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4.4海水中的生物世界吳協峻當你到海邊,從海中捧起一掌的海水時,有沒有想過:水明明是無色、透明的,那麼海洋看起來怎麼會是藍的?海洋佔了地球71%的面積,也是地球上生物的起源。海洋它是地球最大、生物種類最多的生態系,但是依據水深的不同,生長在其中的生物也有很大的不同。海洋的分區大陸棚同區的生物種類常隨著海水深度的不同而異:(1)浮游生物→多半分佈於近水面的透光區(2)游泳動物→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活動(3)底棲生物→在靠近海底的水域生活沿岸區有充足的陽光,海水較溫暖,豐富的礦物質、營養物和CO2→浮游植物的生長旺盛,可孕育許多的原生動物、甲殼類、烏賊、各種魚類:1.沙(泥)岸2.岩(礁)岸沿岸的生物潮間帶介於高潮線和低潮線之間的區域,潮間帶可以緩衝海浪直接衝擊陸地的力量,如果潮間帶太窄太小,大浪將對陸地造成大破壞。潮間帶也是我們親近海洋時,最先接觸的地方。海邊豐富的生物,也是自然教育最佳教室。但是,它也是最容易受到人類破壞的地方,海邊廢土及垃圾的傾倒,廢水污染,遊憩的壓力,都讓潮間帶生物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潮間帶生物的特性:1.耐乾燥、水溫、鹽度及其他水質變化的能力要比較強。2.這裡是浪的衝擊區,碎浪多,所以生物的結構要能對抗浪的衝擊,體型通常比較小,而且身體要比較扁,或成為流線型。3.這裡的生物大多躲在岩石下或岩縫中,或固著在岩壁的陰暗處,以避免強浪、高溫及乾燥。4.這裡的生物在退潮時,常具有潛躲在沙中的能力。潮間帶的生物紫輪參、蜈蜙櫛蛇尾大陸棚低潮線以下~水深200公尺以內,沒有漲退潮現象→海浪的影響很小,生活環境較穩定,動植物種類多,生物量豐富生物種類和數量皆多於潮間帶。遠洋區1.透光區:水面下~水深200公尺以內,離陸地甚遠,缺乏河流帶下來的有機物質→缺乏含氮、含磷、含鉀的化合物→遠洋區的生物種類少、無法大量繁殖→生物歧異度和生物量都很低浮游藻類→以矽藻最多浮游動物→小型甲殼類、原生動物烏賊、魚類、鬚鯨→攝食浮游動物大型魚類、鯊、齒鯨2.深海區:(無光區)大陸斜坡~深海平原間200公尺以下的深海缺乏光線,溫度低,水壓大,不適合一般生物生存→無綠色植物,僅有少數具特殊適應構造的深海動物深海魚類有發光器→攝食、尋覓配偶蝦蟹、魚類→體呈白色、眼退化深海熱泉生態系:細菌和管蟲共生→細菌利用硫化氫(化學能)→合成有機物(化學自營)海水中常見的生物棘皮動物─海膽、海參、海星、海百合、海蛞蝓軟體動物─螺類、貝類節肢動物─蝦類、龍蝦類、蟹類脊椎動物─軟骨魚類、硬骨魚類環節動物─旋腮蟲刺細胞動物─珊瑚藻類焦點一、珊瑚礁珊瑚是什麼?珊瑚的分類主要可以分為石珊瑚、軟珊瑚和柳珊瑚三大類,這種分類方式,大致反映了牠們的形態特徵。石珊瑚就是堅硬如石的種類,軟珊瑚就是形態柔軟的珊瑚,而形態似樹的就是柳珊瑚了。「珊瑚」是一個通俗的名稱,專業的說法為腔腸動物或刺胞動物。特性是能夠分泌碳酸鈣骨骼或骨針形成所謂的外骨骼。珊瑚是動物還是植物?珊瑚殺手--棘冠海星有很多生物會破壞珊瑚,其中最惡名昭彰的莫過於棘冠海星。在1970年左右,連綿二千多公里長,寬約五十多公里的澳洲大堡礁,曾有五分之一的面積遭受棘冠海星的蹂躪。棘冠海星喜歡吃珊瑚,牠們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虫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平均一隻棘冠海星一天要吃掉約二平方公尺的珊瑚,食量驚人。最可怕的是棘冠海星會突然數百萬隻大量出現,幾天之內將珊瑚礁吃得面目全非,對珊瑚礁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棘冠海星喜歡吃珊瑚綽號叫珊瑚殺手珊瑚的重要性1.珊瑚礁能維持漁業資源2.珊瑚礁保護了我們的海岸線3.珊瑚礁保護了我們的生命4.珊瑚礁維護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財富。在所有的海洋生態系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是最豐富的,珊瑚礁的破壞無寧就是對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嚴重威脅。1.下列敘述有關於珊瑚礁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A)造礁珊瑚可分為石珊瑚和軟珊瑚(B)石珊瑚是屬於群體生活的動物(C)石珊瑚體外包有石灰質的外骨骼(D)珊瑚通常僅生長於亞熱帶海域(E)珊瑚礁具有調節氣候和降低溫室效應的功能(F)海水溫度升高可能會造成珊瑚白化(G)珊瑚白化是因為珊瑚的體細胞色素遭到破壞所致【答案】(B)(C)(E)(F)【詳解】(A)軟珊瑚不屬於造礁珊瑚(D)珊瑚通常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G)珊瑚白化是因為水溫升高造成共生藻類死亡所致高一基礎生物(大同版)(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本文标题:海水中的生物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