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原理及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一、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技术原理每一个正常的体细胞核内均有23对染色体,只有增殖期的细胞才会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加倍。但在生理状态下,人体绝大多数的细胞处于静止期,DNA含量相当恒定。当致癌因素作用于细胞早期,细胞核内DNA结构和含量发生改变,最终发展为细胞形态异常和恶性增殖。因此,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可通过测量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在形态改变不明显前即可检测出那些病变细胞,实现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癌症是一种染色体疾病,致癌物质、罕见的遗传病症以及偶发的有丝分裂错误都是通过产生非整倍体引发肿瘤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整倍体让数以千计的基因和它们编码的蛋白处于失衡状态,为细胞发展成更严重的非整倍体创造了条件。然而,从非整倍体早期发展成恶性肿瘤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医生可以从容地进行检查和实施外科手术。在癌症早期,还可以通过检查非整倍体来区分恶性肿瘤和“相貌雷同”的良性肿瘤。当癌症进入晚期,检查与耐药或转移性相关的非整倍体,医生就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因此,早期发现DNA含量异常细胞对于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P.Duesberg,Chromosomalchaosandcancer,SciAm296(2007),pp.52-59.二、全自动DNA定量分析技术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通过对细胞核内遗传物质(DNA)倍体定量检测,判断细胞的生理状态和病理改变、检测癌及癌前病变。克服人工观察主观性强、可重复性差的缺点,大大提高病变检出率;能检测出早于形态变化的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情况,是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有效工具。可针对包括宫颈脱落细胞在内的多种妇科及非妇科临床细胞学标本进行检测。还可以对肿瘤预后进行判断,指导肿瘤的治疗。三、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检测出早期癌前病变细胞和癌细胞:在细胞恶变过程中,遗传物质(DNA)含量早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80-90%的恶性实体肿瘤内存在非整倍体细胞。这种细胞的出现是提示早期恶性病变的重要标志。因此,可通过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检测对细胞DNA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发现早期癌前病变细胞和癌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整倍体肿瘤其预后通常较非整倍体肿瘤好。指导肿瘤的治疗:经放、化疗治疗后,非整倍细胞是否消失直接反映治疗的效果好坏。提高细胞学检测工作效率:仅需对约10%的可疑或阳性病例进行复核,减轻医生劳动强度。四、主要用途1)用于妇科宫颈癌筛查;2)用于非妇科的其他脱落细胞学的癌及癌前病变检测3)更广泛的临床应用:表面刮取标本片:例如阴道、宫颈、口腔、肛管、鼻咽部、眼结膜、体表病灶溃面等处。分泌物或排泄物标本片:例如痰液、尿液、前列腺液、肛肠脓血排泄物、肿瘤之漏管分泌物、乳头溢液等。在体表或体腔内,液体或肿瘤实体的针吸穿刺检查:例如胸腔、腹腔、四肢、躯干、肺、肝、脾、肾等。内窥镜直视下的刷片及组织印片:例如食管、胃、支气管、泌尿道、结肠、直肠等。五、DNA定量细胞学检测报告解读:该技术敏感性大于95%。液基薄层制片后,可同时做常规细胞学诊断,一份标本,两项检测。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病变检出率。报告诊断建议明确清晰,易于解读。(1)正常细胞DNA指数值(DI)多为1,DNA指数值大于2.5为异常细胞。(2)临床建议:a)≥3个异常细胞或者细胞增殖比例大于细胞总数的10%,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b)1-2个异常细胞或细胞增殖比例在5-10%之间,建议4-6个月进行复查,以便明确原因;c)无异常细胞,则可定期进行正常筛查(2-3年)。
本文标题:DNA倍体定量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0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