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版《高频考点》高中生物人教生版考点习题演练实验专题选择题专题(基础题)
1实验专题Ⅰ(基础题)必修一一、P7-8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A.物镜上B.目镜上C.实验材料中D.反光镜上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观察切片时,先低倍后高倍是因为低倍镜下易找到观察的目标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放大光圈或换平面镜为凹面镜采光C.低倍镜下的视野中,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像,此时应换用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D.观察质壁分离时不需用高倍镜,因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较大3.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方法应是A.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B.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C.闭右眼,用左眼观察D.闭左眼,用右眼观察4.若要尽快观察到细胞,应选用A.目镜5×和物镜40×B.目镜10×和物镜40×C.目镜5×和物镜10×D.目镜10×和物镜10×5.在将显微镜的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A.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旋C.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6.当显微镜镜筒下降,操作显微镜的人的目光注视的部位是A.镜筒B.目镜C.物镜D.物镜与装片的距离7.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细胞质流动的临时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8.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细胞的临时装片,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是A.变亮,增多B.变暗,减少C.变亮,减少D.变暗,增多9.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时候,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10.在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观察目标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换高倍镜详细观察前,正确操作是A.向左下方向移动装片,然后换高倍镜B.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然后换高倍镜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然后换高倍镜D.先换高倍镜,然后向左下方移动装片二、P18-19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11.在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中,对斐林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直接滴加在苹果的切面上B.最好是刚配制的C.由甲液和乙液两种组成D.使用时,必须混合均匀12.对生物组织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现成的食用豆浆代替研磨制备的生物组织样液B.用鸡蛋蛋白作材料必须用水加以稀释2C.将双缩脲试剂A和B同时加入盛有黄豆组织样液或蛋白质稀释液的试管中,摇匀观察D.制备黄豆组织样液时,要加少许SiO213.鉴定蓖麻籽粒中的贮存有脂肪,采用的实验步骤应包括A.用10%盐酸解离液处理种仁薄片B.用50%酒精溶液处理种仁薄片C.用革兰氏碘液染色D.用亚甲基蓝染液染色14.用来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试剂及其颜色反应是A.亚甲基蓝溶液、绿色B.斐林试剂、砖红色C.苏丹Ⅲ溶液、橘黄色D.双缩脲试剂、紫色15.用苏丹Ⅲ染液检验脂肪,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但要立即观察,否则脂肪颗粒将溶解。是什么能溶解脂肪颗粒?A.染液中的苏丹ⅢB.染液中的酒精C.染色反应中的热量D.染液中的水分16.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采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17.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0.05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0.1g/mL的NaOH溶液中C.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0.1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成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和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8.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是:A.无色-砖红色(沉淀)B.浅蓝色-砖红色(沉淀)C.浅蓝色-蓝色-砖红色(沉淀)D.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19.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药品是:A.HClB.H2OC.50%酒精D.无水酒精20.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B.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鉴定时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D.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三、P26-27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刮下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载玻片上的什么液滴中?A.质量分数为0.65%的氯化钠溶液B.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C.质量分数为0.65%的吡罗红溶液D.质量分数为0.9%的甲基绿溶液2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水解步骤需要的条件是:①5%的盐酸②8%的盐酸③10%的盐酸④20℃温水⑤30℃温水⑥40℃温水⑦保温5min⑧保温10minA.①④⑦B.②④⑧C.①⑤⑧D.②⑤⑦2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3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24.玉米根细胞中的DNA分布在下列哪些结构中:①细胞核②叶绿体③线粒体④细胞质基质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③④25.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两个实验的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A.实验材料可以相同B.都需要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以促进染色剂进入细胞C.染色剂都需要现配现用D.都需要利用生理盐水来维持实验过程中细胞的生活状态四、P47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26.适合制作观察叶绿体的临时装片的材料是A.绿色豌豆种子B.菠菜叶C.松树叶D.黄豆的子叶27.下列哪项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理想材料A.根尖导管B.叶脉筛管C.有叶绿体的黑藻细胞D.洋葱表皮细28.把叶绿体等颗粒作为细胞质流动方向的标志物是因为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29.把鼠肝细胞磨碎,然后放在离心管内高速旋转离心,分成A、B、C、D层,其中发现C层含有呼吸酶,C层很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器A.细胞核B.线粒体C.核糖体D.叶绿体30.把关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的是:A.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侧面对着光源,以利于接受较多的光B.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较大的面对着光源,可以接受更多的光C.在弱光下,叶绿体会较多的聚集在背光一侧D.对于一般的叶片,背光面的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五、P61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与复原]31.下列情况中,不能用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来验证的是A.原生质层的伸缩性B.细胞液浓度的大小C.亲水性物质的含量D.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32.下列情况发生渗透作用的是①萎蔫的黄瓜放在清水中恢复原状②大豆种子在水中膨大③小麦种子在阳光下晒干④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A.②③B.①④C.①②D.②④33.以下不能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材料的是4①根尖分生区细胞②根毛细胞③种子胚的细胞④洋葱表皮细胞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常用紫色洋葱作材料,实验效果良好,这是因为A.只有紫色洋葱易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C.细胞内液泡较大D.细胞膜呈紫色便于观察35.用下列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的是A.茎内形成层的细胞B.蛙的红细胞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D.天竺葵的叶表皮细胞36.0.3g/mL的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则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应是A.高于0.3g/mL的蔗糖溶液B.水C.细胞液D.低于0.3g/mL的蔗糖溶液37.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38.若将一个质壁分离的活细胞放入浓度与这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中,这个细胞能否产生质壁分离复原。A.不能B.能够C.过1小时后能够D.能使质壁分离更明显39.下图㈠是发生质壁分离前的细胞,则图㈡中发生质壁分离后所观察到的细胞是六、P70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40.人工脂质双分子层两侧溶液中钾离子存在浓度差。若在双分子层两侧插入正负电极,并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则钾离子即可由低浓度一侧到达高浓度一侧。缬氨霉素的作用是A.作为钾离子的载体B.破坏人工膜C.提供能量D.提供载体和能量七、P78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P83-84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1.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冰水中的试管中颜色为蓝色,原因是:A.温度太低,淀粉不溶解B.温度太低,淀粉酶死亡C.温度太低,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太低D.温度太低,淀粉不与淀粉酶结合42.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高温将使酶A.分解成氨基酸B.分解成核苷酸C.分子结构发生改变D.分解成多肽43.下列实验不需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是①验证酶的高效性②验证酶的专一性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④pH对酶活性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4.在H2O2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对照实验,滴入H2O2酶的试管内:A.产生的气泡多、燃烧不猛烈B.产生的气泡多、燃烧猛烈C.产生的气泡少、燃烧不猛烈D.不产生气泡、燃烧猛烈45.在比较H2O2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中,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5A.有利于H2O2酶的释放B.保护H2O2酶C.提高H2O2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不对4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的实验中加入淀粉酶后一定在60度的温度下保温5min的原因是:A.试管温度太低,加入物质不溶解B.淀粉酶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C.杀死试管内的微生物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47.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是A.产生气泡B.溶液呈紫色C.溶液呈蓝色D.产生砖红色沉淀48.一份淀粉酶能使100万份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不能使一份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这表明具有的特点是:A.高效性和专一性B.高效性和低效性C.专一性和低效性D.多样性和低效性八、P9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49.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①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②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③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④产生的能量太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0.酵母菌培养基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了生长,原因是A.失水影响其生活B.碳源太丰富C.改变了酵母菌的pH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51.黄豆生的豆芽菜比黄豆本身的营养丰富,原因是A豆芽菜的蛋白质比黄豆多B豆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更多有机物C1kg黄豆能变成5kg豆芽,质量增加了D黄豆变豆芽过程中有些有机物分解了52.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沉淀物(含细胞器)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向试管内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的试管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九、P9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53.对圆形滤纸中央点上的叶绿体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B.黄色的叶黄素C.蓝绿色的叶绿素aD.黄绿色的叶绿素b54.把新鲜的叶绿素溶液放在光源与分光镜之
本文标题:2015版《高频考点》高中生物人教生版考点习题演练实验专题选择题专题(基础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7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