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5年高三语文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高分训练板块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4-2
1一、(2014年哈尔滨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长江女神”芳踪已逝?[文]ShaiOster[编译]华宝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看见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这种身长6英尺左右的动物最多只剩下17头了。中国的白鳍豚也已被逼到了绝境。“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呐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看来已经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了。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还有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关于白鳍豚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两千年前,后来,这种神奇的动物不知不觉进入了爱情故事,摇身一变成为美人鱼一样的美丽女子的化身。因此渔人都将它称做“长江女神”。瑞士科学家乔吉奥·皮利里于上世纪70年代晚期来到中国开始对白鳍豚有所了解。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渔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王丁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王丁和他的同事把这头名为“淇淇”的白鳍豚放养在一个鱼塘里,帮它敷用一种传统中药药膏,逐渐使它恢复了健康。弗鲁格见到王丁后被他对事业的热忱深深感染。白鳍豚的处境岌岌可危,弗鲁格认为人2们为拯救这种濒绝动物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光流逝。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已经见不到白鳍豚了。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船上的大多数科学家担心他们一头也看不见。多年来,皮特曼一直在全世界的江河湖海里搜寻珍稀的鲸类物种。他说,这次行程将是最艰难的一次。“预想中的几乎灭绝的现状使得发现白鳍豚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我之所以来是要向它们致以最后的敬意。”(选自美国《华尔街日报》,获普利策奖,有删改)1.下列对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新闻标题采用疑问句形式,深深地透露着对“长江女神”生存现状的担忧,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将白鳍豚喻为“长江女神”,表明了人类对白鳍豚的喜爱,但是又是人类将白鳍豚逼上了绝境,这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C.文章中关于白鳍豚的传说,属于新闻中的插叙部分,它提供一种背景材料,让读者在品味神奇动物的美的故事时,感叹当前白鳍豚的严酷的生存现状。D.造成白鳍豚处境岌岌可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E.本文虽以白鳍豚为新闻报道对象,但却从中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可谓小中见大。解析:B项,“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无中生有。D项,文中说是“原因之一”,并非关键原因。答案:BD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简析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属于导语部分。采用了议论、叙述和说明三种表达方式。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多国科学家拯救白鳍豚。②介绍“长江女神”白鳍豚,呼应题目。③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文章引用了东西方多国科学家对“拯救白鳍豚”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凸显了白鳍豚的濒危处境,拯救工作刻不容缓。②表明“拯救白鳍豚”希望渺茫,凸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③凸显报道的客观性,增强说服力。4.西方媒体一直有重视负面报道的传统。作为负有盛誉的普利策奖,更形成了鼓励“曝光”“揭丑”等题材的调查性报道的传统。新闻报道中“曝光”“揭丑”是否应该鼓励?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认为应该鼓励,新闻报道不应回避作为真实存在的丑恶和黑暗。(角度一)从新闻特点角度,真实性是新闻的突出特点,丑陋与黑暗也是一种真实,“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所以应该鼓励。(举例略)(角度二)从职业道德角度,“曝光”“揭丑”体现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与“坏现象”做斗争的无畏精神,应该受到鼓励。(举例略)(角度三)从社会影响角度,负面报道可以让人们了解问题真相并加以防范,可以警策肇事方迅速整改,可以引起相关负责人员的重视,敦促其迅速解决问题。(举例略)二、(2014年唐山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把获奖当梦想,廉价也庸俗——王蒙《这边风景》尘封40年面世师文静2012年,作家王蒙打开自家窖藏,拿出了一部尘封了四十年的手稿,交给出版社,这部名为《这边风景》的70万字长篇小说才得以重见天日。而在此之前,这部以新疆“文革”为题材的小说早已跟随王蒙的大名,进入各种文学记载与评论文章。12日,王蒙接受本报专访,畅谈他对新疆生活的感情,以及对这部尘封往事的作品的看法。文学是不可摧毁的齐鲁晚报:2012年,您重读《这边风景》的书稿,写下了“往事正堪回首月明中”。可见您对那段岁月的真情。《这边风景》能够真正出版,对读者来说,是王蒙老师一部被呼唤了多年的著作终于相见,对您来说好像是那段岁月更让您感慨。您对在新疆的岁月充满什么样的感情?王蒙:我在新疆呆了十六年,从29岁到45岁。是盛年,也是艰难与困惑之年。我努力做到另辟蹊径,跑边疆,与少数民族同吃同住同劳动,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感谢新疆各族人民对我的善待,我喜爱新疆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回想起我能那样投入地生活在新疆,我甚至不无骄傲。何况我学会了讲维吾尔语,与他们亲密无间。尽管那个年代有不少不堪回首的经历,但我仍然满怀眷恋,因为那里充满着生活,充满着新意,充满着新的阅历,宝贵极了。4齐鲁晚报:您为什么说,《这边风景》是您最老实的一部作品呢?王蒙:当我写到《这边风景》里人物的心理,写到这些人物品格,写到生活对人的那种吸引力、那种魅力的时候,我一看那还是老王的活,手里出来的活。我规规矩矩,这是我所有小说里头最老实的小说,抒情的部分仍然相当多,尽管没有后来那么多。我在里头自由发挥的东西也有一点,但也远远不像后来这么多。我这个作品和其他写法不一样,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细细致致,连连贯贯,光人物一百多个,以前没有这种规模的作品。齐鲁晚报:这部让大家等了40年的小说,也是填补了您创作生涯的空白。王蒙:这部小说故事性非常强,里边既有案件,也有盗窃,有对敌斗争,也有各式各样的悬念,各式各样的故事,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为我自己的中年填补一个空白,为我们的国家也填补一个空白,比如说上世纪60年代我们是怎么过的,那是种什么状态的生活方式。现在解放前的文艺作品很多,像《白毛女》等;老的作品就更多,《红楼梦》更不用说了;改革开放以后作品也很多,但真正反映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初期的作品在哪?我觉得这也填补了一个空白。其实,生活并没有空白,对老百姓来说,该恋爱还得恋爱,该拥抱还得拥抱,该吃肉还得吃肉,该喝酒还得喝酒,该生气还得生气,该骂街还得骂街,该高兴还得高兴,痛苦的时候还得自己找乐。人生如海,击浪八千里齐鲁晚报:您的小说写作多涉及政治。能谈谈政治与作家写作的关系吗?现在回头来看,一位处在政治不自由状态中的作家应该如何创作?王蒙:从《青春万岁》到《这边风景》,都很政治,但那不是教条主义的政治,不是图解,不是套子,那是生活的命名与政治解读,更是活生生的生活细节、人物、真情。生活是不可摧毁的,文学是不可摧毁的,真正的艺术家、文学家,总会从生活的感动与体贴中,从灵魂的紧张与欢愉中,从才华的激扬与巧妙中,找到写作的最好途径。不信,请看《这边风景》。齐鲁晚报:有人说,“中国的小说家有两个半天才,一个是莫言,一个是贾平凹,还有半个是王蒙”。您说,为什么王蒙才半个?因为他去关注其他了,比如政治、红楼梦、庄子,他忧国忧民去了。这其中,是忧国忧民、专注政治和庄子的王蒙有价值,还是写《活动变人形》等长篇的作家王蒙有成就感有快乐?对于您写作生涯中的小说成就、红学成就,您怎么给自己定位?王蒙:各人有各人的情况。二者结合起来最有意义。不仅如此,还有讲维吾尔语与讲英语的王蒙,还有当过公社副大队长与部长的王蒙,还有划过另类的王蒙呢,人生如海,击浪八千里去吧。齐鲁晚报:当下从上到下都在谈“中国梦”。您历经中国发展这么多年,您心目中,有没有自己的“中国梦”,或者“文化梦”“文学梦”?诺贝尔文学奖,算不算实现了中国人5的一个“文学梦”?王蒙:如果梦就是一个奖,是不是廉价也庸俗了一点?文学梦是镌刻在人心上和历史丰碑上的。中国梦和文化梦,包括了我们大家,都能更志向高远一些,眼光宏大一些,知识扎实一些。(《齐鲁晚报》2013年4月13日)【注】王蒙,作家,早年有《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小说代表作,近年来《王蒙自传》(三卷)、《老庄研究》等多部新作陆续面世。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写于“文革”期间的新疆,成书35年后于近日首次出版。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边风景》是一部尘封了几十年的手稿,为表达对在新疆那段岁月的感慨,作者王蒙在它面世之前,又增补了《往事正堪回首月明中》这一内容。B.和王蒙的其他小说相比,《这边风景》的写作态度最认真,小说中抒情部分和自由发挥的地方文字最少,而所写人物的数量和规模最大。C.王蒙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取材于作者在新疆那段令人感动与眷恋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紧张与欢愉的灵魂,展现出作者激扬与巧妙的写作才华。D.虽有人认为“中国的小说家有两个半天才,一个莫言,一个是贾平凹,还有半个是王蒙”,但本文作者认为,王蒙的成就和快乐要大于莫言、贾平凹。E.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王蒙对在新疆的岁月的感情,以及对《这边风景》的看法,记者每次提问都围绕“王蒙与创作”这一主题的相关问题展开,重点突出,不枝不蔓。解析:A项,“又增补了《往事正
本文标题:2015年高三语文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高分训练板块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4-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