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CML指南_NCCN2015中文版
1NCCN2015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34567892015版NCCN慢粒TKI治疗反应监测及ABL激酶区突变分析指南推荐检测推荐骨髓细胞遗传学【1】1.初诊时,如果骨髓穿刺失败,可采用FISH双探针法查BCR和ABL基因以明确诊断。2.在TKI开始治疗后3和6个月,无法通过国际标准化RQ-PCR手段评估TKI治疗反应时。3.在TKI开始治疗后12个月,未获得CCyR或MMR时。获CCyR后未达MMR者不认为治疗失败。4.在TKI开始治疗后18个月,如果未达MMR或在12个月时丧失CCyR时。获CCyR后未达MMR者不被认为治疗失败。在第12个月获MMR者可忽略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测。5.未获MMR者,当BCR-ABL1转录水平上升1-log时。国际标准化RQ-PCR1.确诊时。2.开始治疗后每3个月监测一次。获得CCyR后的3年内,每3个月监测一次,此后每3-6个月监测一次。3.获MMR者BCR-ABL1转录水平上升1-log时,应在1-3个月内进行复查。BCR-ABL激酶区突变检测1.慢性期。1)TKI初始治疗反应不佳者(在3和6个月时未达PCyR或BCR-ABL1/ABL1>10%;在12和18个月未达CCyR);2)治疗失败(血液学或细胞遗传学复发);103)BCR-ABL1转录水平上升1-log并丧失MMR。2.疾病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时。1FISH不适合作为治疗反应的监测手段。注:若无特别指明,所有推荐均为2A类临床试验:NCCN相信临床试验是对所有癌症病人最好的管理方式,并特别鼓励参与临床试验。风险评估表研究计算风险评定Sokaletal,198410.0116×(年龄-43.4)+(脾脏-7.51)+0.188×[(血小板计数÷700)2-0.563]+0.087×(原始细胞数-2.10)低危<0.8中危0.8-1.2高危>1.2Hasfordetal,199820.666(年龄≥50岁)+(0.042×脾脏)+1.0956(血小板计数>1500×109/L)+(0.0584×原始细胞数)+0.2039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0.041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0低危≤780中危781-1480高危>1480风险评估摘自。其中年龄单位为岁。脾脏值为距肋缘最远距离,单位为厘米。原始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中所占比例。治疗前必须搜集到所有数据。11白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的支持治疗策略选择治疗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血小板增多的程度。1.有症状的白细胞增多:治疗手段包括:羟基脲、白细胞单采术、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或临床试验。2.有症状的血小板增多:治疗手段包括:羟基脲、抗凝、阿那格雷或血小板单采术。伊马替尼毒性处理【1,2】血液学1)慢性期: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0×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应停药,直至ANC≥1.5×109/L和血小板计数≥75×109/L,重新开始原来剂量。如果再次出现ANC<1.0×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50×109/L,再次停药,ANC≥1.5×109/L和血小板计数≥75×109/L后重新治疗剂量减至300mg/d。2)加速期和急变期:如果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ANC<0.5×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确定血细胞减少是否与白血病相关,如果不是由白血病引起的,建议减量至400mg/d。如果血细胞减少持续2周,进一步减量至300mg/d。如果持续4周,应停药,直至ANC≥1.0×109/L和血小板计数≥20×109/L,重新开始治疗剂量为300mg/d。3)顽固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生长因子可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4)3-4级贫血。【3】12非血液学1)胆红素>3倍正常上限(IULN)或转氨酶>5倍IULN:停用伊马替尼,直至胆红素<1.5倍IULN和转氨酶<2.5倍IULN。再次服用伊马替尼时应减量(400mg-300mg、600mg-400mg、800mg-600mg)。2)严重肝脏毒性或严重的液体储留:停用伊马替尼直至症状解除。应依据其严重程度选择再次服用伊马替尼时机。3)如中度肾功能损害(CrCL=20-39ml/min),初始及维持剂量应减量50%,不应大于400mg/d。如轻度肾功能损害(Cr=40-59ml/min),服用剂量不应大于600mg/d。对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仍需特别注意。具体干预措施1)体液储留(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水肿和腹水):利尿剂、支持疗法、减量、中断或终止治疗。应行超声心动图确定LVEF。2)胃肠不适进餐时服用并饮一大杯水。3)肌痉挛:补充钙剂,汤力水。4)皮疹:局部或全身应用类固醇、减量、中断或终止治疗。1完整的处方信息请参阅说明书,并注意监测血液学或生化指标。链接:大多数毒性为自限性,待症状缓解后可考虑重新加量。3尽管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有效的,但CMS、U.S.Food和FDA指南均不支持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髓系恶性肿瘤。尼洛替尼毒性处理【1】131.尼洛替尼可延长QT间期。在服用尼洛替尼前必须纠正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并应定期监测。2.查ECG以监测QTc基线水平、治疗开始后7天水平,以后周期性和任何剂量调整时均应监测。3.曾报道有猝死事件发生。4.避免同时应用已知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和强烈CYP3A4抑制剂。5.在服药前2小时或服药后1小时避免进食。QT间期延长ECGs示QTc>480msec:停药。如果血钾和血镁水平低于正常低限,予以纠正至正常范围。同时排除伴随药物作用。如果QTcF低于450msec及在基线值20msec内,2周内重新使用原来剂量。如果2周后QTcF介于450-480msec之间,则减量(400mgQd)重新使用。减量后如果QTcF再次>480msec,应停用尼罗替尼。任何剂量调整后7天,应查ECG以监测QTc。血液学1)慢性期或加速期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0×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停药直到ANC>1.0×109/L和血小板>50×109/L,如果2周内恢复,则重新开始原来的剂量。如果ANC<1.0×109/L超过2周,则减量至400mgqd。2)顽固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生长因子可与尼罗替尼联合使用。3)3-4级贫血。【2】非血液学1)血清脂肪酶、淀粉酶、胆红素或肝脏转氨酶升高(≥3级):停药直到血清水平降至≤1级时,重新使用尼洛替尼400mgqd。2)肝损害:考虑替代疗法。并依据肝损害情况调整剂量。14罕见但严重的毒性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尼洛替尼可能与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相关,包括PAOD,所以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PAOD病史的患者应谨慎应用,且对此类患者在服药前和服药中应定期评估病情。一旦确诊PAOD,应终身停用尼洛替尼。具体干预措施皮疹:局部或全身类固醇、减量、中断或终止治疗。1完整的处方信息请参阅说明书,并注意监测血液学或生化指标。链接:尽管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有效的,但CMS、U.S.Food和FDA指南均不支持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髓系恶性肿瘤。达沙替尼毒性管理【1】血液学1)慢性期(ANC<0.5×109/L或血小板≤50×109/L):停药直至ANC≥1.0×109/L和血小板≥50×109/L,如7天内恢复,则重新开始原来的剂量。如血小板<25×109/L或ANC<0.5×109/L超过7天,停药直至ANC≥1.0×109/L和血小板≥50×109/L,重新开始服用达沙替尼应减量至80mgqd。对初治患者则进一步减量至50mgqd,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则应停药。2)加速期或急变期(ANC<0.5×109/L和/或血小板<10×109/L):病人可出现疾病相关性血细胞减少。如果血细胞减少与疾病无关,停药直至ANC≥1.0×109/L和血小板≥20×109/L,重新开始原来的剂量。再次出现时,停药直至ANC≥1.0×109/L和血小板≥20×109/L,重新开始服用达沙替尼应减量至100mgqd或80mgqd。如果血细胞减少与白血病有关,考虑剂量递增至180mgqd。3)顽固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生长因子可与达沙替尼联合使用。154)3-4级贫血。【2】非血液学如果发生严重的、非血液学的达沙替尼相关并发症,应停药直至不良事件消失或改善。然后根据开始治疗时的严重程度减量使用。罕见但严重的毒性肺动脉高压(PAH):达沙替尼科增加PAH风险,可发生于治疗开始后的任一阶段,包括一年以后的时间。停药后PAH可能是可逆的。在治疗前和服药过程中应注意评估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旦确诊PAH,应终身停用达沙替尼。具体干预措施1)体液潴留(腹水,水肿,胸腔和心包积液):利尿、支持治疗。2)胸腔/心包积液:利尿,停药。如果病人有明显症状,考虑短期使用类固醇(强的松20mg/d×3);症状消失后减量。3)胃肠道不适:进餐时服药并服一大杯水。4)皮疹:局部或全身类固醇、减量、中断或终止治疗。1完整的处方信息请参阅说明书,并注意监测血液学或生化指标。链接:尽管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有效的,但CMS、U.S.Food和FDA指南均不支持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髓系恶性肿瘤。博舒替尼毒性管理【1】血液学1)ANC<1.0×109/L或血小板<50×109/L:停药直至ANC≥1.0×109/L和血小板≥50×109/L。如2周内恢复,则重新开始原来的16剂量。如血细胞持续低下超过2周,重新开始服用时应减量100mg。如再次出现血细胞减少,再次基础上再减量100mg。剂量低于300mg/d目前尚无统计学资料。2)顽固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生长因子可与伯舒替尼联合使用。3)3-4级贫血【2】。非血液学1)转氨酶>5×IULN:停药直到转氨酶恢复至≤2.5×IULN,然后重新开始服用400mg/d。如果转氨酶升高大于4周,停用伯舒替尼。如果转氨酶>3×IULN,同时胆红素>2×IULN和碱性磷酸酶<2×IULN,停用伯舒替尼。2)对于其它轻微的或严重的非肝脏毒性,停药直至毒性消失,然后重新开始服用400mg/d。如果病情允许,可逐步加量至500mg/d。特殊人群合并肝损害患者,伯舒替尼推荐剂量为200mg/d,此时其AUC与正常人服用500mg/d时的AUS相近。但其疗效目前尚无临床数据证实。具体干预措施1)体液储留(肺和/或外周水肿、胸腔和心包积液):利尿剂、支持疗法。2)胃肠不适:进餐时服用并饮一大杯水。3)腹泻:NCICTCAE3-4级腹泻:停药直至恢复至≤1级,重新开始服用400mg/d。4)皮疹:局部或全身应用类固醇、减量、中断或终止治疗。1完整的处方信息请参阅说明书,并注意监测血液学或生化指标。链接:尽管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有效的,但CMS、U.S.Food和FDA指南均不支持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髓系恶性肿瘤。17高三尖杉酯碱毒性管理【1】血液学在初始治疗期间每周均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CBCs)。以后每2周或有临床症状时监测CBCs。ANC<1.0×109/L或血小板<50×109/L:延长下周期时间直至ANC≥1.0×109/L和血小板≥50×109/L,并将下周期用药时间减少2天。为预防出血,血小板<50×109/L时应避免使用抗凝剂、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生素(NSAIDs)。非血液学1)3或4级高血糖:应严密监测血糖,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或伴随糖尿病高危因素者。糖尿病控制不佳者应避免使用高三尖杉酯碱,直至血糖控制良好。2)其他非血液学毒性管理应依据临床症状而定。停药或延时用药直至毒性消失后。1完整的处方信息请参阅说明书,并注意监测血液学或生化指标。链接:帕纳替尼毒性管理【1】1.血管闭塞:已有报道示帕纳替
本文标题:CML指南_NCCN2015中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6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