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9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第十章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成年初期的基本问题一、成年初期的年龄规定由一个时期(阶段)到另一个时期(或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成年初期(青年晚期)与青年中期和成年中期相互重叠、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因此,在年龄上很难给予明确的规定。成年初期的年龄范围,大体规定为18、19岁到35岁。二、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成年初期,即青年晚期,是由青年期过渡到成年期的最后阶段。其一般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成年初期在人生中的意义1.第二次诞生2.由“疾风怒涛”到“相对平稳”3.“边缘人”地位4.人格的再构成5.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6.心理的延缓偿付期(二)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1.自我意识的形成经过青年初期自我的觉醒、对自我的重新认知之后,进入成年初期的青年开始摆脱那种肤浅的、表面的对外界及对自我的认识,从而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形成。2.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同一性危机这是由艾里克森(E.H.Erikson)所倡导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中的一个术语。他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防止同一性扩散。但艾里克森并不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到青年期就结束了,而是强调自我同一性是一生的发展课题。(三)成年初期的人际关系到了成年初期的青年,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已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1.友情与孤独2.性意识的发展及恋爱结婚3.对双亲和子女的正反两面矛盾情感(四)成年初期心理的两极性1.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2.人际关系的两极性3.在日记中表现的两极性4.闭锁性和开放性第二节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一、智力的发展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都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在青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则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上升趋势。成年人的智力特点主要是体现于对知识的应用上,这一特点从成年初期开始便明显地表现出来,正由于知识的获得及应用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了良好的有机结合,才使得成年初期个体智力结构中的诸要素在基本保持稳定的同时,仍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如:在观察力方面,成年初期个体具有主动性、多维性及持久性的特点,既能把握对象或现象的全貌,又能深入细致地观察对象或现象的某一方面,而且在实际观察中,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持久性进一步增强,精确性和概括性也明显提高。在记忆力方面,对于成年初期的个体来说,虽然机械记忆能力有所下降,但成年初期的前一阶段是人生中逻辑记忆能力发展的高峰期,其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居主导地位,而且记忆容量也很大。在想象力方面,成年初期个体想象中的合理成份及创造性成份明显增加,克服了前几个发展阶段中所表现出的想象的过于虚幻性,使想象更具实际功用。二、思维的发展成年初期的思维特点一般集中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在成年初期的早期阶段,个体的形式逻辑思维仍处于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在成年初期,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思维形态,总的来说,青年期之前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获得上,而青年期之后的成人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应用上,辨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重要的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帕瑞(w.Perry)认为,进入青年期后,个体思维中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其原因之一是由于个体逐渐意识到,对同一个问题存在多种观点和多种解决方法。帕瑞对青年期的思维进行了研究,发现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青年初期的个体对问题的看法非此即彼,要么对,要么就错。没有“灰色区”,易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不再毫无区分地把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而是通过比较不同的理论、方法,进而找到有效的理论和方法。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个体在分析问题时已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能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两个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因为每个观点的出发点不同。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拉勃维维夫(G.Labouvie-Vief)把成人的思维看作是一种“实用性思维”。她认为,形式运算思维是一种依照假设进行的严格的推理形式。当现实错综复杂时,这种推理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而成人思维出现的“变通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新的整合,也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具体表现为,由于能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条件及限制,而根据问题情景进行具体的和实用的分析和思考,并不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这正是思维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表现,而不是退化。(二)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及其社会价值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的结果不是简单地承继人类已经积累和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去解决人类尚未解决和认识的问题,因此,创造性思维成果具有首创性、发现性和突破性。成年初期的后期阶段是创造性思维表现十分突出的一个时期,处于一生中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最佳年龄区。第三节成年初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自我中心倾向逐渐减弱,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点的认识越来越客观。进入青年期以后,青年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这是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造成青年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世界的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急剧的身体成熟。这必然造成注意、关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等;第二,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这必然导致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引起对自己的素质、天赋等问题的关心;第三,认识能力的发展。这必然引起对自己的行动的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青年初期形成的自我意识还很不稳定,因而对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随着人生经验的积累,个体需要对自我意识不断地进行修正。自我意识的修正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二是来自他人的评价。在修正自我意识,即对“我”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中,个体表现为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两种形式。自我接纳是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平常心面对自我现实。自我否定是否定自己的各个方面,忽视自己的优点。自我否定与自我接纳一样,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过程,是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所必要的心理过程。通过多次的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青年就可能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我,稳定的自我得以最终确立。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稳固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人们对于人生的看法和认识,归根结底是凝聚在一个人的价值观上。人生观有多种。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生哲学有霍布斯的享乐主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等。价值观也有多种。例如,斯普兰格曾把人分为6种类型,即理论的、经济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因而价值观也可以分为6类。(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特点由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受文化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有些凌乱。但从已有的研究还可以看出个体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大致脉络。有研究发现,初中的学生多于40%开始考虑人生社会问题,思考诸如“什么东西对我最有价值?”“什么事情是我最应该做的?”“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等。进入高中阶段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很快面临职业选择或专业选择等问题,更多的高中生开始考虑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时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很不稳定,容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到大学阶段,大学生不再有高考的压力,因而有较多的时间来阅读有关人生问题的理论书籍,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问题,为人生观的最终确立定下了基调。但由于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地涉足社会,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再改变。只有等参加工作以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磨合,才能最终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来说,个体人生观的发展过程是在青春期萌芽;到高中阶段的青年期得以迅速发展;在大学阶段达到形成的高峰,并逐渐走向成熟期。(二)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影响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因素有三个主要的方面:其一,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这表现在它的形成需要必要的心理条件做基础,这些心理条件是:(1)思维发展达到抽象逻辑水平,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并逐步提高。(2)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并与自我同一性确立的过程相互制约。(3)社会性需要和社会化达到趋于成熟的水平。这些条件都是人生问题进入意识领域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其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在青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发展和形成的,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各种影响因素对个体人生价值观发挥作用的程度受到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所制约。其三,属于个人的因素,如与个人命运相关的突发事件等。个人的经历和生活经验也明显地影响着个体的理想和价值观念。
本文标题:9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9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