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C02第二章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概况及评价
宁陕县长评至新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概况及评价-11-2008年12月第二章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概况及评价2.1项目影响区域综合交通网现状项目影响区域主要为安康市,项目所在区域为宁陕县。2.1.1安康市交通运输网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康市交通运输事业和全国一样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铁路为主,航空、水运为辅的交通运输综合网络,运输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生产和消费、城市与农村之间搭起了座座桥梁,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先行保障。安康市的交通运输网是以安康市为中心,国省道公路和铁路为骨架,辅以县乡公路形成陆上运输网络。水上由于安康火石岩电站闸坝碍航,通航里程减少,客货运量不多。航空运输一度因为机场狭小,一度停飞,目前机场已经改造使用,航空运输已有发展,但仍然量小,客货运输仍以公路、铁路为主。2.1.1.1铁路铁路运输,区内铁路有三条,阳安、襄渝和西康在安康市交汇,安康市已成为我国西北部又一个铁路交通枢纽,随着西安至南京铁路建成,我省的铁路密度将大大提高,省会西安通向全国东、西、南、北的通道将全部畅通,封闭一千多年的陕西将重现盛唐雄风,真正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2.1.1.2公路安康市的公路网规划是以国道主干线GZ40和国道G210(包(头)北(海)线)、G316和省道S101、S207、S308、S310以及农村县、乡、村、专用公路所组成的“两主、三横、八纵”公路网。其中,国省道由于国家重视,“十一五”期间建设加快,“十一五”期间还将建成包茂高速和G316线高速公路,因此,安康市的公路网主骨架已经形成。但是,作为公路网重点组成部分的农村县、乡、村公路的改造提高,新修未通路的村公路,打通口袋路和断头路任务依然艰巨。截至2007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6108.559公里,其中县公路2541.496公路,乡公路4216.438公里,专用公路250.305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农村公路26.26公里,平均每万人占有农村公路21.12公里。尚未纳入农村公路里程的村公路13852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发展前景形势喜人。安康市公路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宁陕县长评至新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概况及评价-12-2008年12月一是全市公里网密度尚可与全省持平,每百平方公里达到24.5公里。二是公路等级低,结构不合理。安康市仅有西汉高速公路在宁陕境内穿过84公里,二级公里里程仅占总里程的4.5%,二级公路占11%,三级公路占27%,四级公路占48%,等外公路占12%。与全省相比全市公路整体等级水平四级偏下,等级、结构均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与规划目标。三是公路网化水平低。与全省差距大,截止目前安康市高速路仅有在宁陕境内的84公里,通县二级路仅为40%,通乡油路率48%。全省已实现7个市通高速路,占全省地市总数的77.89%,75个县实现二级路的连接,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70%,乡镇通油路比例达到69%,差距十分明显。四是通畅能力差。国省县乡公路中油路面里程仅占总里程27.8%,通行政村公路中98%为等外路,有油路里程仅占1.5%。五是抗灾能力差。由于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多年投资欠帐,公路建设始终跟不上,集中表现在县乡公路上缺防护、桥梁、涵洞,防灾抗灾能力薄弱,特别是在近几年来公路水毁严重,平均每年公路灾害损失近2亿元,特别市在98年8月汉滨、旬阳、白河三县水毁,2002年“6.8”宁陕、石泉、紫阳、岚皋等十县区水毁,每次水毁后造成大量的乡镇、行政村交通中断,大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毁,形成全民灾难,增加了救灾难度,且救灾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六是出口路不畅,连通度不足。东出湖北安旬白公路,北上西安镇旬路、西万路,西出汉中的茶石路,南出重庆、四川的岚镇路、鱼紫路均为三、四级公路,部分路段为等外公路,对外开放通道肠梗阻,且公路网内断头较多,等级低、连通度和综合服务水平明显不足。七是农村公路交通对“药、水、游“三大产业和扶贫建设的支持不够,路网和结构不够合理,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不仅影响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影响了主导产业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2.1.2宁陕县交通运输网现状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垂直差异大,沟壑纵横,是一个典型的土石山区县。全县一无机场航运,二无水路码头,三无铁路过境,公路交通是唯一的现代运输方式。宁陕县地方道路是全县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认真研究宁陕县地方道路面临的新形式,抢抓西部大开发和西汉高速公路建设历史机遇,着力解决存在问题,及时制定宁陕县长评至新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概况及评价-13-2008年12月加强地方道路建设、养护、管理的有效措施,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绿色经济强县目标,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当前一项迫切而紧要的任务。宁陕县是安康市的北大门,西安的后花园,在沟通西安市和安康、汉中市的交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宁陕县不具备水运条件,亦无铁路过境,全县唯一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210国道(西万公路)纵贯县境南北长达130.6公里,建成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大跃进”时期,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它既是宁陕县连接外省和本省关中地区的唯一“生命线”,又是全县地方公路网络的“主骨架”。县内地方公路网按通达地域重要性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县道、乡道、村道。县道共11条总里程为262.5Km,乡道共有8条,总里程136Km,主要通过撤区并乡时被撤并的乡政府所在地以及人口密集的村庄。全县境内共有村道508.9Km,98个村中有96个通公路,占总村数的95.8%。另有林区专用道路217Km,全县公路总里程1268Km,公路密度为34.5Km/100Km2。宁陕县的公路交通建设始于五十代年末,经过全县人民群众四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公路路网、总里程、密度,通达深度等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但是,由于资金、技术、复杂的地形特点等诸多因素制约,现有公路弯急坡陡,路基狭窄,缺少防护设施,等级低且无路面。抗灾能力差,晴通雨阻。“先天不足,通而不畅,有路难行”是宁陕县公路的真实写照。宁陕县以国道210线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虽然西汉高速公路在宁陕县过境84公里,极大地缩短了宁陕县与省城、市府的时空距离。但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地方公路路网等级低下,通而不畅,“瓶颈”制约严重,在全县1268Km总里程中,等级最高的为三级,三级路里程169.1Km,占13.3%,有四级公路66Km,占5.2%,等级公路共有235.1Km,占总里程的18.5%,等外公路达1033.9Km,占81.5%。路面铺装方面,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为143.6Km,占11.3%,中级路面里程25Km,占2%,低级路面里程54.65Km,占4.3%,合计有路面里程223.25Km,占17.6%;无路面里程达1044.75Km,占82.4%。晴雨通车里程为448.2Km。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130.6Km,占10.3%;省道13Km,占1%;县道262.5Km,占20.7%;乡道136Km,占10.7%;村道508.9Km,占40.2%(专用公路217Km,占17.1%)。宁陕县长评至新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概况及评价-14-2008年12月宁陕县公路网现状表表2-5等级三级四级等外小计比重%国道130.6130.610.3省道13131.03县道25.525212262.520.7乡道13613610.73村道509.7509.740.2专用公路41176.2217.217.04小计169.1661032.91268100比重%13.345.281.46100由宁陕县公路网现状表可知,宁陕县的国道占10.3%,省道占1%,国省道合计占11.3%,县道占20.7%,乡道占10.7%,县乡道合计占31.4%,等级公路仅占总里程的18.5%,且无二级以上公路。这充分说明宁陕县乡村公路网络已在逐步形成,但主骨架尚未形成,且技术等级低,急需构建公路主骨架,改造提等县乡公路和部分主要村公路。从以上各项数据可知,宁陕县农村公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已不是通达深度和总里程的增长,而是要加大等级路的建设力度,逐步达到县乡道三级以上,主要村道四级以上,同时提高路面铺装水平和铺装率,完善防护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实现晴雨通车。养护方面,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县道要巩固长年性养护道班,改变目前道工报酬低下,人员流动性大的局面,道班的管理要逐步向国省道看齐,乡村道也要逐步建立比较稳定的养管机构,提高养管水平。2.1.3公路交通在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宁陕县交通运输形式比较单一,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公路运输是宁陕县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全县交通运输的支柱,公路客货运输量占总运输量的90%以上,但公路基础设施受基金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技术等级低,路况较差,通达深度不够,抗灾能力差,利用率不高,严重制约着宁陕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公路交通在该县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2.2项目影响区域公路交通规划安康市交通现状表明:安康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形势要求,宁陕县长评至新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概况及评价-15-2008年12月在“两主三横八纵”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安康市公路建设的新思路。2.2.1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公路建设的背景思想:按照党的“十六大”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抓住机遇,以总体规划为蓝图,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保证,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本着改善提高、上等达标、适当新修为重点,彻底改变公路交通落后面貌,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适当超前。总体目标是:国道高等级化,省道二级路网化,县乡三级油路化,村道桥涵配套标准化,逐步建成以国省为骨架,以县乡道为依托,以村道桥涵配套为补充,县县二级路相贯通,全面建成两主三横八纵的公路网络。2.2.2公路网络布局规划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挥陕西省明显的区位优势,很大程度取决于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根据陕西省最新公路建设规划,结合安康市自然地理特点,从全市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要求出发,按照“抓住机遇,超常发展,提高等级,增加密度,形成网络”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主三横七纵”的公路建设网络。“二主”:包茂线安康段,途经旬阳县、安康市、紫阳县、岚皋县,全长162公里,是安康市从北至南的高等级主通道;G316线安康段,途径石泉、汉阴、汉滨、旬阳、白河,全长230公里,是安康市从东至西的高等级主通道,此外GZ40线,即西安至成都,途经宁陕84公里。是安康市北端的高速公路。“三横”:大河坝—石泉—汉阴—汉滨—平利—竹溪,全长232公里。茶镇—石泉—喜河—旋涡—蒿坪—紫阳—堰门—岚皋—八仙—镇坪,全长382公里。四亩地—简车湾—宁陕县—太山庙—茨沟—麻坪—甘溪—旬阳—蜀河—白河,全长401公里。“八纵”:涝峪—宁陕—佛坪,全长84公里。沣峪口—广货街—江口—旬阳坝—宁陕—汤坪—两河—佛坪,全长156公里。新建—龙王镇—迎丰—池河—后柳—喜河—熨斗,全长109公里。马坪—叶坪—石条—铁佛—汉阴—漩涡—双坪,全长153公里。紫荆—沙坝—大河—运溪—恒口—洪山—蒿坪—紫阳—毛坝—镇巴界,全长211公宁陕县长评至新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概况及评价-16-2008年12月里。东镇—景家—茨沟—河西—吉河—瀛糊—佐龙—岚皋—四季—城口,全长188公里。小河—赵
本文标题:C02第二章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概况及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4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