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30-市科协科普部-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1沈阳市科协提交《第十四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之二开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沈阳市科协科普部摘要:广泛深入的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产业发展,是推动“三农”问题妥善解决,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乃至促进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关键词:农民培训农民素质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束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多次下发关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以提高农村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在推进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大部分较低,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农民作为“三农”问题的主体,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办农民科技培训则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方法。因此广泛深入的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产业发2展,是推动“三农”问题妥善解决,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乃至促进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继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行动计划纲要》和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之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提升全民综合素质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从根本上提升新世纪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民被列为“四大群体”之一,配合“四大群体”的“四大行动”明确了工作任务与实现措施,其中的“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中指出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关键。中国科协及其各级组织是中国政府授予承担推动和组织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组织,始终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技能水平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教育、科技培训、科普示范和科技服务,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中国农村人群科学素质和技能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两年,我们不断总结农民科技培训的经验,从扩大培训范围、调整培训方向、注重培训效果入手,加大培训力度,不仅实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在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仅在刚结束的第十九届“科普之冬”活动期间,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效增收为重点,创新科普工作方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组织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市科协农民科技专家讲师团与涉农企业等单位的百余名专家深入全市乡村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市科协系统以农民科技培训为契机,构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农技协、农民科技服务站与农民间多方合作平台,促进农业新产业、新品种、新技术在我市的应用与发展。“科普之冬”期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科普讲座、科技咨询等各类活动408场,其中实用技术培训221场,直接培训农民2万5千余人,引进和推广新品种272项、新技术96项,实用技术175项,活动覆盖全市93个乡镇,778个村屯,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产增收。一、农民科技培训基本做法与效果沈阳市科协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借助沈阳区域中心大城市,科研院所众多,人才汇集等优势,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区建设,以“一菜”(蔬菜)、“两瓜”(西瓜、甜瓜)、“两花”(普通花卉、3万寿菊)、“三莓”(树莓、蓝莓、草莓)、“四果”(寒富苹果、苹果梨、大扁杏、葡萄)、“一桑”(桑蚕)与畜牧养殖等高效产业为重点,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采取整体推进与重点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三送”,即送信息、送科技、送项目,突出“三所、三实、三现”,在重点上,围绕“三农”问题,开展农村所急、所需、所缺的科技活动;在形式和效果上,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方法和手段上,突出现实、现场、现代的要求。发动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将科技培训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农村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为导向,把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直接送到农家的大棚里、炕头上、头脑中。“科普之冬”科技培训内容与场次内容粮食作物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五味子普通养殖特种养殖土壤肥料农机新能源其他总计场次28423761410361624323221(一)围绕主导产业搞培训农民科技培训应与当地主导产业相结合。农民生产出的各种普通农副产品附加值低,农民的效益也相当有限。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4就需要对各种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普通农户无法进行,因此深加工需要涉农企业起主导作用。一个涉农企业可以带动周围一项产业的发展,而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也可以吸引企业来此投资。规模产生效益,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难以产出大量的供企业加工的原材料,因此“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甚至“几乡一业,一县一业”的规模化生产在我市渐成趋势。从我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来看,粮食作物、蔬菜、瓜果、畜牧在我市的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从上表可以看出,农民培训也正是主要围绕这些项目展开,既符合农民的需要也是围绕主导产业搞培训的有力佐证。苏家屯区是沈阳市绿色、无公害水稻的主产区,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就位于该区内,沈阳农业大学稻作室也在该区红菱镇设有试验基地。两家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与科技人员在科协的协调组织下,应农民需求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进行全程技术培训,并把新研制的品种如农大606-3、农大265、辽粳294等优良品种进行试验推广,这些新品种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较老品种亩增产10%左右。通过培训,仅林盛镇种植有机水稻3000亩,每亩增加纯收入900元,全镇增加纯收入270万元。从康平县花生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我们聘请山东花生研究所刘光臻研究员及沈阳农业大学王绍斌教授来康平县举办“花生覆膜技术”培训,先后在海洲乡、小城子镇、山东屯乡等乡镇举办讲座6次,培训农民1800余人。从旋耕整地到覆膜下种、施肥、打药、田5间管理到收获等各个技术环节都让农民了解掌握,并录制光碟,发放到居民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推算,通过培训增加的科技因素,预计今年花生每亩可增产300余斤,亩增收450—600余元。(二)通过培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瓜果、肉、禽、鱼、蛋等各种副食品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同时也促进了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这些新项目较传统作物附加值高,农民乐于发展。但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不仅受市场因素影响同时也受气候、病虫害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保护地生产伴随着高附加值的是高投入与高风险。大多农民原本从事粮食作物生产,从事其他产业后缺乏技术也缺乏经验,出现问题后大多不知如何是好,急需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就凸显了农村科普尤其是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性。东陵与沈北新区的林果、新民的西瓜与蔬菜、于洪区与辽中县的特种养殖和花卉、法库县的万寿菊与养殖等产业逐步成为各区、县(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其中蔬菜、瓜果与养殖三项是进行培训次数最多,农民科技需求最强烈的三个产业。培训内容主要为各项栽培管理技术与病虫害的防治并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发展。王纲乡毗邻被誉为“全国温室葡萄第一乡”的永乐乡,借成立“永乐农业经济区”的良机,为发展该乡的葡萄产业,借助永乐乡的成功经验,邀请被称为“葡萄大王”的省劳动模范、永乐乡葡萄协会会长6王世宏、副会长崔连柱在拉他泡、马头浪、新开河等村推广“葡萄延晚栽培技术”,王会长耐心细致的为农户讲解如何构建暖棚、冷棚,如何选择适合的品种与栽培管理等技术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就产品保鲜、深加工、铸造品牌等问题与当地农民深入交流。王会长自身生产经验的介绍,激发了许多农户的生产投资愿望,2007年全乡种植500亩,每亩效益可达1.8万元。为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提高农民对新项目的感性认识,在科技培训中不仅注重把专家请进来,还带农民走出去参观学习。沙河镇为引进寒富苹果项目,组织30余位农户到东陵区寒富苹果基地参观学习;王纲乡组织农民到于洪区宁官温室大棚考察红提葡萄项目,高级农艺师王亚滨为大家现场示范讲解发展该项目的前景与发展前应做好的各项准备。(三)为农民生产提供应急服务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突发性的灾害与疾病,为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此时正是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农民意识到科技重要性的时刻。科技培训中我们注重对农业灾害发生前的预防措施的普及,尽量避免灾害的发生。当各种不可遇见的天气灾害或病虫害发生的时候,农民的一个求助电话就会促使我们尽快把各类科技人员送到灾害现场为农民排忧解困。今年3月初,在沈阳市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期间,浑南新区上鲜村10余个温室大棚数万株西红柿幼苗不明原因大面积枯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万多元。市科协得到求助信息后,迅速组织沈7阳农业大学两位专家前往现场查看灾情,分析幼苗病因,传授挽救措施,使十几个大棚的数万株幼苗免遭进一步损失。各区、县(市)科协也积极联络专家,帮助农民开展生产自救。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雪灾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各级科协组织各专业技术协会、农业技术专家为农民解决灾后遇到的技术难题。仅辽中县就有20多名科技专家在指导蔬菜防寒、动物防冻、指导大棚重建等工作中付出大量心血。姜大光、李春彦等一批农业技术专家还采取农业110、网络视频、等方式,向本县千余农户传授自救知识,并为外县市受灾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四)为新兴农业发展提供引导性服务在围绕主导产业搞培训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为有良好发展前景,技术成熟的新产业、新项目提供全面服务。食用菌、五味子、万寿菊、树莓、寒富苹果、特种养殖等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农业由于其附加值高且政府为发展这些项目提供各种补贴政策,并引进与项目配套的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近年来在我市发展迅速。北五味子的全身都是宝,附加值高,近两年在我市新民、辽中、沈北新区等地发展迅速,但五味子是新兴产业,农民不懂管理和技术,市科协根据农民需要,与沈阳农业大学高佩民教授对接,在新民市三道岗子、东蛇山子,辽中县老观坨等乡镇对农民进行五味子技术培训,三道岗子乡还聘请专家作为乡科技顾问。沈北新区新台子村栽种五味子550亩并与韩国韩氏药业集团签定了订单,年产值可实现1900多万元,高佩民教授数次到该村为种植户讲解五味子栽培和管理技术与8产业化发展方向,专家不仅向农民传授技术,还帮助联系五味子所需苗木、市场销售等延伸服务。07年该村计划发展到3000亩。沈北新区道义镇花卉协会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目前闲置了100余温室大棚,急于寻找新的项目。我们得知后帮助农民找专家、落项目,联系到省农科院食用菌所所长杨军研究员进行实地考察,并为农民分析了目前食用菌市场发展的前景与发展食用菌产业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听取专家建议实行“先示范,再发展”的方法发展香菇产业,并在提供菌种、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上达成合作意向,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二、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农村科普工作点多面广,农民需求也多种多样。基层网络建设、农民培训、科普基地建设、科普达标县、乡镇、村创建等工作之间紧密关联。而这些工作的中心则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专门的农村科普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邓楠书记在2005年的中国科协农村科普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指出农村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仍然十分薄弱,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是:第一,农村科普工作的观念和机制不适应。第二,农村科普资源匮乏,并缺乏共享。第三,农村科普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手段落后、队伍素质不高。第四,农村科普投入不足。(详细内容见报告)9在基层科普工作中所面对的实际困难更为繁多。主要表现为:(一)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科普的认知、接受能力较差。据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者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0.3%,为调查所列12个职业中的最后一位,比排列在第1位的“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和第2位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低15.3%和7.9%。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有文化、有知识
本文标题:30-市科协科普部-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7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