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
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三校联考历史试卷(选修)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近年来全球华人多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主流。儒家的价值观念主要表现有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民贵君轻”④“政在得民”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反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人处事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会遭到报应”。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哪些传统思想?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5、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8、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A、顾炎武B、李贽C黄宗羲D王夫之9、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明朝10、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工商皆本”C.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制度11、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A.一管毛笔,一叠纸张B.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刚经》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本D.一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12、将“神六”成功送入太空用的火箭是长征二号F火箭,现在的火箭与中国早期的火箭虽然相去甚远,但原理却是一样的。如果你要查找火箭作为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翻阅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13、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A.人物画B.文人画C.花鸟画D.山水画14、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A.西周B.秦朝C.汉代D.唐代15、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书法作品中,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字体是ABCD16、.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楹联所透出的历史信息是①楹联评述的历史名人是辛弃疾②楹联评述的历史名人是李清照③高度评价了他(她)是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及其高超的艺术成就④楹联高度赞扬了他(她)收复中原,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7、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18、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B.徐继畲C.郑观应D.严复19、、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日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主流思想的是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激进派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早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22、“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3、《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19B.19C.19D.1924年24、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A.夺取地主土地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25、“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B.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C.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D.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26、“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幅对联中的“先行者”是A.洪秀全B.梁启超C.孙中山D.毛泽东27、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8、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里,主席台的顶端悬挂着12个红色的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一次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B.中共七大C.遵义会议D.中共八大29、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论》等的资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可能是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B.抗战时期的毛泽东思想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30、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ABCD第Ⅱ卷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其中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计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明王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材料二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他便写下了解《新语》十二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史记》卷九十七材料三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四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材料五、王淑臣在《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中指出:“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发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1)材料一中四句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4分)(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儒学为什么会受到重视?(3分)(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3分)(4)据材料五指出儒学对韩国产生的影响。(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2分)(2)材料一反映了
本文标题: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5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