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 2015考研政治选择题命题热点(9)
五十七、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1)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a.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b.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c.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d.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2)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b.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1)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习惯称土改)运动的热潮。(2)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3)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五十八、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1、遵义会议的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遵义会议2、遵义会议的意义(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五十九、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1928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机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2)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3)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中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4)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指明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2、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1)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战术,粉碎了四次围剿。(2)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1)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2)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六十、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2)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50多名党员。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3)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4)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5)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1)接受的是没被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革命论;(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3)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六十一、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辩论的核心问题1905-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核心问题有三个:(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2)要不要废除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2、革命与改良辩论的意义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六十二、民族意识的觉醒本内容1、民族意识的觉醒的背景(一)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三)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1)康有为1898年4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2)1895年,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3)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2、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1)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战术,粉碎了******的四次围剿。(2)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a.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b.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六十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1、知识点内容(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六十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2、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主要包括四项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然反映。执法为民,包括三项基本要求:(1)以人为本;(2)尊重和保障****;(3)文明执法。4、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2)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5、服务大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主要包括四项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6、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量。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党也要领导人民执行法律,同时党也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中公考研送课免单】活动期间转发有机会获得免费直播课程一门【戳链接】
本文标题:2015考研政治选择题命题热点(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7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