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9《小溪的行程》教学设计
《小溪的行程》教学设计课题内容小溪的行程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班级旅游10-3班授课类型阅读课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旅游专业一年级三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态度积极,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匆匆》、《春》等散文,对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形式和意境美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领会。学生上节课已经通读了《小溪的行程》,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受了小溪具体的形象。初步体会了作者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为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外研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本教材定位于中职学生,结构新颖,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书中所选课文内容丰富、新颖,更加富有时代感。《小溪的行程》属于散文阅读与鉴赏课。在这篇散文里,刘增山从崭新的角度,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学习本文,能够给学生在面对选择时给予启迪,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把握刘增山散文的写作特点。2.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3.能够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及分析文章的修辞,把握作者的写作特色。4.能够正确认识逆境,逐步形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意蕴;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5分钟)用刘增山《生命的设计》中的语句导入,“聂鲁达说过,人生是一条河流。人生若真的是一条河流该有多好,尽管行程是弯曲的,征途是坎坷的,命运是多难的。但它却从来不会为死亡忧虑,而且越是在生命的尽头,越会更加雄壮,更加年轻,更加磅礴,而对大海的吞没,它没有丝毫的迟疑,它深深地懂得:浩荡的大海,不仅不会将它毁灭,还会给他一个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不是所有的死亡都走向坟墓。”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不是所有的死亡都走向坟墓呢?当我们遇到人生坎坷的时候,该如何面对呢?又为什么说刘增山的散文是“人生散文”呢?让我们继续分析《小溪的行程》的艺术特色以及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认真听老师介绍刘增山的其他散文,在脑海中形成对作者写作特色大概的了解,引发思考。引入分析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二、写作特色(35分钟)(一)拟人自述,托物言志提出问题,并且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请学生回答之后再加以补充和总结。问题: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明确:拟人化手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作者飞翔起联想的彩翼,以抒发主题情思为线,把自然物与“我”的情愫融为一体。(二)品味小溪的语言以小溪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再利用多媒体呈现小溪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问题。1.没人能体会谨小慎微的小溪的生活状态,没人能读出我的心声。指导学生找出描述小溪“谨小慎微”生活状态的句子,品读该段落,教师提示需要注意的语音语调,练习“叠词”的读法。叠词:突出小溪谨慎的做人态度,所以阅读时应重点在第二个字上,语气轻,语调是降调。(音乐美)叠词和排比的运用也从多方面强化形象,多角度丰富小溪的内涵。2.大家能读出我腾飞后重新认识自我时的喜悦之情吗?教师指导学生找到七个“我从来没有发现”所在的段落,先自由朗读,再齐读。气势磅礴,“情感洋溢于声调之间,气脉动荡于节奏之内”。(节奏美)3.有特点的比喻句:例子:a.我像一条惧怕捕蛇者的曲曲弯弯的小蛇,匍匐着向前蠕动,蜿蜒着向前爬行。b.猛然间,爬行的我,一下子直立起来,我从匍匐的小蛇,变成凌空腾飞的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说说这样的小溪是什么形态的,教师再播放画面和音乐,帮助学思考并回答问题。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共同分析叠词的用法。自由朗读课文,再齐读课文。两名同学说说比喻句的特点。使学生大体了解拟人自述的手法并理解作者“言志”的效果。通过阅读,使学生在读和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文章语言的音乐美、节奏强等特点。使学生从课文内容及排比句式上进一步体会音调、节奏的特色。通过分析比喻句,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感悟作者文章中画面美这一特色。生感悟。(画面美)总结:1.叠词、排比等运用多方面强化形象,多角度丰富内涵,同时达到音乐美。2.“情感洋溢于声调之间,气脉动荡于节奏之内”。3.把比喻的珍珠坠在曲折的感情线谱上,形成腾挪变化的画面。(三)在谋篇布局上,善于设置文眼来提挈全篇教师提出问题:大家也为“我”的成长而高兴吧?听了“我”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先引导学生谈谈启示,小溪寓意自我,行程寓意命运甚至是厄运,我们在厄运的面前莫驻足,要跨过去便是命运的转机,这也正是主旨。(四)作者的生活经历教师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作者对人生有如此感悟的缘由。学生理解逆境能够磨练意志,锻造人才。不怕厄运,面对人生要真诚、勇敢、坚忍不拔。几名学生发言。倾听,并做好笔记。通过思考发言让学生认识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写作特点。配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讲解,使学生更深地认识文章中的人生哲理。三、学生总结本课内容(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阐述文章的写作特色,再适当加以补充。借助板书和投影总结本课重要内容。四、作业(2分钟)1.朗读课文,背诵“我谨小慎微地活着……”和“想不到,等待我的并不是毁灭……”两个自然段。2.阅读《溪水》,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感受李汉荣的写作风格。记好作业。使学生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小溪的行程刘增山一、拟人自诉、托物言志二、音乐小溪行程节奏美自我命运画面三、设置文眼,提掣全篇作者简介:卢姝静,女,现任昌平职业学校语文教师。
本文标题:9《小溪的行程》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9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