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分子生物学重点归纳
1.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几大重大发现1)细胞学说证明了动植物都是有细胞组成的2)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最先使人们对形状产生认识3)摩尔根的基因学说进一步将性状与基因相偶联,成为现代遗传学的4)Watson和Crick提出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双螺旋模型,为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铺平了道路5)在蛋白质方面,Sumner证实了酶是蛋白质,Sanger利用纸电泳及色谱技术开创了蛋白质序列分析的先河2.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的区别?什么是染色体?什么是染色质?染色质与染色体有共同的组成成分,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功能阶段中所呈现的不同构象。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特定阶段,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即染色体3.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我们所谈到的所谓的C值矛盾?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C值矛盾?以及C值矛盾我们可以怎么解答?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称为C值。C值矛盾:指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样,某些低等生物却具有较大的C值。C值矛盾的形成:真核生物基因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含有大量重复的序列,许多DNA序列可能不编码蛋白质,没有生理功能,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DNA所隔开,这样就容易造成C值矛盾。4.DNA和RNA的全名?DNA的组成单位是什么?核苷酸又是什么呢?再往下分,一层一层的了解。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英文全称:deoxyribonucleicacid。RNA,又称核糖核酸,英文全称:RibonucleicAcidDNA的组成单位: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又由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其中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5.DNA会有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到多级结构.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一个概念的分类?这里面和它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我们要了解DNA的高级结构以及高级结构在生物功能和调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且作为高级结构而言,我们生物体内绝大部分DNA都存在高级结构,那么维持这种高级结构的力或者因素在哪里?谁来控制它?谁来决定它的这种高级结构?DNA的一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明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DNA的二级结构: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基本特点是1、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长链盘绕而成。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DNA的高级结构是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而形成的更复杂的特定空间结构,包括超螺旋,线性双旋中的纽结,多重螺旋等。其中超螺旋是最主要形式,包括正超螺旋(右手超螺旋)和负超螺旋(左手超螺旋),负超螺旋是细胞里常见的DNA高级结构形式,正超螺旋是过度缠绕的双螺旋。在不同类型的拓扑异构酶作用下相互转变。(溴化乙锭介入)DNA的高级结构在生物功能调控方面的作用:DNA超螺结构整体或局部的拓扑学变化及其调控对于DNA复制和RNA转录起到关键作用。维持DNA一级结构的力:共价键(糖环结构中C—C之间的键、核糖与磷酸之间、核糖与碱基之间相连的键都是共价键,磷酸二酯键也属于共价键。)二级结构的力:氢键、碱基堆积力(碱基堆积力指同一条链中相邻碱基之间的疏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正负电荷的作用。高级结构的作用力:DNA分子的末端固定或者是环状分子,双链不能自由转动,额外的张力不能释放导致DNA分子内部的空间位置的重排,造成扭曲,即出现超螺旋结构。6.如果给你一段DNA,我希望从这个质粒DNA中分离出它的复制子,或者你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哪一段DNA或者哪一段区域是复制子?或者反过头来说,当初人们是怎么做到的?如何证明的?7.DNA复制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酶?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合成酶(引发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酶和蛋白质的参与。拓扑异构酶能够消除解链造成的正超螺旋的堆积,消除阻碍解链继续进行的这种压力,使复制得以延伸;DNA解链酶能够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单链结合蛋白(SSB蛋白)能够保证被解链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够保持单链结构,没有解链的作用;引物结合酶(引发酶)合成一小段RNA,用来引导DNA聚合酶起始DNA链的合成,引物合成酶需引发前体护送才能催化引物合成;DNA聚合酶能够有引起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聚合,聚合时必须有模板链和具有3’OH末端的引物链,链的延伸方向为5’—3’;(从RNA引物3’端合成新的DNA链。DNA聚合酶,以DNA为复制模板,从将DNA由5'端点开始复制到3'端的酶。DNA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催化DNA的合成(在具备模板、引物、dNTP等的情况下)及其相辅的活性。真核细胞有5种DNA聚合酶,分别为DNA聚合酶α(定位于胞核,参与复制引发具5-3外切酶活性),β(定位于核内,参与修复,具5-3外切酶活性),γ(定位于线粒体,参与线粒体复制具5-3和3-5外切活性),δ(定位核,参与复制,具有3-5和5-3外切活性),ε(定位于核,参与损伤修复,具有3-5和5-3外切活性)。原核细胞有3种DNA聚合酶,都与DNA链的延长有关。DNA聚合酶I是单链多肽,可催化单链或双链DNA的延长;DNA聚合酶II则与低分子脱氧核苷酸链的延长有关;DNA聚合酶III在细胞中存在的数目不多,是促进DNA链延长的主要酶。DNA连接酶将相邻的冈崎片段连接在一起形成大分子DNA。8.DNA复制的三种模型,这三个模型得要了解一下。最初人们从DNA的复制提出了这三个模型,是如何排除掉其他两个得到正确的呢?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随机复制。(假说演绎法)所谓全保留复制,就是以亲代为模板,但复制后两条新生成的子链全部从亲代脱落,形成全新的子链,而亲代又恢复原样;半保留复制,则是亲代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半保留复制的证明实验:P43将大肠杆菌放在15NH4C1培养基中生长15代,使DNA被15N标记后,再将细菌移到只含有14NH4C1的培养基中培养。分别取0代、1代、2代、3代的细胞,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辨重链DNA、正常的轻链DNA和包含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的DNA“杂种链”。离心后从管底到管口DNA分子就停留在与其相当的CsC1密度处,紫外光下可以看到形成的区带。14N-DNA密度较轻,停留在离管口较近的位置;15N-DNA密度较大停留在较低的位置。当含有15N-DNA的细胞在14NH4C1培养液中培养1代后,只有一条区带介于14N-DNA与15N-DNA之间。培养2代后则在14N-DNA区又出现一条带。有等量的“杂种链”和轻链密度。这些结果只与半保留复制模型相符。全保留模型可以排除,但分散模型却不能排除。Meselson等又将第1代的14N/15N杂种链变性使双链分开,再将变性前后的双链和单链分别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变性前杂种双链只有一种带,密度为1.717g/cm3,变性后两条单链的密度不同而呈现了两条带,一条为15N带(1.740g/cm3),另一条为14N带(1.725g/cm3)。作为对照的是从肺炎球菌(D.pneumoniae)中提取的DNA,变性前后都只有一条带,密度为1.700g/cm3。这一结果完全符合半保留复制预期的结果,并否定了全保留模型和分散模型。9.DNA在复制时,末端的时候会出现一个缺口,因为有引物的作用,那么它是如何来防止这种缩短呢?产生原因:已知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只能从5’端向3’端移动,线性DNA在复制中,当RNA引物被切除后,留下5’端的部分单链DNA,不能为DNA聚合酶所作用,使得子链短于母链。线性DNA复制子末端复制的特殊机制:1、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多聚分子,T4和T7噬菌体,缺口被聚合酶作用填满,再DNA连接酶作用生成二联体2、DNA末端形成发夹结构,使得该分子没有游离的末端,草履虫的线性线粒体DNA3、在末端蛋白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腺病毒DNA和¥29噬菌体DNA。依靠链取代法,从一个末端启动一条新链合成,以此取代原来在双链中配对的DNA链10.生物体的修复方式老师提了8种?是什么?要能够比较详细的说出哪几种?错配修复(只要DNA复制过程中发生错配)、碱基切除修复(带有不同类型的能识别核酸位点的核苷水解酶,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重组修复(复制后修复,机体细胞对在复制起始时未修复的DNA损伤部位先复制后修复,在新和成链上留下一个对应于损伤序列的缺口)、DNA的直接修复(把损伤的碱基回复到原来状态的一种修复)、SOS反应(细胞DNA受到损伤或复制系统受到抑制的紧急情况下,为求生存而产生的一种应急措施,包括DNA损伤修复,诱变效应,细胞分裂的抑制和溶原性细菌释放噬菌体)、核苷酸切除修复(DNA链上的相应位置的核苷酸发生损伤,导致双链之间无法形成氢键)、单链缺口修复、双链缺口修复。能比较详细的说出两三种。11.中心法则?提出的人?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提出的人是佛朗西斯·克里克。12.转录的章节里面提到的,反义链,有义链,编码链,非编码链?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成为编码链,或称有意义链;把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DNA链称为模板链或称反义链。13.转录和翻译比较一下学习。转录翻译模板DNAmRNA原料核糖核苷酸氨基酸产物RNA蛋白质酶RNA聚合酶氨酰-tRNA合成酶DNA复制(细胞内转录翻译复制)概念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DNA分子首先解开双链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K|S|5U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K|S|5U细胞质(核糖体)K|S|5U原料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4种游离核糖核苷酸K|S|5U20种游离氨基酸K|S|5U模板DNA分子中的两条链DNA中的一条链K|S|5UmRNAK|S|5U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DNA连接酶)K|S|5U(解旋酶、RNA聚合酶等不要求氨基酰tRNA合成酶、氨肽酶等K|S|5U能量ATPATPATP过程1、解旋:在解旋酶作用下,利用ATP释放的能量解开双螺旋;2、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1、解旋:在解旋酶作用下,利用ATP释放的能量解开双螺旋;2、以解开的一条DNA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从起始密码子(AUG)开始翻译。tRNA一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另一端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14.转录单位?启动子?终止子?转录单位:是一段从启动子开始至终止子结束的DNA序列,RNA聚合酶从转录起点开始沿着模板前进,直到终止子为止,转录出一条RNA链。一个简单的转录单位只携带合成一种蛋白质的信息,复合转录单位可携带不止一种蛋白质分子的信息。启动子:是基因转录起始所必需的一段DNA序列,是基因表达调控上游顺式作用元件之一。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区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终止子:位于已经转录的序列中,
本文标题:2分子生物学重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4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