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CZFC系列高压无源滤波补偿成套装置
1CZFC高压无源滤波补偿成套装置一、概述钢铁、石油化工、冶金、煤炭以及印染等行业的非线性负载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谐波,功率因数较低,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供电质量。高压无源滤波补偿成套装置主要由滤波电容器、滤波电抗器和高通电阻等组合而成,形成单调谐或高通滤波通道,针对特定次谐波以及特定次以上谐波具有很好的滤除作用,同时对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提升系统电压稳定性,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由于它经济实用、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在高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型号含义CZFC—□/□—□□安装场所:N:户内安装;W:户外安装接线方式:A:单星形接线;B:双星形接线补偿容量(kVar)系统电压(KV)(6,10,35)高压无源滤波补偿成套装置企业代号三、工作原理高压无源滤波补偿成套装置主要由滤波电容器、滤波电抗器和高通电阻器等串并联组合而成,达到滤除谐波兼具无功补偿的作用。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电路的串联谐振,在某一个谐波频率下,当电容器的容抗和电抗器的感抗相等时,其串联等效电抗为很低值,对相应频次谐波表现出低阻抗,根据并联分流原理,将相应频次的谐波电流引入该滤波通道并在此通道中吸收,从而有效阻止该谐波向电网或其他共网负载侧注入,减少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畸变,改善电网质量,确保供用电安全。2按结构和接线方式分,无源滤波补偿成套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单调谐波滤波器、双调谐波滤波器、C型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等(见图1)。单调谐波滤波器是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滤波器,它仅对某一次谐波起滤波作用,特点是结构简单,但对元件的工作稳定性要求高,较小的额定值改变会带来较大的滤波效益劣化。双调谐波滤波器同时吸收两种频率的谐波,实际上相当于两个并联的单调谐波滤波器,但减少了回路,基波损耗较小,只有一个电抗器承受全部冲击电压。这种滤波器结构复杂,调谐困难,但在高压大容量装置中采用有一定的技术经济的优越性。高通滤波器对截至频率以下的频次呈现高阻抗,对截止频率以上的频次在宽广的范围内呈现较低的阻抗值,可以抑制高次谐波对系统的影响,其特点是基波损耗较小,阻抗频率特性较好,结构简单,对工频偏差及元件参数变化不敏感,故工程上应用较多。C型滤波器是一种新型滤波器,它的基波损耗很小,适合用在较低的频次上,但它对工频偏差几元件参数变化比较敏感。单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C型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图1四、适用条件装置分户内和户外使用两种情况。用户负荷比较稳定的变电站。安装运行的海拔高度应不超过1000米,海拔高于1000米须在订货时特殊说明。温度类别:-40/A,-25/B,相对湿度为85%。周围不含有对金属有严重腐蚀的气体或蒸汽。无强烈机械震动。与垂直面的倾斜度不超过5度。装置的使用条件超过上述要求,另行设计。335kVCZFC-35/9600-BN高压无源滤波补偿成套装置9放电线圈FD238零序互感器17氧化锌避雷器HY5WR36串联空芯电抗器CKGKL15绝缘子按设计4隔离开关GW413熔断器BRN2按设计2电容器AAM241装置构架等1序号名称代号数量图24四、应用领域大功率整流装置:例如电解铝、中频炉、轧机等,半导体器件在关断与开通的过程中会产生与其接线方式有关的特征谐波,其流入系统的谐波电流会影响变压器和电动机等的正常工作,造成其过载甚至烧毁。电力机车:目前各国正在运行时用的电气化铁路机车大多采用交流25~35kV电源,有些变电站两相供电。这就不可避免的引起三相负荷不对称,由此向电力系统中一并注入谐波电流和负序电流。一般在牵引变压器的两个供电臂上装设容量相同的滤波器。含铁磁特性器件的负荷:如变压器,铁心电抗器等,当其工作在饱和状态时,由于磁化曲线的非线性,会产生一定次数的谐波,其中以三次为主,当系统存在并联补偿电容器时,电容器的容抗和系统感抗的一个合适比例,就会造成三次谐波的严重放大。五、技术参数额定电压:6KV、10KV、35KV基波频率:50Hz调谐频率:2次、3次、4次、5次、7次、11次、13次及以上(根据需求设计)工作方式:连续工作防护等级:户内柜式为IP20使电网电压畸变率和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限制在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标准规定值以内环境温度:-25℃~+40℃空气相对湿度:≤90%(相对环境温度为20℃~25℃)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大于1000m采用高原型)环境条件:安装场所应无有害尘埃及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其它爆炸性物质电压波动范围:-10%~+10%电源频率变化:≤1%安装位置:安装时与地平垂直的倾斜度不超过5º装置场所:分户内和户外使用两种情况装置的适用条件超过上述要求,另行设计
本文标题:CZFC系列高压无源滤波补偿成套装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8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