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8月考三物理(教科版)
八年级月考三物理第1页(共6页)版本:教科版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八年级物理(教科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超声波能用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2、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3、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属于测量长度的是()4、小华让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通过不均匀的蜂蜜水,会看到如图3所示现象,这是由于发生了()八年级月考三物理第2页(共6页)版本:教科版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5、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C.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挡板,从A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A的像了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8、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9、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10、中学生的大姆指指甲面积约为()A.1mm2B.1cm2C.1dm2D.1m21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八年级月考三物理第3页(共6页)版本:教科版12、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13、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B.70km/hC.52.5km/hD.30km/h14、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凿壁偷光B.海市蜃楼c.猴子捞月D.杯弓蛇影15、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A、大于2f小于fB、大于2f小于2f,大于fC、小于2f,大于f大于2fD、大于f大于2f二、填空题(共12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6、从2012年9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海监50”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7、如图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cm。18、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为参照物.20、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45,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八年级月考三物理第4页(共6页)版本:教科版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射出。(选填“OB”、“OC”或“OD”)21、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_。22、由于光的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23、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24、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球运动时间长,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25、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时间为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m/s。26、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27、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三、画图与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8题12分,29题7分,30题4分。共23分。)28、(1)、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及标出反射角r的度数。(2)、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3)、在图中画出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4)、在图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八年级月考三物理第5页(共6页)版本:教科版(1)(2)(3)(4)29、如下图所示,小王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_。(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_____(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D.以上均可30、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八年级月考三物理第6页(共6页)版本:教科版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至50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31题6分,32题6分。共12分。)31、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2m的客车,客车正以10m/s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问: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时,能够安全过马路?32、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1)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题一项合理的建议。
本文标题:8月考三物理(教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8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