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6届高考一轮复习课时学案NO.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
1有限资源变异遗传学案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前探究案【预习目标】1.阅读教材,分析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和局限性2.理解并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核心概念的理解【知识梳理】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1)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而来的(2)生物是由到逐渐进化的(3)生物进化的原因(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和,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给后代的。2.进步意义:否定了和,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推测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基础)+→(手段)+→(结果)+→新类型2.理解:(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间接对象是,根本对象是。(2)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3)自然选择的动力:自然选择是通过来实现的。(4)自然选择的结果:、。[思考]①自然选择的实质是。②生存斗争有哪些类型?。3.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的原因和形成的原因。4.局限性:(1)对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水平。2(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自测1.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自测2.(多选)《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自测3.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发展(1)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水平深入到水平(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为单位发展到以为基本单位。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1)种群是的基本单位,也是的基本单位。①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迁移和遗传漂变等。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发生变化。③对基因库和基因频率概念的理解a.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含有的。每个种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库,每个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b.基因频率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的比率。自测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2)和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和。②生物变异是的,只产生生物进化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③生物变异的利与害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3[思考]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为什么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3)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原因:不断淘汰变异的基因,积累变异的基因。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测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4)隔离导致的形成。①隔离的类型:常见的有和②隔离的作用:不能进行自由交流。③新物种形成标志:[思考]物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新物种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自测6.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自测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C.出现地理隔离D.形成生殖隔离四、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之间、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思考]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2.生物多样性(1)内容:基因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4[思考]从分子水平和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自测8.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自我检测]请完善下列知识树学案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内探究案【探究目标】1.深刻认识和理解拉马克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能够解释生物进化现象2.比较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3.分析并弄清基因频率改变、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4.掌握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规律【探究过程】考点一: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典例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思维拓展】(1)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基因型还是表现型?研究生物的进化,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可以吗?自然选择如何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2)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的吗?基因突变为什么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3)什么是物种?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什么作用?物种形成的途径有:(4)①渐变式:经过长期的而达到,形成新物种②爆发式:不同物种间都存在,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时期,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归纳点拨】(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而且是个体的。(2)突变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生物的。(3)自然选择是的,决定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4)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变式训练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变式训练2】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进化了就一定有新物种形成【归纳点拨】基因频率改变、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变式训练3】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归纳提升]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6考点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典例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不发生______、不发生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思维拓展】(1)随机交配和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有什么区别?(2)上题(2)中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上题(3)中子一代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归纳点拨】1.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的方法(1)利用基因频率的概念①A基因的频率=。②a基因的频率=。(2)设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PA=,Pa=。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在理想的条件下,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在理想的条件下,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3.在理想的条件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变化后与原生物的关系不属于同一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基因频率是否改变二者联系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②新物种形成则说明生物进化了7(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当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进行交配时,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是基因频率(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变式训练4】某学校男女生比例为1∶1,红绿色盲患者占0.7%(患者中男∶女=2∶1),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表现型正常)占5%,那么该校学生中Xb的频率是()A.3.96%B.3.2%C.2.97%D.0.7%【变式训练5】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考点三:物种的形成与生物的进化【典例3】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典例4】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精讲点拨]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区别1、进化的实质是,只要频率改变了无论大小都是进化的范畴。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是2、物种的形成则是一个物种发展为另一个物种,必须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了物种的界限形成时,方可成立。补充:物种形成方式1、主要方式——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2、爆发式不同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期,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变式训练6】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A.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桦尺蛾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C.马与驴交配生出的骡D.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变式训练7】下列对虎狮兽的叙述,正确的是()A.虎狮兽属于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均能生出杂种后代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生殖隔离8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因为其细胞核中无同源染色体考点四: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与保护【典例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本文标题:2016届高考一轮复习课时学案NO.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9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