,拍击着湖岸。她发出了激昂的歌声,好象有着无穷的热情,任性地向草原倾泻,向天空抛酒!一群水鸭子飞过来了,它们仿佛是湖的宠儿,扑打着翅膀,嬉戏着浪花,亲着湖面,然后又在湖空翱翔。雄鹰,一个个雄鹰,它们伫立在湖畔岩石上,威严地凝视着什么。当人们在湖畔走过的时候,它们就扇起了大翅,从人们的头上掠过,然后又转动着威胁的眼睛,噘起钩形的尖嘴,在湖空盘旋。呵,雄鹰,多么森严的青海湖的守护者呵!青海湖是高原上一个巨大的湖泊,驰名的湖泊,青海以她命名。千百年来,她被人们称颂着,是人们欢乐、理想、幸福和美的化身。我想起了《西宁府新志》的一些记述:人们称青海湖为“仙海“。据载:“海面七百余里,为众水会归之所,故海岸东西南北皆有水泉,厥草丰美,宜畜牧,素号乐土。……”湖中央,有一座“海心山”,又称“龙驹岛”,据载:“每科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之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多么神秘、16美丽的记载。这里盛产闻名的“青海冰鱼”。每冬冰合后,渔民在冰湖上打洞穿孔,借着月亮星光,打起灯笼,燃起篝火,鱼儿就成群结队地游来,踊跃地从洞孔跳上来,捉吧,捕吧,可多哩!人们说,“青海冰鱼”在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销路好极了。但是,自唐以来,青海湖曾经是封建统治阶级和吐番部族的争夺地,湖畔洒下了无数鲜血,埋下了无数白骨。伟大诗人杜甫写下了这样凄惨的诗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时候,青海湖在高原上欢腾着。看看吧。青海湖脚立在草原上,扬头吻着蔚蓝的天,显出一种多么豪放美丽的风姿。她好象伸出了强大的手臂,一只手托起蓝天、白云、高山;一只手牵着草原和牛儿、马儿、羊儿。千百年来,在她的胸怀里,抚育了多少子孙后代,多少英雄儿女?草原多么葱绿,茂盛;牲灵多么繁荣,健美。青海湖,母亲般的青海湖呵!我又回望着草原。两只牦牛窝着头,正在舞着犄角斗架。一只羊羔跪在母羊脚下,正在一拱一拱地吃奶。那个戴着毡帽的牧发辫的牧羊姑娘,她再次挥起鞭子,拉长了嗓子,唱起来了,好象她有永远唱不完的歌似的。这是爱情的歌,还是赞美山湖的歌?随着她的歌声,那个小伙子拉住了马,白云低头了,鸟儿飞来了,山湖微笑了。呵,生活是这样的豪迈,这样的美好,为什么不歌唱呢!我歌唱高原上的山、湖、草原。我歌唱高原上朴实、勤劳、强悍的人民。让过路的旅客们,让开垦柴达木盆地人们,从山、湖、草原汲取力量,更好地创造生活吧!我不能再停留了,青海湖呵,前面,还有着更豪壮的生活等待着我。我双手掬起湖水,饱尝了一口,向西行进了。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1.画出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说一说青海湖最打动你的地方有哪些?17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句,找出来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3.说一说青海湖的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说一说《草原》与“青海湖”在写作方法上的共同点。【在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与草原相近的一篇关于青海湖的文章,一是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激发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二是进一步明确两者在写作上的写作方法,为下一步练习写作做铺垫。】五、练笔拓展同学们,青海湖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无论本文还是老舍先生的《草原》都是先写景然后写人,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美和人情美,下面就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下自己的家乡吧。小组合作,互说互评。写作成文,小组互评。教师指导,范文选读。【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终极体现,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方法练习写作,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反思18课堂达标训练题一、看拼音写词语。dìtǎnxuànrǎndīyínyūhuí()()()()Jīnpiāodàiwǔmǎtílǐmàojūshǜ()()()()()xiūsèshuāijiāopiānxītiānyá()()()()二、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蒙()()蒙()()似()()似()()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驰弛奔()()名松()()缓拨拔()转挑()()草()牙带代戴()路爱()时()穿()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的空气()的天空()的绿毯()的小诗()的微笑()的乐趣五、根据意思写词语。1.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2.用线条画出轮廓。()3.回旋,环绕。()4.过分约束自己,态度不自然。()七、缩写句子。1.打柴的孩子吃力地背着满满一背篓柴火。2.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19课题2.丝绸之路课时1课时备课人王凤玲单位房村镇西良甫小学课前预习及教学准备课前预习:一、读1.一读标出段落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并认读。2.二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查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矗立,贸易,戎装”等词语三、搜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搜集丝绸之路名称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四、提小组合作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交流意见,试着解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建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章语
本文标题: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6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