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5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20150504
-1-绵阳师范学院关于修订2015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和2014年党代会、双代会学校转型发展的文件精神,在总结历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开展2015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工作安排1.学校成立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检查和验收培养方案修订进度及效果。组长:王海滨副组长:陈寒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合于王德炎冯学全刘延刚何云晓张继华杜漪杜世章杨柯杨祖恩肖萍邹洪伟陈浩陈燕平游章强罗娅君郑亚平骆海辉龚浩彭军董廷旭谢国栋谭小宏任俊2.各学院成立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成员包括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授、教研室主任和部分用人单位代表。3.培养方案各项目组长和工作小组要进行广泛社会需求调研、论证等必要工作,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完成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建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并于2015年9月开始使用。二、指导思想-2-根据学校“育人为本,服务地方”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紧紧围绕学校“四型”办学定位,以“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制定2015版培养方案,以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符合绵阳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总目标。三、基本原则1.分类管理原则。立足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省实际情况,根据各专业不同的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构建符合专业实际特点、满足行业实际需要、适应我校教学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过程的符合度。2.实践应用原则。坚持实践育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农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25%。3.个性发展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模块为基础,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才的需求;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学院积极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培养规格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符合教育部及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定;符合行业和产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尤其是本专业所对应企事业单位对相应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具有符合行业需求的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3.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好-3-的专业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五、培养模式鼓励各学院、各专业参照教育部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专业综合改革等文件的有关改革精神,在总结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实际,加强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我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六、学制、学期、学分、学历、学位1.学制:试行学分制,基本学制四年,最长六年,最短三年。2.学期:每学年分春季、秋季两个学期。3.学分:各专业最低总学分一般控制在170~180学分之间。4.学历:修满规定学分(修满课程且成绩合格),授予毕业证书。5.学位:修满学分且绩点达到X,授予XX学士学位。七、教学安排与学分计算1.教学安排一门课程按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教学学时,一般按16的倍数计算学分,按人才成长规律排课,实行分散考试模式。2.学分计算学分以0.5学分为最小分值。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公共计算机类课程实践部分、体育专业技术课、艺术类专业技法课、大学体育课、实训类课程等每16学时计0.5学分;集中实践环节课程如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一周计16学时,记1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原则上一周计8学时,记0.5学分。鼓励开设8学时倍数标准课程,鼓励将学时较少的课程安排在半学期内或短学期内完成;鼓励循环开出不同班次课程,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选课要求,适应学分制改革深化的需要。3.学期安排-4-每学年设置春、秋学期两个学期,每学期一般为20周;各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实施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实践课程。八、课程设置在优化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教师教育模块(教师教育类专业)+创新教育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定位。(一)课程体系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类别学分备注通识教育模块公共必选课程必选23.5公共选修课程选修10/16公共任选课程任选8专业教育模块专业主干课程必选专业选修课程限选任选教师教育模块教育理论必选9选修至少2学分教学技能必选6选修至少2学分创新教育模块创造学必选创新学院(8学时0.5学分)创新实践0.5学分实践教学模块必选≥16其中:含其他课程模块中的实验课程学分,文科类专业不低于15%,理工科类专业应不低于25%合计175±5非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类别学分备注通识教育模块公共必选课程必选23.5公共选修课程选修10/16公共任选课程任选8专业教育模块专业主干课程必选70-85专业选修课程限选20-35任选-5-创新教育模块创造学必选创新学院(8学时0.5学分)创新实践0.5学分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环节必选≥16其中:含其他课程模块中的实验课程学分,文科类专业不低于15%,理工科类专业应不低于25%合计175±5(二)课程类别1.通识教育模块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拓展学生视野,综合提高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素质,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必选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程三大类。(1)公共必选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体育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课程,均为必选课程,共23.5学分。承担该部分课程的学院应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优化和调整课程结构,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公共选修技能课程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等课程,其中文科类学生至少修读10学分,理科类学生至少修读16学分。(3)公共任选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类、理工技术类、艺体生活类、社会科学类4个系列课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必须在2~8学期期间修满8学分。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公共任选课程的建设,围绕专业优势打造系列公共任选课程,构建体系完善、内容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学校将适时引进部分优质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努力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绵阳师范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讲授学时实践学时总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承担单位备注-6-通识教育模块公共必选课程31913131101入学教育0.51周1考查学工部所有本科专业32013141102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12周1考查保卫处03051111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3216483/4考试马克思主义学院03021111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33216484/5考试0302111100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33216484/5考试030131110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3216481/2考试0602111100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0321/2考试31821111208形势与政策Ⅰ0.584122考查31821111309形势与政策Ⅱ0.584123考查31821111510形势与政策Ⅲ0.584125考查31821111611形势与政策Ⅳ0.584126考查3182111111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Ⅰ1124161考查3182111171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1124167考查04523131114大学体育Ⅰ1226281考查体育学院04523131215大学体育Ⅱ1230322考查04523131316大学体育Ⅲ1428323考查04523131417大学体育Ⅳ1428324考查小计:23.5学分23.5236216452公共选修技能课程30421111118大学英语(A)Ⅰ44214561考试外语学院普通本科必选30421111219大学英语(A)Ⅱ44816642考试30421112320大学英语(A)III232323考试普通本科必选一门30421132321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1632483考试30421112322大学英语进阶232323考试30421111123大学英语(B)Ⅰ44214561考试艺体本科必选30421111224大学英语(B)Ⅱ44816642考试30421111325大学英语(B)III232323考试30423114026应用英语(I)232323-8考试本专科任选30423134027应用英语(II)21632483-8考试30423114028应用英语(III)232323-8考试08123132129计算机文化基础21632481-2考试数计学-7-08123132130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21632481-2考试院08121112231VisualBasic程序设计43232642考试理工本科必选一门08121112232VisualFoxPro程序设计43232642考试08121112233C语言程序设计43232642考试30123111134大学语文232321考试文学院理工农类小计:文科专业至少10学分,理科专业至少16学分1618662248公共任选课程人文科学类8至少任选2个学分,推荐传统文化、应用文写作类课程。社会科学类非文科类至少任选2个学分理工技术类非理工学生至少任选2个学分艺体生活类非艺体类学生至少任选2个学分小计:8学分8学生必须在2~8学期期间修满8学分(可选网络或实体课堂教学)。说明:(1)大学英语(A)——第1-2学期普通本科生按《大学英语(A)》课程授课;第3学期普通本科生大学英语实行分层教学,必须从《大学英语(A)III》、《大学英语听力和口语》或《大学英语进阶》中任选一门课程,这三门课程的主要教学侧重点:《大学英语(A)III》-旨在英语四级考试,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应用能力以及文化素养,使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听力与口语训练,能听懂英语国家音频资料,开拓文化视野;《大学进阶英语》-旨在学生英语六级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注重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B)——第1-3学期艺体本科生按《大学英语(B)》课程授课。第4学期后实行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分层教学培养。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应用英语(I)》-侧重大学英语三、四级等级考试内容教学;《应用英语(II)》-侧重实用英语听说内容教学,《应用英语(III)》-侧重研究生入学、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内容教学。建议学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由外国语学院教师承担。(2)计算机类课程,新生入学第一周周末安排计算机能力初级水平测试,测试未通过的学生,须修《计算机文化基础》,测试通过的学生选修《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计算机文化基础》-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以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重点讲解计算机文化的相关知识以及Window7系统软件、Internet网络技术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应用,至少达到计算机等级考试初级要求。
本文标题:2015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2015050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7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