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赏析
心游万仞气吞八荒---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赏析王志尧,杨金荣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诗史,他的《沁园春·雪》又是这部诗史中最为辉煌的代表作。从其产生到发表再经毛泽东忆及此事均有不同寻常的政治背景。从而巧妙地构筑成为富有戏剧性变化的三部曲,颇值得我们认真考察和体味。“索句渝州叶正黄”,这是作者首次以诗的形式郑重地述说《沁园春·雪》词的发表缘起。1948年5月,中国革命已取得全局性胜利,党中央发出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著名诗人,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先生辗转至北平并于1949年3月28日写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七律,既热情地歌颂了毛的丰功伟绩,又情不自禁地发了些牢骚,表示要回乡隐居。毛泽东于是在百忙中抽暇写了《和柳亚子先生》的和诗一首,对柳进行了诚恳地开导和委婉的批评。诗中也含有老朋友倾心交谈以及警策他人之意。诗的开头便是亲切地回忆,特以将4年前在重庆谈判时柳亚子先生出于对毛的景仰,向毛索要作品的诚挚友谊和盘托出。一是因为柳亚子的主动索要;二是国共两党举行谈判,世人十分关注时局的变化。人心思定,渴望和平,渴望统一,广大人民群众热切盼望出现英明的领袖治理国家。毛泽东感到这正是昭示世人的大好时机,于是便将1936年所填的《沁园春·雪》词交由柳亚子发表。假柳亚子之手十分自然,十分得体,十分有利。人们读了这首气度不凡的词后,无不通过各自的思想认识将蒋、毛作以全面对照,则孰贤孰恶,孰能孰庸,孰明孰暗,孰胜孰败,作一番考察对照,以卜前程。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是在国统区的一次正式亮相,也是教育人民,争取人心的最好时机。所以毛对柳亚子主动索句念念不忘。毛泽东既是讲求马列主义原则之人,又是特别重感情之人。毛委婉劝告柳先生到人民政府做官,让其“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确是深明大义,珍重感情的至仁至善之举。这当然也是政治斗争的需要,是教育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增进个人友谊的需要。以此也最能看出毛泽东对这首词的偏爱和自信程度。该词写于1936年2月,发表于1945年10月,又于建国前夕重新提及,内中包孕着大的文章。诚如《红楼梦》中贾雨村所言:“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亥之力者,不能知也。”一、泱泱大国之壮丽河山任其夸赞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月,经过长征考验而更加坚强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亲自率领下,组成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踏雪东征,开赴华北抗日前线。2月初到达黄河边上的陕西省青涧县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毛泽东将这冰天雪地的险恶环境视为无比壮丽的画图,并于此时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咏雪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为一代伟人,他的着眼点不在于一城一地。笔之所及,整个北部的疆域都变成了一个千里之遥的冰雪世界,万里广襄的大地上瑞雪飞舞。“千里”“万里”极言祖国北方的广阔无垠。“冰封”“雪飘”,既写了地,又写了天,有静有动,动静交织。高度概括了祖国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的全貌,开拓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境界。词的开端,便从大处落墨,具有气吞山河之势。“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放眼望去,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上下,顿时消失了滚滚波涛。蜿蜒曲折的群山,好象银色的长蛇在飞舞,连绵起伏的高原,宛如白蜡制作的巨象在奔驰,它们好象要和天公比试孰高孰低。这七个分句用一“望”字领起,实际上是“想”,因为人的眼光无论如何是看不见千里万里那么远的地方和景物的。但这个“望”字却极有生气,把视野扩展到四面八方。诗人刻意选取了标志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万里长城,象征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黄河,孕育着祖国悠久历史的秦晋高原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扣紧“冰封”“雪飘”,对“北国风光”作进一步的描绘,极言祖国山河的壮美可爱,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激情,唤起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长城”二句,上承“万里雪飘”,“大河”二句,紧接“千里冰封”;“惟余莽莽”是“雪飘”的杰作;“顿失滔滔”是“冰封”的结果。四句诗横括万里,包举一切,写得境界开阔,气象雄伟。“山舞银蛇”三句,以形象化的比拟、丰富的联想、生动的描绘,把静止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气勃勃、精神抖擞。“舞”“驰”“欲”“比”,化静为动,赋予群山、高原无穷的生命力。这正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的艺术概括、形象写照。表明“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历史上写咏雪的名篇不少,但无论哪一个大家高手也没有毛泽东的咏雪词写得如此雄浑豪放,气势磅礴。例如。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所写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也很优美传神,但与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相比,便显得小家碧玉之气了。再如,清代乾隆皇帝所写的《七律·雪》中,句子也很绮丽,有意境:“夜报塞天同起云,凌晨玉叶遂翩纷。无林不作银花影,有嶂皆成冰绮纶。”若与毛泽东的咏雪词相比,更不能够同日而语。它如,史达祖的《东风第一枝》,咏的是春雪;苏轼的《江城子》,写的是雪中送客;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念奴娇》、《上西平》,都是写观雪,《满江红》、《苏武慢》是写冬雪,《生查子》是写春雪,《永遇乐》又是写梅雪。虽然名章俊语,俯拾皆是,但都无法同毛泽东的咏雪词相提并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在毛泽东的脑海里,既有“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雪舞壮景,又有雪过天晴,红艳艳的阳光照攘在白皑皑的雪地上,祖国的山河格外优美动人的丽象。这里毛泽东借景寄意,驰聘想象,以拟人手法,从眼前冰封雪飘的瑰丽的现实描绘,更进一层地。形象地展现出雪界日出时祖国光辉灿烂的前景。“晴日”象征民族解放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须”字一方面表明当时祖国还不是“晴日”,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另一方面则包含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分外妖烧”四字是对革命胜利后更加美好的祖国山河的热情歌颂。他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这三句正是毛泽东在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对革命必胜,前途光明这一信念的艺术写照,从而鼓舞全国人民为打败日木帝国主义、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晴日”的早日到来而英勇奋斗。二、悠悠历史之英明帝王任其评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前一句一方面总束上段,而且把“巍巍丛山披银翠装,好一派北国风光”扩展到整个神州大地,无处不是多娇的江山。一方面又领起下文,过渡得多么巧妙。这诗情画意般的语境令人遐思万端,极富感染力。同时又收到了“将军欲与巧夺人,盘弓弯马惜不发”的艺术效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接得又多么自然,多么挺劲。江山既然像一位美人如此多娇,英雄们当然要争相倾倒,顺理成章,天衣无缝。到此一转评论人物,别开生面,异军突起,收纵联密。此二句是全词结构的枢纽。既概括了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又自然地提出为多娇江山而竟相奋斗的无数英雄,从而为下面的评古论今作好了充分辅垫。一个“引”字使上下两阙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过渡巧妙自然,匠心独运。“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屈指算来,这5位帝王全是中国历史上帝王中功绩卓著的代表人物。但是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笔下,选用一个“惜”字来表示对每个人的看法,总体上说既肯定他们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肯定了他们的显赫功绩,又分别指出了各人的不足。用“略输”“稍逊”“只识”,便是对“惜”字的界定和具体描绘。从秦始皇来说,他是秦王朝的建立者。即位时年仅13岁。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嫪毒专权用事。亲政后镇压嫪毒叛乱,免除吕不韦相职,任用李斯为相。派王翦等大将进行统一战争。由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前221年灭齐,十年间消灭割据称雄的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并修建驰道、直道和在今云南、贵州地区通“五尺道”,以加强全国陆路交通。又派兵北击匈奴贵族,筑长城,南定百越,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统一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了加强统治,销毁民间兵器,焚烧过去各国的史书和民间所藏的儒家经典及诸子书籍。坑死以古非今的方士和儒生460多人。实行专制主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加以连年用兵,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他去世不久即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汉武帝刘彻曾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并采用法术、刑名,以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以削弱割据势力。设置13部刺史,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纳桑弘羊建议,把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兴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派张骞两次通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经济文化交流。派唐蒙至夜郎,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用卫青、霍去病为将,进击匈奴,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摇役萦重,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总之,秦皇汉武虽然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但在治国方面,很可惜还略略缺点文采。唐太宗李世民曾镇压过农民起义,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继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又修《氏族志》,发展科举制度。他举以“亡隋为戒”,较能任贤纳谏。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被誉为“贞观之治”。后击败东突厥被铁勒、回绝等族尊为天可汗,还曾发展西域的交通,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亲密友谊,其为连年用兵,营建宫室,赋役苛重,加深了阶级矛盾。宋太祖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他是通过发动陈挢兵变获得政权的。用各个击破的战略对付割据政权。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诸国。选用将领长期驻防北方要地,加强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陆续派文臣带京官衔外出,代军人掌握地方行政;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以枢密使掌兵,三司理财,分散宰相的权力。兴修水利,鼓励开垦荒地,整治以汴梁为中心的运河,以增加赋税收入和转输能力。他的政治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结束了混战割据。其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方针,对形成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影响。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帝王,尽管政绩卓著,但在治国方面还稍稍差些风骚。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被推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国。制定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开始使用文字,从而改变了诸部之间长期的争战局面。加强了经济联系,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进步作用。即位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12年和1215年两次大举向金进攻,直到黄河北岸,战领中部(今北京),1219年发动蒙古军第一次西征,攻灭了花刺子模,在喀勒喀河打败了斡罗斯和钦察联军。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并把这些地区分封给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窗阔台。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病死。综前所述,这些英雄一世的帝王们,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统一祖国、发展生产等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他们毕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他们无论怎样显赫一时,却终究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他们所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决定他们最终只能是把祖国多娇的江山当作自己掠夺的对象。他们对农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从中国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封建地主阶级不但不能使中国真正繁荣富强,而且正是他们残酷的
本文标题:2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