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D03-吴璇-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戴军熔郑春红朱雯吴璇2011年10月我们的课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即:如何设计和实施读后活动,以保证读后输出活动的有效性?研究采用的方式:行动研究五步研究:(1)基于教学实践,分析当前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困惑。(2)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行动对策和解决办法。(3)制定、实施相应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案。(4)评价教学行动结果。(5)在分析、评价与反思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整个流程可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现状(在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问题)—确定对策—教学行动—教学反思。本课题研究的载体以四次不同层级的高中英语教研活动为载体:1.浙江省优质课评比活动(12节阅读课)2.S市高中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6节阅读课)3.校本主题教研示范活动(1节阅读课)4.校级公开课(3节)对22节高中英语阅读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发现六方面共性问题:(1)读后任务的设置与前期输入主题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偏离主题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的现象。(2)读后活动开展前的铺垫不够,缺乏文体、篇章、语言等方面的支持与脚手架的搭建。(3)过分重视课堂活动的量,忽视课堂活动的质,量与质之间不平衡。(4)输入量不足导致输出无法水到渠成。读前、读时、读后三阶段教学活动在时间分配上不平衡,读前的导入、预测和读后的拓展评价占据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而读时阶段的处理则仅仅通过几个问题的处理匆匆而过,存在着过程缺省或解读不到位的问题。(5)语言输出活动形式、读后拓展形式单一,更多的读后拓展停留在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拓展,而缺乏对文本中语言表达形式、新语言知识的关注,缺乏语料的敏感度。(6)读后活动任务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知识水平。八个影响阅读读后活动有效性的因素一、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间的一致性设计读后活动的第一项原则是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突显主题内容和核心语言,以确保输入与输出间的一致性。二、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间的台阶和桥梁生成教学的活动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活动,但教师应为学生的生成建构搭建合理的支架。三、语言输入的量与语言输出的质之间的相关性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偏离或冷落教材必将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入量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进行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四、语言输出活动的量与质之间的平衡性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思维需要语言,思维更需要时间。五、读后活动形式的单一性阅读教学中的读后输出和拓展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文本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输出和拓展;三是具有比较与借鉴意义的比较性输出与拓展。六、读后活动与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读后输出活动时还必须要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考虑该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七、对文本内涵与价值的基本尊重读后活动实施中既要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或体验,又不可忽视对文本内涵或价值的基本尊重。八、活动过程的合作之形与合作之实在读后活动中“合作”的组织形式背后,还有不少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的讨论,诸多问题值得思考。本课题研究的三个层面读后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类型、有效实施读后活动的设计原则依据不同学者的观点,在读后活动的设计中可遵循不同原则,这些设计原则包括:①语言、情景的真实性原则②阶梯性原则③做中学原则④话题拓展原则⑤注重思维的原则⑥学生主体性原则读后活动的设计类型不同学者分别从练习性与交际性的角度、学生语言发展的角度、读后拓展的角度等不同视角提出了读后活动的设计类型。这些设计类型包括:①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的设计②以学生情感态度发展为中心的设计③以学生文化发展为中心的设计④以学生语言发展为中心的设计有效实施的要点对如何有效实施读后活动,不同学者分别从活动前有无明确指令、活动中有无足够思考空间、活动后有无监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这些实施要点包括:一、活动前有明确的指令与示范。二、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思考方向与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三、在活动后的反馈、汇报阶段,增强对学生有效语言输出的监控。研究的六个行动对策1.重视吸收环节:用学过的语言做事。2.丰富活动类型:创设多样的输出活动。3.强化主题意识:实施基于主题的教学。4.搭建语言支架:为高效输出提供支持。5.增强监控意识:加强输出监控与评价。6.学会评价自己:自觉评判活动有效性。行动过程的三个阶段阶段之一:如何设计读后活动阶段之二:如何实施读后活动阶段之三:如何评价读后活动行动之一:如何设计读后活动四项行动对策:(1)重视吸收环节:用学过的语言做事。(2)丰富活动类型:创设多样的输出活动。(3)强化主题意识:实施基于主题的文本阅读教学。(4)搭建语言支架:为高效的输出提供足够的支持。行动之二:如何实施读后活动我们主要关注了如何帮助教师在读后教学的实施中增强监控意识,从“改变输出活动评价方式”、“及时关注学生的目标语输出”、“适时调整活动的目标导向以及活动的方式”、“讨论汇报后的及时总结”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读后语言输出的监控与评价。行动之三:如何评价读后活动该阶段的行动主要聚焦在“如何在设计和实施的基础上作出自我评价”这一层面上。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关注了如何帮助教师学会评价自己,用评判的眼光看活动的有效性。我们的思考如何使阅读输出活动更有效?1.读前活动的合理设计是有效实施读后输出活动的基本前提有效的时间安排、多种形式的选择、全方位的设计以及核心词汇的定位等方面都是读前活动的合理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基本方面。2.读中活动的语言吸纳是有效读后输出活动的基本保障读中活动的语言吸纳是有效读后输出活动的基本保障。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和把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及篇章结构,体现文本解读的反复性与读中活动的多样性、层次性和思维性等。3.读后活动的综合考量是高质量语言输出的根本保证读后活动的设计必须予以综合考量,如:活动有否符合学习对象的知识水平、是否体现与话题的相关性、是否体现对材料中核心话题词汇和语言结构的巩固运用、活动前有无语篇的支架等,这些方面都是达成高质量语言输出的根本保证。课题产生了至少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教师以更理性的态度审视读后活动研究使老师们真正从盲动中摆脱出来,以一种更为理性的态度去审视读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从而促成了对教学主体的真正关注,促成了对自我角色的理性转变与自我使命的真正思考。(二)教师以更开阔的视角审视读后活动研究帮助老师们走出了狭窄封闭的空间,使他们以更开阔的视角来审视读后活动的设计编排。而在活动的实施与评价方面,教师的视角也超越了活动本身,开始自觉关注与活动顺利实施相关的诸多因素。(三)教师以更综合的理念审视读后活动研究使老师们以更综合的理念来审视读后活动,学会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话题知识、文体特征、篇章结构、主题观点、语言形式、写作技巧等多个要素。研究过程的本质教学行动研究究其本质就是让老师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行动中老师们不仅对“读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了一系列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形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研究的深化与延伸本次研究让老师们在“读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一主题的理解与把握以及自身专业的发展上都走得更远。但是,一些在行动中相伴而生的问题仍需要我们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1.能否在现有“读后活动评价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来全面评价读后活动的有效性?2.能否建立一个有效评判学生语言输出质量的评价标准?3.语言输出活动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质疑能力?4.如何进一步关注教师的课堂反馈语对语言输出有效性的影响?5.如何创设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的有效语言输出活动?6.学情分析对阅读语言输出活动设计的影响?7.学案设计在阅读语言输出活动中的作用探究?谢谢!
本文标题:D03-吴璇-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8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