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CC
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二、非选择题(12个小题)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妓院,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材料二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材料三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吴清《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1949—1991)》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2)据材料二、三,比较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二.工商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南、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材料二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就的。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与舞台。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托庇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代企业”出现在通商口岸的原因。分析通商口岸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客观作用。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1405-1433)欧洲人开辟新航路(1487-149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概括15世纪中西探险航行的两个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四.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农耕图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答案一。答案:(1)特点:规模大;经济繁荣;旅游业发达;流动人口多;流民聚居;娱乐活动丰富。(任答四点即可)原因:城市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等。(2)特点:英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较高;中国城市化在1949—1978年间,曲折发展,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受制度和政策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应统筹兼顾,科学推动城市化进程。(其它言之有理即可)二。答案:(1)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出现会馆和商帮;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原因: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2)原因:原有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随着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较早解体;便于获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免受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作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和重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是了解、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三、答案:共同点一:都把目标投向了印度洋原因:印度洋是当时已知沟通东西方往来的海上通道;印度洋地区有着悠久的航海贸易活动。共同点二:背后的支持力量都是专制君主原因:海外探险航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君主专制有利于集中资源。共同点三:尽可能沿前人原有航线航行原因:海外探险航行风险巨大,沿前人原有航线航行有利于节省成本,获取最大收益。四、答案:(评分标准)第一等:能准确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出其实质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论证充分合理。第二等:能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的逻辑关系,并能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论证较为充分合理。第三等:能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并能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第四等:逻辑关系不清,分析不准确或没有分析,论证不充分或没有论证。(注:若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或从小农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回答都可酌情给分)示例《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主义皇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就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主义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保护。因此,《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C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