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地理部分(浙江卷)解析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1、2题。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在输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厂上的人可能会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侧方来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答案】1、C2、B【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与陆陆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部地区,增强贸易灵活性,④对;轮船运量比车马运量大,可增加运量,②对;海运的路程长,①错;海上风浪大,不能减少货物破损,③错。C对。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甲处临近赤道,北极星高度太低,不易被看到,不能利用北极星定向,A错;乙处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可借助船后方风作动力,B对;丙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很难见到河水的暴涨,C错;丁处半岛受离岸风及季风影响,沿岸多沙漠分布,看不到大片的草地,D错。【考点定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大气环流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名师点睛】通过读图分析,学生应能判断出海运的路程远了,同时学生要熟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也应知道古代陆路运输的工具以车、马、骆驼等为主,运量比轮船要小的多。陆路运输的颠簸是硬性碰撞,瓷器易损坏。海运中船只的摇晃是和缓的,可以减少碰撞损失。古代航海晚上只有靠北极星定向,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太低,不易看到北极星。利用风力和洋流行驶,所以要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分布知识。乙处是季风洋流,航向西行,东北季风在右后方。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3.下图为北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广州明州(宁波)地中海甲地乙地丙地丁地城市河流航线07001400Km图例印地度地洋地洋地平地太地1357911(月)1357911(月)1357911(月)1357911(月)气温(℃)降水量(mm)3020100-10-20300240180120-60-0①②③④2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答案】3、D4、D【解析】试题分析:3、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者地中海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更加气温和降水量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①地降水丰富,②、③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错;甲与④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别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③地,所以D对。4、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对比,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D对;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离海洋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C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注意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量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然后在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被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该是降水较少地区域,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①、②两图,甲乙两图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中有热带植被,应该海拔低,乙图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该是海拔高,热量不足。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5、6题。5.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C.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判别侵蚀成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有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答案】5、C6、A【解析】试题分析:5.图中①——⑧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分析,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处是向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A错;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向斜,受侵蚀成岭,B错;乙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疏松被侵蚀成谷,C对,D错。6、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与周围岩石不同。读图,丙处岩层按顺序形成较晚,且没有侵入或切断的形态,是在地表沉积形成,可能是石灰岩等沉积岩,或是石灰岩变质成的大理岩,A对。不可能是岩浆岩,B、C、D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名师点睛】图中岩层序号代表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根据不同地质构造岩层年龄新老关系,判断出背斜、向斜构造。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岩层易受张力,岩层较松散,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根据丙处岩层序号,判断出为沉积岩,如是岩浆岩,会把原来沉积岩层切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7.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测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乙地丙地甲地⑤⑤④④③③②②①⑧⑦断裂带岩体运动方动向图例城市观察点河流耕地湿地林地国界线132°134°134°132°48°48°46°46°3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7、B8、B【解析】试题分析:7、读图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可能是海拔较低,A错。丙地耕地出现的早,说明开发条件好于乙地,B对;丁地地势低平,以林地为主,耕地开发条件差,D错。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①对。增加耕地面积,可能性小,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对。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④错。所以B对。考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条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条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名师点睛】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让少数人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右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9、10题。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后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成慢,后半夜降速快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要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9.A10、C【解析】试题分析:9、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考点定位】: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名师点睛】根据材料,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对流层气随海拔升高高度(m)30050垂直方向为非等比高度设置地面1618202224246810(时)逆温层上界强逆温层上界(每上升10米气温上升1℃)地面甲乙4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的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温,逆温逐渐消失。所以逆温最强的时在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时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离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到达峰值。11、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A、47°B、43°C、23.5°D、21.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可以判断,乙大于0°,该地没有极夜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甲与乙位于温带范围,太阳高度角之差为47°,可以计算出乙的正午太阳高度是21.5°,D对。【考点定位】: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名师点睛】白天太阳高度大于0°,夜晚太阳高度小于0°,在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所以读图可以判断该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甲、乙两个位置太阳高度之和为90°,所以该地无直射现象。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二至日太阳高度角的差值是47°,可以计算出太阳高度。二、非选择题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分)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图3为图1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图1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材料二: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1)简述甲地河流水文特征,并分析成因。(12分)(2)简述乙地种植甜瓜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3)简述丙地栽植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10分)36.【答案】(1)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80°70°60°50°40°20°30°40°第36题图1太平洋洋西大丙乙甲图例城市河流山脉山峰湿地国界线5960第36题图2甲123450123456789111012(月)水位(m)(海拔130m)气温(℃)降水量(mm)3020100-10-202502001501005001357911(月)第36题图3气温(℃)降水量(mm)3020100-10-20250200150100500(海拔704m)乙1357911(月)5(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2,甲地河流全年水位在3m以上,全年水位高。该地在南半球,根据图中月份,高水位在冬季,图中6-7月,低水位在夏季,图中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根据图1,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地理部分(浙江卷)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