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①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朝实行③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2.程朱理学(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二程”还提出“⑤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⑥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⑦四书章句集注》。(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⑧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易错扫描】(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元代开始的。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是理学的功劳。【温馨提示】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辨析提高】对于理学和心学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借助图示进行形象记忆,如下图:核心突围技能聚合一、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有何主要特点?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原因:(1)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文化的进步。(3)思想上,是北宋初期“重文”思想解放的产物。2.主要特点(1)宋明理学是思辨化的儒学。“二程”和朱子的“天理”、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另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把儒家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由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宋明理学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3)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如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而建儒学的“道统”;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3.评价:(1)理学是宋明儒学的主流,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理学重视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等,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史料链接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礼》材料二朱煮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三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王文成公全书》学习探究材料一表明了朱熹的“天理是万物本原”的思想,材料二表明了朱熹的“格物致知”和王阳明的认识论,材料三表明了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以上材料共同印证了与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是更加思辨化、哲学化和佛学化的新儒学体系。【辨析提高】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比较“二程”理学朱熹理学王阳明心学“理”的不同理解“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主张理先气后“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提出“致良知”学说“理”的共同认识“理”和“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根本目的都是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内在联系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1)明朝后期,道学家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李贽则自称⑩异端,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2)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2)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这些主张抨击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思想。(2)顾炎武通过实地考察,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该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王夫之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2)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易错扫描】(1)李贽虽然被认为是“异端”,但他只是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并不是完全否定儒学思想。对于儒学思想中需要或可以继承的并没有否定,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2)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就是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因此具有一定的反封建和民主色彩。【归纳总结】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的民主思想。【思维延伸】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他们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二、与传统儒学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有何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进步主张。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的主张;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史料链接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材料三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大治,还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他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知。——《中国思想通史》学习探究材料一表明了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标准的思想,材料二表明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材料三表明了顾炎武的民主思想及经世致用的学术观念。三则材料印证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们的共同思想主张,他们的进步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向近代转变的意味,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拓展延伸】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景象的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欧洲启蒙思想产生背景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思想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欧洲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具体内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天主教会,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性质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从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一场反封建斗争地位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历史影响对封建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开启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相同点都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都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都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启蒙作用5.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基础达标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精神统治工具,其根本出发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A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本文标题: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82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