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6届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12016届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试卷(12月)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忧患意识。检索《四库全书》,“担当”这个词直到宋代才出现,但有关“担当”意识在先秦时期就有较为充分的表达。先秦时期儒家担当观开始形成,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非常多,而君子必须具有担当意识。《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那样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健气势,顽强奋斗,永不停止。《易传》还引孔子的话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论语》中也有关于担当的思想,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则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屈原《离骚》中有“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这些都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己肩负责任的清醒认识。也正是在这种担当观的影响下,出现了《吕氏春秋》所描写的“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的现象。典型的例子,如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时,李膺“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后汉书·李膺传》,陈蕃、范滂也“有澄清天下之志”,后都慷慨赴难。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风气败坏,士大夫的担当意识有所弱化。宋代建立后,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及政治上之颓风,倡导、重视气节,理学兴起,儒家担当观也进一步充实、完善。理学大师们都有很强烈的担当意识。如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程颢、程颐重视忠孝节义的气节观。文献中较早使用“担当”这个词的,是程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其中“担当”的意思就是“承担,并负责任”。朱熹使用“担当”最为频繁,《朱子语类》《晦庵集》中多次出现“担当”一词。从文献看,南宋时期“担当”一词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一般士人、大臣也广泛使用。如名臣李纲在信中就提到:“万一急缺,虽无指挥,亦须担当。”文天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元明时期“担当”的使用更为普遍。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勇于担当,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陈继儒更2以“担当”为视角对人进行观察、评判,说“大事难事看担当。”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总体来说,宋代以来,尤其是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以来,担当精神不仅为君子、士人所接受,也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儒家担当观因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深沉的忧患意识、倡行君子人格、勇于奉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促进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值得传承与借鉴。(节选自《谈儒家担当观》,2015年06月03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词典,“担当”的基本意思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包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优患意识。B.“担当”这个词的出现远远晚于有关“担当”的思想意识,前者出现在宋代,而后者在先秦时期就表达得比较充分。C.按照儒家的观点,“担当”意识的有无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为君子的重要依据,缺乏“担当”意识的人肯定不配称君子。D.虽然在文献中程颢、程颐最早使用“赶担当”这个词,但朱熹却是使用得最多,在其《朱子语类》《晦庵集》中多次使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儒家担当观形成于先秦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这一点,从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B.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己肩负责任的清醒认识,这些部属于儒家担当观的内涵。C.宋代建立后,随着理学的兴起,儒家担当观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涌现出—批具有强烈担当意识的理学大师。D.儒家担当观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在今天仍有一定的价值,因而值得我们传承与借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是在儒家担当观的影响下,历史上多次出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现象,东汉末年的李膺、陈蕃、范滂等都是典型例子。B.在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士大夫的担当意识肯定会有所弱化。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C.到了南宋,“担当”一词已为一般士人和大臣广泛使用,如李纲在信中、文天祥在奏折中都曾提及;元明时使用则更为普遍。D.明朝末年,不少士大夫具有担当意识,如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顾宪成、高攀龙,以“担当”为观察、评判人才视角的陈继儒。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侃字仲和,幼为丞相史天泽所器重,留于家而教养之。弱冠..为百户,鸷勇有谋略。壬辰,3金将伯撒复取卫州,侃拒之,破其兵四万于新卫州。遂渡河,袭金主,至归德,败其兵于阏伯台,即从速不台攻汴西门,金元帅崔立降。以功授总把。丙辰,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悬梯上下,守以精兵卒,乃筑夹城围之,莫能克。侃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降。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至乞石迷部,忽里算滩降。又西至报答国,西戎大国也,地方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世,胜兵数十万。侃兵至。又破其兵七万,屠西城,破其东城,东城殿宇。皆构以沉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两城间有大河,侃预造浮梁以防其遁。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其将纣答儿遁去,侃追之,至暮,诸军欲顿舍,侃不听,又行十余里,乃止。夜暴雨,先所欲舍处水深数尺。明日,获纣答儿,斩之,拔三百余城。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将住石致书请降,左右以住石之请为信然,易之不为备,侃曰:“欺敌者亡,军机多诈,若中彼计,耻莫大焉。”乃严备以待。住石果来邀我师,侃与战,大败之,巴儿算滩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西域平。侃以捷告至钓鱼山,会宪宗崩...,乃还邓,开屯田,立保障。世祖即位,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后皆如其策。中统三年二月,徐州总管李杲哥俱反,史天泽荐侃,召入见,世祖问计所出,曰:“群盗窃发,犹柙中虎。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帝然之,赐尚衣弓矢。驰至徐,斩杲哥。赐金符,为徐、邳二州总管。至元二年,有言当解史天泽兵权者,天泽遂迁他官,侃亦调同知滕州。七年,改白马令,僧臧罗汉与彰德赵当驴反,又平之。帝以侃习于军务,擢为万户..。江南平,迁知宁海州,居一年,卒。侃行军有纪律,野爨露宿,虽风雨不入民舍,所至兴学课农,吏民畏服。(选自《元史·列传三十六》)4.下列对文中画波流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B.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4/算摊/华言王也/C.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D.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B.宪宗崩即元宪宗死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崩”从周代始专指帝王之死。C.国号即国家称号,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都十分重视国号。D.万户是古代侯爵最高的一层,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后泛指高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侃深受巫相史天泽的器重。年幼时被留在史家教养;徐州总管李果哥谋反时,史天泽又推荐他出征平叛。但后来,随着史天泽兵权被解除,他也受到牵连。B.郭侃一生征战,功勋赫赫。他破伯撒于新卫州,败金兵于阔伯台;降伏火者纳失儿、忽里算滩;西征报答国,俘获封答儿;最终抵达天房,逼降住石,平定西域。C.郭侃带兵有方,很有智谋。他的军队纪律严明,野暴露宿,从不骚扰百姓;在追击封答儿时,他拒绝诸军顿舍的要求;在西征天房时,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D.郭侃富有政治远见,重视教育和农业生产。元世祖即位后,他上疏皇帝,提出建立国号、修筑都城、设立省台、兴办学校等二十五条主张,后均被采纳、施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5分)(2)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荒村〔元〕倪瓒踽踽荒村客,悠悠远道情。竹梧秋雨碧,荷芰①晚波明。穴鼠能人拱,池鹅类鹤鸣。萧条阮遥集②,几屐了余生?【注】①荷芰:荷花和菱花。②阮遥集:阮孚,字遥集,西晋人。性好屐,因自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甚闲畅。8.诗歌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5(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劝学》中,荀子以“,”二句,指出君子与一般人相比,在于他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去争取最大的成功。(2)杜枚在《阿房宫赋》中以“,”作结,借古讥今,警醒后世统治者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历史覆辙。(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以“,”形象地揭示“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体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豪迈情怀。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破晓歌声【美】雅典娜•阿塔娜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今年的圣诞雪应当是红色的,因为战争不会看在节日的面子上停歇。战况日益激烈,德国人、英国人的鲜血在新年继续交融、浸染着佛兰德斯边境省的土地。吉姆走到营房时,哨兵呼地站起来,微微一抬左手里的刺刀。“是我!“吉姆叫道。“吉姆?”哨兵放下步枪,“谢天谢地,你还活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你好,沃特。”吉姆招呼老朋友。沃特凝视着他,眼窝深陷的大眼睛在黑暗中看不清楚。“给什么事耽搁啦?”沃特平静地问。“你没回战壕,我们还以为你牺牲了。我让其他人睡觉,我来放哨,想看……看有没有消息。”“我没事。一位战友中弹,我把他背回战壕了。”吉姆解释。想到这场可怕的战争随时随地可能夺走任何人的生命,他俩不禁打了个寒战。“你能想象吗?有一段时期我们压根儿没想过死亡这回事。”吉姆一边走向铺位一边说。“那是两年之前了,我们在教堂为圣诞音乐会做最后的排练。”沃特回忆道。“你沙哑着嗓子参加合唱。”“唱《平安夜》的时候,我砸场了。”沃特十分伤感地说,“当时尴尬得要命,因为《平安夜》一向是我最喜欢的圣诞歌曲。”“喂,你不应该说喜欢它!”吉姆生气地低语,一下子将沃特从逝去的好时光中拽回来。“为什么不该?”“你不知道是谁写的那首歌?”“当然知道,弗朗兹·格鲁伯。”“他是德国人。”“那又怎么样?”“沃特·史密斯下士,自从两年前打响这场终极大战,我们英国人一直在向德国阵地开火。怎么能够一边和德国人打仗一边依然喜欢他们呢?”6雅各布只晓得冬天到了。对于德意志威廉皇帝麾下的战士们而言,几月几号的概念毫无价值。时间融化成一片硝烟,如同白雪在千万双皮靴
本文标题:2016届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9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