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梯度练第19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练出高分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变农村中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把土地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两项政策都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2.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本质问题”,这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思考。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施土改B.建立农业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析材料“邓小平指出”“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等信息可知,重大举措应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项实施土改在新中国成立前后;B项是1953年三大改造中的重要做法;C项是在1958年。A、B、C三项都没有材料中所述的意义和作用。4.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提高经济效率,使农业、工业得到协调发展并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5.2013年7月14日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半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结构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均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故D项说法有误。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②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③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念④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事件的识记。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是1978年12月;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是1985年开始的;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念是1982年;1987年,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故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7.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731985471934199030254520064.6395.37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广大人民的愿望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能力。1978年以来,中国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分析表格可见,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大。8.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根据相关大事的时间和“催生创业高潮点的动因”两个依据来解题。A项、D项都符合题目中的时间,但D项不完全符合题目强调的“催生创业高潮点的动因”,而A项较符合题意。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距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选项排查:A项“根本上”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集体所有,农民仅是获得了使用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C项“理性回归”说法错误,从表面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但与传统社会小农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D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前,正是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距”说法是错误的。10.有一浙江商人,1980到1992年间因做买卖三次入狱,又无罪释放,引起各方对其是否合法经营展开激烈争论。此事例不能说明()A.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坎坷B.改革开放初期立法滞后C.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问题分析和知识再现。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1980到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从1992至2000年是逐步确立的过程,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初步确立,故D项与材料之间没有因果关系。11.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质疑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从题干意思中我们能看出对于“包田到组”还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A、C两项说法错误,D选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时期还没有全面展开。12.下面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或控股工业集体工业个体工业其他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从表格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年只有单一公有制,到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一定比例,说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000年,公有制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国有企业改革,故A、B、D三项不正确。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材料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年代1978198519862007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材料三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材料四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项目金额比重(%)贸易方式一般贸易5385.844.2加工贸易6176.550.7其他贸易617.85.1——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主要国内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答案(1)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经济重心转移;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原因: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或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2)趋势: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其他产品下降(或初级产品下降,或非机电产品与非高新技术产品下降)。因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3)问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仍然较低;以加工贸易为主。应对:坚持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或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解析第(1)问所提供的史料除了界定时间外,不包含任何原因,只能联系教材中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发展趋势,根据统计表和柱形图回答;至于原因,仍需联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回答。第(3)问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三、四容易看出,至于解决办法,应紧扣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14.经济体制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集体农庄体制农业问题严重上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材料二赫氏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1958年完全取消义务交售制。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1~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1958年,赫鲁晓夫一反常态,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采取许多限制措施。1964年与1958年相比,除了水果和浆果有较大增长(24%),蛋和蔬菜有一定增长外,其余农畜产品都大大下降了。苏联农业
本文标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梯度练第19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8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