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反思生物组包前辉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方面,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时进行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这些事情与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完全处于教师教学计划之外,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想完美地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保证教与学始终在师生的最佳情绪与最佳状态中进行,达到教学效果的高的境界,就必须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好自己的教育机智,运用一定的策略,艺术的应对这些“突发事件”。马卡连柯也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一、变严肃为幽默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通过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达人的思想的,这种表达方式能避开冲突的锋芒,比较容易为另一方所接受,同时能引发喜悦和快乐,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缓解紧张情绪。幽默的形式多种式样,自嘲也不失为一种幽默,有时气氛严肃,剑拔弩张,此时教师若反身自嘲,在“逗笑”的课堂场面中,“怒发冲冠”即刻变为“烟消云散”,化干戈为玉帛。案例A:记得我上中学时,一天下午第二节课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老师迅速走过来,“啪”,用力在课桌上拍了一下,气冲冲的说:“怎么,困了回家睡去。躺在床上比在这舒服,睡一年也没人管你,这就可以走,我不稀罕你这一个学生。”说完就走回了讲台。我抬头瞪着他的背影,慢慢的低下了头,没有再睡觉,更没有听课。案例B:一次听一位老师的课,一位同学打磕睡,那位老师笑呵呵走过去用手指敲敲他的桌子说:“快别睡了,再睡我可要唱《霍元甲》的主题歌了,说完还真唱了起来:“睁开眼吧!小心看吧!我唱的对吗?”学生都被他逗笑了,连打磕睡的同学也来了精神,专心致志的听起课来。同样是上课学生睡觉,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这两位老师都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纠正其错误。但是前者老师居高临下的严肃批评,使学生很难接受,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严肃批评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倦学习。从此,对你是“敬而远之”,甚至有意识的“捣乱”,结果招来你更严厉的训斥和批评,如此恶性循环,使师生双方都受到伤害。而后者变严肃为幽默,不但没有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觉得老师给我留了“面子”,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在提醒自己,从而彻底改正自己的缺点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果。这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当今社会流行的一些新词,如:网虫、拷贝、内存、擦边球、遥控、充电、煽情、作秀、大牌、大腕、另类、白色污染、可持续发展、特别行政区、自然保护区、未成年人、脱困、KTV、AA制等,在教学中、与学生笑谈时都可以用上;还有一种在学生中流行的所谓的时髦词,如:那还轻、盖冒、哇噻、我kao……若适时的用一用,也会起到不错的“艺术”效果。案例C:一次课堂提问中,一名程度较差的学生被提起来,可是,他站起来后不说话。我鼓励他说:“试着说说,不要错过这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于是,他咿哩哇啦地说起来,可是声音小而不清晰。于是,我又鼓励他说:“男子汉,大声点,字正腔圆。再说一遍好不好?“咱们当老师的,总想鼓励鼓励学生,让他更好些,谁想有时学生并不领情,反而认为老师在故意为难他。这位学生就将白眼一翻,硬硬地说:”我说过了。“很显然,他在向我”示威“。此时,该怎么办呢?板脸斥责他?不好,那显得我多没肚量、多不人道!叫他直接坐下?也不好,那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多窝囊!这时,我想起学生的一句口头语,便学着他们的腔调怪怪的来了句:”那——还——轻!“一语双关:你的声音太轻了。学生们大笑,僵硬的氛围一下子轻松起来。他也笑了,竟又大声说了一遍。真没想到!二、变从我为从众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在集体活动中受集体大多数成员思维的影响,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决策,与多数成员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课堂上,教师贯于高悬“真理”之剑,随意指向,但并非每一举动都能让人心悦诚服,学生固执己见,逆从抵牾,这时教师不妨也随和从众一点,只要不是放弃原则,这有利于僵持局面的打破,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继续深入。案例A:实验课上,描述实验现象时,突然学生问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正常加热变成砖红色,但是他的为什么却变成黄色?我没有准备,按常理推,应该是砖红色,我对学生说:可能的原因是糖已经被氧化,但是这个现象非常少见。具体为什么这样等我查到了之后告诉你们。我真诚地回答,学生也没有说什么。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解决了上一节课遗留的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实验的失败,也是常见的现象,即使在上课之前,自己做成功了的实验,搬到教室,就失败了。这个时候,如有可能,那就是重做,同时与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与明白。如果采用逃避的态度,学生会产生很多想法。甚至会怀疑老师的基本操作技能。案例B:上课时,教室里总有同学在嘀咕着什么,好一片繁荣的景象。我正纳闷,平时没有出现过种情况,是怎么回事?我想:这个时候,发火,骂他们,学生肯定会安静下来。可是他们是出于无奈、出于不情愿,出于老师的威严。注视着学生,不过他们没有什么反应。我回头看了看黑板上的课表,原来上一节是体育课。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对学生说:“我知道你们上一节课是体育课,神经还处于兴奋状态中,那咱们来考虑考虑兴奋是怎样传导的。学生慢慢地静了下来,课得以继续。作为教师的我们,有的时候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在不失去原则的情况下,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缓和师生之间紧张的关系。三、变明示为暗示暗示是一种用含蓄隐瞒的方式提示对方的策略技巧。心理研究证明,暗示帮助相对于大庭广众下的明示批评,学生更易于接受。暗示遵循的是心理“需要”原理,在人的各项需要当中,“自尊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课堂上教师多多进行“大声表扬、悄悄批评”,用眼光、手势、身段、旁敲等行为暗示,化解师生冲撞,从而达到自我适调困扰的目的。案例A: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正讲得投入时,发现学生或说话,或偷看小人书,或吵架……我们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当学生个体的违纪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时,教师可采用暗示方法。如走到一位正偷看小人书的学生跟前,轻轻地咳嗽一声,或者轻轻敲一下其课桌。这样,学生自然“心领神会”,便会自动放下小人书,投入学习活动。如果通过暗示,该生未察觉,或者根本不领情、不买账,教师则可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个问题让其回答。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迫不得已地集中到课堂上来了。案例B:一次上课时,我在讲解人类遗传病中21三体综合症的特点,突然,几声窃笑打破了那美好的课堂环境氛围。我寻声望去,有两个学生正在指着某个同学坏笑。怎么办?此时,我若是停下来疾言厉色地训斥他们一顿,势必会破坏刚刚营造好的课堂氛围;若不管吧,看他们那样,还会继续下去,真影响情绪,同时也会影响氛围。于是,我决定冷处理。我边镇静的继续讲下去,边往他们身边走去。看到他们抬起头注意到我,我便用严厉的眼神瞪了瞪他们。他们也立刻注意到了自己的错误,忙分开并低下了头,静了下来。这种冷处理法,不用多说,而用眼神示意或用手语暗示,一般来说是挺奏效的,而且不会引起正面冲突,破坏课堂氛围。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多用情,少用气”。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能说得人跳。”即使有学生犯错误,教师不要轻易认定学生是故意捣乱,更不要动不动发脾气,采取简单化地呵斥、赶出教室之类的处理办法。那样去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好像也有效,但对课堂气氛、师生情绪的影响很大,因而对教育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因而是不可取的。一次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果断、巧妙地采取措施,迅速妥善处理。下面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课堂突发事件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从教二十余年,最难忘我由乡下调入县城任教时的第一节数学课。当教学过程进行到课堂练习时,一位学生笔直地坐着,笔和本都在课桌上摆着,并以挑战的目光注视着我。我走到他面前问道:“你为什么不做练习?”该生用非常生硬的口气答道:“我没有笔,也没有纸,怎么做练习?”全班同学都回过头来,目不转睛地看着我。那些目光中有洋洋得意,有嘲讽,也有忧虑和担心,这不是故意刁难老师吗?应该怎么处理?是训斥一顿,还是置之不理?当时理智告诫我,既不能轻易发火,又必须立即巧妙处理。否则,不仅会造成第一节课的失败,还会影响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片刻沉默之后,我转身回到办公室(恰好在教室隔壁),取来自己的笔和纸放到这个学生的桌上郑重地说:“请同学们继续做练习”。下课后,这位学生尾随我来到办公室,将我送他的笔和纸放到办公桌上说:“老师,对不起,我们几个同学想看看您到底哪里与众不同,请不要生我们的气。”这时,又有几名学生走进办公室。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受到学生顶撞和刁难时,切不可丧失理智,大发雷霆之怒。那样不仅会使自己难堪,还可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如果处理得当,就架设了一座师生沟通思想和联络感情的桥梁。此时,教师就能怀着一颗对学生炽热的爱心,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学生也会信赖和尊重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不断自觉地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首先要保护当事人的尊严,不能使突发的事件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要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巧妙而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素,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种灵活应变的教育艺术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比较幸运,我抓住了这次事件带给我的契机,把它转化成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数学课堂上突发事件给我们的启示gxm发表于2006-1-3121:48:000推荐引用启发:(一)许多时候我们完全能够做到——变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为学生向学生多向传授,变教师出题为学生互相出题。这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好办法,可操作性强。(二)学生能讲的放手让他们讲,学生能编的放手让他们去编。(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在于向学生们讲多少道理,而关键是要多采取一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具体方式方法。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发远远超出了案例本身。——顾晓鸣案例题目为引用者所加这是一节数学课上的突发事件听一节数学公开课,听课老师借了五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上《圆的认识》,课前只让学生准备了圆规,没有印发教材。在教学完圆是一平面曲线图形,并且用多媒体展示了圆的画法后,在讲授圆的各部分的名称时,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非常激动地说道:“老师,我从书上看到圆里有直径、半径和圆心,而且我还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呢!”说完得意地坐了下去。当时我们听课的老师都愣住了,想不到这种情况会出现在这种时候,教师分步教学的内容都让学生提前讲了,教师该如何圆场呢?只见老师在愣了一下后,马上微笑着让那位学生站到讲台前来,为全班同学讲解何为“直径、半径和圆心”。从旁我观察到了讲解者的自信从容,听课学生的专注投入,这是我在以前的课堂中所曾未见的。其后的练习反馈显示了学生掌握情况不错,并没有因为这是学生传授的而打了折扣。对这节课出现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充分展示了老师的教学机智和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而学生的表现则给了我更大的启发:学生知道的、掌握的到底有多少,我们全部清楚吗?因此我们能否转变一下接受学习的“传播源”,创造条件、给予机会,变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为学生向学生多向传授,变教师出题为学生互相出题;学生能讲的放手让他们讲,学生能编的放手让他们去编。国外心理学家提出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这四个基本要素实质上是学习发生的动力系统,决定着学习的性质。而学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这一内驱力则可能会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甚至主动地去查阅课外书籍,拓宽自己的见识,以使自己能在小伙伴面前有“炫耀的资本”,从而将接受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消除其负面影响。《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艺术例谈》摘要:正确、恰当的处理课上突发事件可谓是一种技能或是艺
本文标题:课堂突发事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0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