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认识自我2人,认识你自己——斯芬克斯之谜你看不见自己,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影子——泰戈尔不识庐山真面目,是缘身在此山中——王维1请思考:我是谁?2阿波罗神殿的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古希腊有个传说,在一个王国城堡的附近有个女魔,叫斯芬克斯……你知道斯芬克斯之谜吗?“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谜底: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脚两手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脚走路;但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着拐杖,作为第三只脚。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5•通过对斯芬克斯之谜“谜面”和“谜底”的语言学置换、颠倒,我们发现,俄狄浦斯仅仅说出了“人”的“表象”或“假象”,仅仅说出了“人”的“动物性”本质。这充分证明,俄狄浦斯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因为,所谓“认识自己”,最起码应该像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更进一步,人必须认识到,自己首先需要走一条“人——从——众”的“社会化”之路,然后再走一条“众——从——人”的“个体化”之路。其实,俄狄浦斯没有认识自己的事实,早已为古代思想家们意识到。在遍访自以为有智慧的智者后,思想家苏格拉底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我知道自己“无知”。亚里斯多德在他著名的《诗学》中是这样说的:俄狄浦斯“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犯了错误”,在这里指的是人的“无知”,而不是指“道德上的缺陷”。6本节课内容•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的分类•自我意识的特点这些认识就叫作“自我意识”。•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你满意自己的现状么?•你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怎样改变现状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人?我是谁•20个我是谁•写出20句“我是怎样的人”,要求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避免出现类似“我是一个男生”这样的句子:1、我是一个的人。2、我是一个的人。9首先,将你陈述的20项内容作出如下分类:•A:身体状况(体貌特征,如年龄,身高,体形)•B:情绪状况(你常有的情绪情感)•C:才智状况(你的智力,能力情况)•D:社会关系状况(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和别人应对进退,对他人常持有的态度)•E:其他10其次,评估你对自己的陈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看看你的正号和负号的数量各是多少。•如你正号的数量大于负号,说明你的自己接纳状况良好,•相反,你的负号将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说明你不能很好的接纳自己,自尊程度较低,这时你须内省一番。•最后,寻找问题的根源,比如是否过低地评价了自己?是什么原因使你成为这样?有没有改善的可能?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答案的数量和质量。如果能够写出9~10个答案,则大体上可以认为没有特别的障碍。如果只能写出7个或者更少的答案,则可以认为是过分压抑自己(回答时,会以感到无聊、害羞、时间不够等为借口,不能回答更多的问题)。②回答内容的表现方式。有三种情况:符合客观情况的,如“我是女儿”、“我是大学生”等。主观解释的情况,如“我是老实人”、“我是个胆小的人”等。中性的情况,即谁都不能做出判断的情况。如果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都有,可以认为取得平衡;如果倾向于主观或客观,则不能取得平衡。在主观评价中,最好是既说到自己好的方面(令自己满意的特征),也说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令人不满意的特征)。如果只说到好的会使人觉得是自满;只作不好的评价,又令人感到没有信心。③回答的内容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哪怕只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如“我是未来的工程师”),也说明自己有理想和抱负,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生机。如果没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则可能说明自己对未来考虑不多。一、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我是谁?12二、自我意识的分类自我意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从层次上划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自我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1、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分析,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知--涉及“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等问题自我体验--主要集中在“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自己”自我控制--涉及到“我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自我意识的层次14我不喜欢自己的身材我比较胖我少吃甜食自我意识的层次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暗示等。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包括自我感受如自爱、自尊、自信、自卑等。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包括个体的自我感知、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15软糖实验几位心理学家对几个4岁的孩子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追踪调查,他们发给几个4岁的孩子一人一颗软糖并告诉他们,若等他们的父母回来后再吃,便可以得到两颗糖。一些孩子经不住糖果的诱惑,忍不住自己想吃的情绪和欲望,拿到糖后马上就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会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忍着口馋等待父母回来,最后终于得到两颗糖的奖励。•此试验之后,专家们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追踪观察,一直到他们长大;结果发现,那些从小就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即“情绪和情感智力”较高的孩子,情绪更稳定,在忍耐性、坚持性、人际关系方面都比那些不能控制个性、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好,成功率也高;而不能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长大后易受挫折,固执、孤僻、受不了压力、逃避挑战,当然多半就难以成功了。172、从自我意识的内容来看,分为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意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温饱感、饥饿感、舒适感、病痛感、对身高、体重、容貌、性别的认识对自己的地位、角色、权利、义务、责任、力量等的认识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智慧、兴趣、爱好、气质、能力、性格、情绪等的认识和体验2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对个体的身体、生理特征的认识,比如性别、年龄、是否健壮和漂亮等。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作用、地位和权利等的认识。对自身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兴趣、情感、意志、能力、理想等的认识和体验。23案例:明星档案姓名:周杰伦JayChou出生日期:79年1月18日血型:O型身高:173cm体重:60kg专长:写歌、作词、打球专精乐器:钢琴\大提琴\吉他\爵士鼓最大优点:词曲创作力强最大缺点:害羞、心软最重要的人:母亲评价:e世代的新音乐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20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社会自我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心理自我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分类3、从自我认知中的自我概念来看,分为自我意识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自我立场对目前状态的评价和看法完善自我的境界个人追求的目标投射自我镜中自我: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我,纯属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主观性强,是自我概念中的最重要的内容。投射自我是个体所认为的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个人想像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称镜中自我。涉及的根本问题是“我在别人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立场出发构建的将来要达到的理想标准,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涉及的根本问题是“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自我意识的自我概念23心理实验•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投射案例分析(一)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25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二)一天,苏轼与佛印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佛印笑而不答。苏轼回家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三)案例—芭比娃娃•在日本,洋娃娃代表着小女孩希望自己长大后的形象。芭比娃娃在日本刚推出时,在青少年眼中,胸部太大,腿也太长,蓝眼睛一点也不像日本少女,因此销售不佳。•公司修正了芭比娃娃的胸部和腿,也将眼睛改变成咖啡色。两年内芭比娃娃卖出了近200万件。•很多人认为洋娃娃是日本少女的投射,这形成了需求。起初公司损失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公司假定了日本市场和美国市场具有相似性,在美国受欢迎的芭比娃娃在日本同样会受到欢迎,结果却没有如期所至。这是忽略投射效应的后果。“房树人”心理测试案例分析作者成年男性,其他背景不详。线条:1)总体而言属于自然而为,没有出现精确控制,也未呈现无法控制情况,对自身心理能量控制属于正常水平;2)直线与曲线比例未出现不平衡,选择根据事物特性而来,正常;3)长线条与短线条比例未出现不平衡,但是较短的线条数目较多,有尽快完成作品的倾向,可能有阻抗。空间:1)主体事物占据左半部,右半部分明显空白,表明作者的男性认同可能有问题或是那男性权威人物(如父亲)有矛盾;2)空间的最上部分只有太阳,最下部分没有任何事物,且下方空白量较大,表明作者的精神生活欠缺,而本能冲动可能同时也受到压抑;3)画纸空间呈现出立体空间感,排除心理退行。事物:1)房子突出特点是多窗,且窗户较大,门大开,有明显的交流欲望;然上排窗户似有划除现象,情况不明;2)树较高大,但树冠枝叶表达抽象,有明显缺失现象,表明精神生活欠缺;有树枝与树整体未连接,情况未明;3)人物是抽象的符号,多是对自我的表达不自信有关,然而也是未能沉浸于创作中的一种表现;4)桌子、椅子、食物,这一组多与生活、休闲有关,出现表明与非工作状态有关;4)狗,常与忠诚、伙伴相联系;5)太阳,权威的象征。30整体:(1)树木顶住了上方的太阳,同时遮住了下方的人物,又向房子伸展,是构成成整个场景的轴心,这可能是作者本身的象征,受到权威影响、照顾家庭等,但是树木的树冠、上层空间与下层空间的空白表明作者本能冲动受压抑,精神生活欠缺等问题;(2)房子凸显出的交流欲望与人物的单一、狗的陪伴、右部的空白形成冲突,表明作者有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强烈动机,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或是虽有朋友但无法感受到情感支持;(3)桌椅、食物出现于整个场景中暗示
本文标题:2自我意识分类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6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