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漯河医学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五科﹙ClinicalsignificanceofD-dimer’sdetection﹚讨论内容一、D-dimer定义二、正常范围三、D-dimer形成过程四、D-dimer的检测方法五、D-dimer检测的临床意义一、定义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二、正常范围定性:阴性;定量:小于200μg/L(我院:0-1000μg/L)。检查介绍: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是间接反映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一个指标。本试验的影响因素很多,结果判断时须结合临床加以考证。三、D-二聚体的形成过程生理学背景(2个组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dimer最大的区别之一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可以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二聚体是以纤维蛋白为作用底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增高。在其它一些病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的变化基本平行。生理学背景纤溶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sissystem)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由4种主要部分组成:纤溶酶原(plasmingen)、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genactivator,如t-PA,u-PA)、纤溶酶(plasmin)、纤溶酶抑制物(plasminactivatorinhibitor,PAI-1,antiplas-min)。当纤维蛋白凝结块(fibrinclot)形成时,在tPA的存在下,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产物(FDP),FDP由下列物质组成:X-寡聚体(X-oligomer)、D-二聚体(D-Dimer)、中间片段(Intermediatefragments)、片段E(FragmentE)。其中,X-寡聚体和D-聚体均含D-二聚体单位。三、D-二聚体的形成过程生理学背景(2个组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dimer最大的区别之一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可以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dimer是以纤维蛋白为作用底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增高。在其它一些病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的变化基本平行。normalabnormalFDPNAb-ND-dimerNAb-N四、D-二聚体检测方法胶乳凝集试验法ELISA试验检测法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五、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2.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之嗜天青颗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当细胞破坏时,它们被释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X,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5000μg/L。杀伤作用强烈的化学或放射治疗,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含于白血病细胞内的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20000μg/L或更高。大多数患者随着治疗和白血病细胞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水平也降至较低水平。当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数量降低后,D-二聚体水平逐步降低。绝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是形成DIC,极少数为静脉血栓。白血病患者发病早期D-二聚体水平即升高,化疗后下降,动态观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有助于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3.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D-二聚体检测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项指标,而且也是观察溶栓治疗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4.恶性实体肿瘤,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栓发生率约10-30%,其中以腺癌并发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其中包括胰腺癌、支气管与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膀胱癌、恶性组织细胞瘤。癌症患者术后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50%,其中90%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肿瘤细胞内容物中有一种高糖物质,结构类似组织因子,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显著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使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时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而形成的血栓多为静脉血栓,少数为DIC。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病人是否伴有DIC和血栓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5.外科手术后,组织损伤后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使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另外,除组织损伤可以导致出现血栓形成趋势外,如果患者自身存在遗传性抗凝缺陷,或者存在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静脉血栓,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6.正常妊娠后期的生理性高凝状态下,D-二聚体水平增高,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妇女(p0.05),但低于妊高征孕妇(p0.05),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检测和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7.肺栓塞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且栓塞的面积以及栓子的大小与D-二聚体水平显著相关。8.肝脏疾病,研究发现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9.继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原发性纤溶症时,D-二聚体不增高。陈旧性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不增高。10.组织损伤时,D-二聚体水平增高,D-二聚体水平增高的幅度与损伤的时间与程度相关。11.急性失血与慢性失血时,都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12.长期卧床、口服避孕药、遗传性抗凝系统缺陷等,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13.糖尿病时,存在广泛的血栓病变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14.肾病综合征以及肾功能衰竭时,D-二聚体水平可显著增高。15.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几乎所有的DVT患者D-二聚体呈阳性,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排除DVT可能。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因此可作为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持续较高,说明治疗无效;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六、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动态监测D-dimer在临床上D-dimer测定200μg/L(200μg/L)手术?动态监测D-dimer:升高趋势说明:体内出现高凝低纤溶的失衡状态,并且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进一步加剧,提示围手术期发生DVT、PTE的风险高。降低趋势说明:体内原有的高凝低纤溶的失衡状态逐渐趋于平衡,并且凝血/纤溶系统趋于平衡,提示围手术期发生DVT、PTE的风险不高。
本文标题: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9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