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高考语文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1章重点题型2成语题
1重点题型二成语题——把握语境,识破陷阱[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1.(2004·江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答案B解析B项“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这里用来修饰玉雕工艺品,十分恰当,所以是正确的。A项“在劫难逃”指不可避免的灾祸,想逃也逃不了。劣质食品被查出并曝光,不可称之为灾祸。C项“稍纵即逝”的对象一般指时间或机会,不能用于戏剧脸谱。D项“弄巧成拙”指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语境中家长因望子成龙而提出过高要求,不属于耍弄聪明,此处换成“适得其反”较好。试题评点该题属四选一型,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A、D两项属不合语境,C项属搭配不当。B项中的“玲珑剔透”是个双解成语,既可形容工艺品结构精巧,也可形容人聪明伶俐。相较后来的成语题,首次自主命题尚不成熟,误用类型重复设置。但是,所选成语属常见常用的,命题取向很好。2.(2005·江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答案D解析D项讳莫如深:紧紧隐瞒。A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B项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C项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试题评点该题命题与2004年相同,但较为成熟。A项属望文生义,B项属褒贬误用,2C项属不合语境。三项中C项的干扰性较大,考生易误判,成语“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与句境强调“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之意不符。3.(2006·江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再次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当局的“台独”行径。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答案A解析B项“凶悍”指凶猛强悍,如“为人凶悍”;“凶猛”指(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如“虎豹都是凶猛的野兽”。两个词应互换位置。C项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不合语境。D项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自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不合语境。试题评点该题分别考查了近义词辨析和成语运用。B项犯了近义词褒贬误用的毛病。C项犯了成语褒贬误用的毛病。“评头论足”既是个贬义词语,又是一个双解成语,既可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D项属不合语境。考查近义词辨析,这是江苏卷近十年仅有的一次。江苏卷考查的重点还是成语的运用。4.(2007·江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答案B解析A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符合题意。B项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不符合语境。C项一孔之见:比喻狭3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D项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试题评点该题题干要求选“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而“推波助澜”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贬义成语。故该题几乎没有难度。值得注意的是C项的“一孔之见”是个谦称成语,只用于自己。5.(2008·江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答案C解析A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B项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D项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试题评点该题又回到过去的四项一正(正确)题型上来。A项属褒贬误用,B项属不合语境,D项属对象误用。C项“淋漓尽致”也是个双解成语,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6.(2010·江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把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答案D解析A项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情)。此句中贬词褒用。B项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此句是说在灾害发生之时各级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降低损失。属自相矛盾。C项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句中用于捡拾垃圾,属对象4误用。D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比喻议论、见解深刻。句中说院士的话深刻,符合句意。试题评点该题仍保持命题上的稳定性。A项属褒贬误用,B项属不合语境的自相矛盾,C项属对象误用。注意D项中的“入木三分”也是一个双解成语,可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比喻议论、见解深刻。7.(2012·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答案C解析本题从语境不合、褒贬误用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从“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可知第一空是“改名换姓”而非“移花接木”(暗中更换人或事物,贬义)。从笔名比原名“来得响亮”可知第二空是“如雷贯耳”(名声大)而非“大名鼎鼎”(很出名)。从“真假难辨”可知第三空是与之照应的“弄假成真”而非“弄巧成拙”(想耍手段而坏了事,贬义)。试题评点这是江苏卷首次用“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的方式考查。这种题型姑且叫“成语选用填空”题型,它更强调真实语境中成语的运用。2012年的成语题实际上是“近义成语比较选用”。经过多年的题型稳定后,江苏卷成语题终于在题型上有了变化。尽管这种题型不是新题型,但毕竟在形式上有了突破。无论哪种题型,准确理解成语意义,并能正确使用,这一根本要求不会变。8.(2013·江苏)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5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答案B解析(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根据句子中“欣赏……却忽略……”可以看出,是有关取舍问题,故选用“买椟还珠”。(2)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是多条道路归一,故选“殊途同归”。(3)如临深渊:形容谨慎戒惧,侧重于面临危险,感到恐惧。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侧重于谨慎小心。试题评点该题继续沿用2012年的命题形式,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不过,今年所给语境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似乎显得更为容易,尤其是前两句,但第(3)句却有故意设难之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均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两个都可。但不明就里的考生在二者区别上耗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利用排除法是能很快作出选择的。因此,该题不仅考查成语知识,还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如考生解题不懂得“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思维过程,而死抠第(3)句两个成语的区别,定会吃大亏的。江苏卷连续两年都使用“成语选用填空”题型,尽管有人诟病它,但它比传统题型所提供的语境更完整,更清晰,更能考查出考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1.纵观江苏卷近十年的成语命题,你能发现其特点吗?答案(1)成语题属容易题。中华成语虽多,但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之成语。(2)语料取自生活,鲜活生动。(3)题型有两种:成语正误辨析和成语选用填空。后一种题型是近两年所用题型,由过去考四个成语增至六个,难度略有加大,具有一定的导向性。(4)题目选项常设的陷阱主要有:①近义成语误用,②望文生义,③褒贬误用,④对象误用,⑤不合语境。在成语正误辨析题型中,三个错误选项,类型各不相同。2.江苏卷成语命题特点对于成语复习来说有何启示?答案成语复习须坚持以下几点:(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中华成语数量庞大,积累不可能漫无目的,而是坚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具体说来,主要指历年高考题中出现过的成语,教材中出现过的成语,生活中常见且易错的成语。积累要多要素并重,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6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积累成语,不可一味强记,要结合语境。要在运用中识记,如及时地把它们用到作文中。(2)把握语境是关键。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划分关系看搭配。(3)识破陷阱是做题的技巧,需要掌握。在成语正误辨析题中,三个错误选项误用类型各不相同,这是做题需要注意的。另外,考场上要避难就易,
本文标题:2015高考语文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1章重点题型2成语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8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