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5高三一轮生物练习题
2014-2015高三12月份月考生物试卷1.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O原子数目减少0个B.C原子减少8个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D.肽键数目减少4个2.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子显微镜下,核糖体呈颗粒状,游离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B.肺炎双球菌侵入人体后可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蓝藻细胞无核仁结构,故不能形成核糖体D.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在其中形成了肽键3.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正确的是A.用健那绿染色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是因为其与蛋白质作用产生颜色反应C.向锥形瓶的酵母菌培养液通入空气是为了满足有氧呼吸的需要D.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有选择透过性4.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5.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②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⑤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⑥产生CO2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⑦有H2O生成一定不是无氧呼吸A.②③⑥B.②⑥⑦C.①④⑤⑦D.⑤⑥⑦6.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1;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图2。则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①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150个②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③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④X层全部是14N的基因A.①B.①③C.②④D.②③④7.如图表示两个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行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甲和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它们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也是相同的B.甲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所处的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C.甲和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个DNA分子D.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可能进行与甲细胞相同的分裂替换删除上移下移8.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B.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C.核DNA数目比值为4:1D.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9.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10.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CD段细胞和FG段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B.从曲线的D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该曲线中EF段的形成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能发生在BD段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有氢键,RNA也可有氢键B.人体成熟红细胞、浆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有中心体的倍增D.线粒体、核糖体、质粒、ATP等结构或物质都含有C、H、O、N、P12.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B.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C.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D.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移13.如图所示为某生物核基因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合成一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B.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内,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C.RNA与DNA的杂交区域中既有A—T又有U—A之间的配对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14.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A.aaBBccB.AaBBccC.AaBbCcD.aaBbCc15.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1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1中的Ⅱ和Ⅲ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图2表示色素的形成过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蓝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联会的区段不只是ⅠD.若一白花雌株与一蓝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所占比例是3/1616.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利用其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为纯合子B.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处理,低温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C.若未对植株A进行筛选,则植株B中符合要求的类型约占1/4D.该种育方法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基因重组17.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2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2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2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的F1,F1随机交配得F2,则关于F2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2B.翻翅果蝇占5/8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3/8D.染色体数异常的正常翅果蝇占2/918.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推知,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基因重组、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19.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20.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21.在人体内,HIV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A.20种氨基酸、5种含氮碱基B.20种氨基酸、4种脱氧核糖C.多种氨基酸、1种核糖D.多种氨基酸、4种核糖核苷酸22.γ-氨基丁酸(GABA)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GABA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B.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脑内GABA与受体结合,服用该药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C.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发生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以及ATP的合成和分解23.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B.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则b、c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ATP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24.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25.如图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最强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26.对下列4幅曲线图中a、b两点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a、b两点叶绿体内C3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乙中,a、b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相等C.图丙中,a、b两点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速率相等D.图丁中,a、b两点分别表示茎向光弯曲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生物试卷参考答案选择题1-5CDCDD6-10BBDAC11-15BDBDD16-20CDBCA21-25CADCB26-27AC
本文标题:2015高三一轮生物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7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