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构建体系]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两弹一星”(1)核能技术: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1970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91年和1994年先后建成②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为国民提供电力。(2)导弹技术: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3)空间技术: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③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从此,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④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⑤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⑥南优2号。他是全世界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易错扫描】(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指的不是原子弹、氢弹。(2)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深化点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原因:(1)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杂交稻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2)它又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杂交水稻不仅种植面积广,而且增产增收创效益。(3)它又是一次世界性的革命。目前,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党中央提出让⑧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3)影响:“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文学艺术方面,涌现出一系列出色的作品:老舍的话剧《⑨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这都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2.曲折的年代: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⑩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许多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3.文艺的春天:(1)“文革”结束后,党中央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邓小平提出“两为”方针——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文艺领域再次繁荣起来。(3)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易错扫描】(1)“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2)“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主张的“自由”的实质不同:前者是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民族、国家利益的代表,为推动科技文化事业发展而推行的指导方针;后者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最终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温馨提示】“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遭到挫折,并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三、教育事业的发展1.人民教育的奠基(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动乱中的教育:“文革”期间,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人才缺乏。 高考制度被废止,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教育的复兴(1)背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2)概况: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不断增加基础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易错扫描】(1)义务教育的义务性不仅指国家有为适龄儿童提供适当条件进行教育的义务,也包括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的义务。(2)教育的“三个面向”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面向现代化是主体和核心,也是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归纳总结】新时期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基础观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超前观强调了教育改革不仅要着眼于中国,更要放眼世界;不仅要考虑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条件观提出必须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地位,认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政治观学校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知能拓展】正确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振兴教育,势在必行。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2)当今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存亡,所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基础达标1.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解析]本题考查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及其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和相关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错误,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D2.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注意时间信息以及人物信息,题眼在于“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D两项;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当时克服了李森科学派打击摩尔根学派的学术政治化倾向,因此C项是错误的。A3.阅读以下对联,“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A.科学发展B.科教兴国C.和谐发展D.改革开放[解析]抓住题干中“教育”“科技”等关键信息。材料中上联强调教育,下联强调科技,横批应是“科教兴国”。B核心突围技能聚合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开始急剧恶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史料链接材料一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学习探究材料一反映了毛泽东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在于抗衡美苏,维护国家主权;材料二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发展原子弹对维护国家主权,提高国际地位及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作用。两则材料共同印证了“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划时代意义。中国原子弹的爆炸给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以极大鼓舞,有力地打击了少数大国核垄断的阴谋,对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因素: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②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③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⑤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2)不利于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①“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②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③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④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二、“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有何经验教训?1.问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做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2.解决:(1)“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2)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3.经验教训:(1)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使科技、文艺出现了繁荣景象。(2)要处理好科技、文艺工作与政治、人们生活的关系。(3)坚持“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史料链接材料一1958年5月25日至31日,文化部召开“全国电影事业跃进工作会议”,会议决定电影事业的跃进目标是“省有制片厂,县有电影院,乡有放映队”。一时间,全国各地方电影制片厂遍地开花。材料二1974年第一期《红旗》杂志上发表的题为“中国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谈革命样板戏的成就和意义”的文章。“我们的革命样板戏要把帝王将相、牛鬼蛇神赶下舞台,让工农兵成为舞台的主人”。材料三2009年6月19日,海派京剧《狸猫换太子》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拉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戏曲类演出的大幕。据悉,从6月8日开始至10月底,还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10余台优秀剧目在北京各大剧场连续上演,其中包括京剧、昆剧和多种地方戏在内的41台戏曲剧目。学习探究材料一表现了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出现的电影艺术的“大跃进”,材料二体现了“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后出现的“样板戏”,材料三体现了“双百”方针在新时期出现的新发展。三则材料共同印证了“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
本文标题: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8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