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态园植物志生物教学
生态园·《植物志》·生物教学校本课程资源正宁四中2007.11.201正宁四中生态园·《植物志》·生物教学校本课程资源“三园”建设一.建设目的1.开发校本资源,服务于生物教学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3.探索保持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实验无公害农业。4.了解不良土壤成因及其对植物和环境的危害,探索改良方法,警示学生珍惜纯洁的土壤。5.绿化、美化校园。二.建设进程第一阶段,建设论证阶段:2000年由总务处选择规划地址,生物组老师带领生化兴趣小组学生进行设计,形成书面报告。建设设计由生态园、生物园、生化园三部分构成。生态园体现子午岭自然状态和园林结合特征,依据生物群落垂直结构,计划栽植子午岭特有的乔、灌木和草本植物,辅以高山流水和泉池,体现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统一。生物园以星状辐射分小区种植各种代表植物,以生物间的影响共生共存,体现生物间的动态平衡;“生化园”在原有垃圾污染区垦土造园,栽种植物,与其他园区植物生长进行对比,观察差异、分析成因。“三园”下面均有雨水集流窖。第二阶段,土建阶段:2002年8月图12由工匠完成砖混工程,9月全体师生参与,用建水窖挖出的土堆起假山(图1),完成三园土建工程。第三阶段,治理绿化阶段:2005年3月以后,师生亲手植树种草,绿化治理和上水(图2)。三、建设效果建成后的“三园”融环境教图2育、劳动实践、生化实验和观赏为一体,成为四中校园一块绿色活动基地。学校定期开展“小观察、小培育、小实验”活动,充分发挥了其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图③④)图3图4学生定期观察生态园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特点,写观察日记,命名认养,写心得体会,还编撰了《校园植物志》,已命名植物49种,未命名植物13种。在小池养鱼养蛙,观察其生长繁育,了解其生活习性,给生物课提供活标本。在生化园对不良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化验和3理化性状分析,实验土壤无公害化治理,为当地农业提供参考。三园地下集流雨水,抽上小山,形成喷泉、溪流、瀑布,流入小池,既可浇花、养鱼养蛙,又可用来洒地、冲厕,试验集流雨水有效利用。学生参加生态园建设,增强了他们的劳动感情和劳动技能,结合家乡实际,从种植业,养殖业角度,寻找优势,既懂得了生态园建设的内涵,美化了校园,也丰富了课外生活。生态园简介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位于子午岭山脉的西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进行环境教育,引进子午岭的各种生物品种,建成生态园九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主要的有三处,各具特色。除环境教育功能外,在生物教学方面也有非常不错的价值。生态园(一)学生观察培育生态卫士生态园一角4模拟子午岭自然状态下的植被分布,依据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移栽子午岭特有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并引进了具有观赏价值的雪松、银杏、合欢等几十种,辅以高山流水和泉池,体现环境保护与校本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的统一,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随时提供与教材有关的动植物形态结构知识的活体直观教具。生态园(二)师生动手栽花木构建生态园学生进行花卉滴渗灌实验5呈星状辐射,分小区种植,根据各植物生长发育时期,进行不同季节栽培种植,为学生提供认识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及共存关系的活资生态园一角学生学习花木嫁接技术生态园一角6料,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种内、种间关系。生态园(三)生态园一角学生在生态园中植树生物老师指导学生采集植物标本7对原有建筑垃圾、污染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良土壤成因,观察其对植物环境的危害、探索改良方法。进行基本土壤养分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和土壤有害成分化验,为当地农业无公害治理提供参考。警示人们珍惜纯洁的土壤。生态园与生物教学案例生态园建设与建成之后,为开展生物实践课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使得实践课教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老师充分挖掘并进行现场指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校本资源。活动一:调查校园的各类植物时间:2004.3-----2005.10.调查目的:1.知识方面:了解校园的主要植物名称,用途和分布特点,知道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能影响环境。2.能力方面:进一步巩固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调查步骤:1.对校园裸子植物的种类、名称、用途、分布环境的调查。2.对校园被子植物:○1木本植物的名称、用途、分布环境。○2草8本植物的名称、用途、分布特点。○3花卉类的名称、用途、分布环境的调查。3.对孢子植物的种类、名称、用途、分布环境的调查。4.收获与体验:(要求记录、总结、交流、汇报)生物名称地方名门纲目科属种观察者生物学特征:5.提出进一步保护校园植物的建议:活动结果:1.现已调查我校有裸子植物5种,命了名称,分析了用途,分布特点,被子植物38种包括草本,灌木,花卉类,部分命了名称。孢子植物6种,同时也调查了各类植物的花期和花期的长短,其余的有待于进一步调查,撰写了正宁四中《校园植物志》。92.学生各自表述了收获与体验,提出了进一步保护校园植物的建议。3.评出优秀奖(赵慧娟、秦怡、李婷、巩红利)4名,给以奖励。活动二:让小鸟有个家时间:2004.3---7.活动目的:1.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活动内容:(1)制作悬挂生态鸟巢;(2)对校园现有生物跟踪观察,记录生活规律;(3)进行野外生物及环境观察;(4)开展实践,(5)搞好“三园”建设;(6)配合各种环境节日,做好环保知识宣传;活动进程及效果:3月10日成立生态卫士小组,宣传动员,观摩学习,做好准备工作;3月15日制作悬挂了生态鸟巢;每周周一、周四利用1-2小时指导、学习、交流通过观察,实地调查,实验等活动,收集、管理、分析有关问题的素材,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做了82个人工鸟巢,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观察各种鸟类的行为,鸟与各种动物的关系,生活习性,繁殖特点。爱鸟小组,通过活动,增进对自然界的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并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吃和被吃的关系把10它们联系起来。分析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找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三:调查生态园中生物之间的联系时间:2005.2------2006.3.调查目的: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生态园中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联系。2.增进对自然界的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研究方向及效果:1.实地调查:观察生态园中有哪些种类的生物,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它们的名称,并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用吃与被吃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2.调查分析:分析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找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总结自己的体会和获取成绩。注意事项:1.要爱护生物,不要随意采折植物和伤害动物。2.不要大声喧哗,尽量不要惊扰动物的正常生活。3.注意安全,不要攀爬高处,不要下水。《正宁四中校园植物志》的编写我校从1998年开始,先后建成三个“生态园”,种植移栽了子午岭林区大量草木本植物,为了使“三园”植物成为学校的课程资源,11更好地利用它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由生物教研组老师负责指导,生物兴趣小组同学通过观察、记录、整理,编写了《正宁四中校园植物志》。这项活动历时四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2年,在生物老师带领下,把兴趣小组每两人分成一组,每组观察一种植物,先对本地常见品种进行挂牌标记,并且不定期的观察,就其叶、花、果实的形态、生理特性进行详细记载(如图)。对一些不知道的种类同样观察记录,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不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还获取了许多关于叶、果实、花的归类知识。开始关注生物多样性。第二阶段:2002-2003年,在生物老师的组织下,兴趣小组的同学采集校园各种植物标本,对于校园内数量较少的品种,还多次深入子午岭林区采集标本,同时由专门老师给校园内每一种植物进行拍照,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学到了不少采集制作标本的知识,还对生物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观察了解,既获取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同时认识了生物间的共存共生关系。第三阶段:2003-2005年,由生物组全体老师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前两个阶段所获取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且查阅有关资料,以人为分类系统方法为主,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命名,并对每一种附之以清晰的照片,例如向日葵(如图)。最后汇集成《正植物名称地方名门纲目科属种观察记录时间天气季节器官特征生物学特征:12植物名称向日葵地方名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菊目科菊科属向日葵属种向日葵生物学特征:叶心状卵形,有茎出三脉,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舌状花不育,瘦果,种子含油量达22-33%,油质优良,香味可口,可食用,为著名的油料植物之一。宁四中校园植物志》。其中共收录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两大门:蔷薇科、豆科、唇形科、菊科47属共计156种植物,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为生物学教学积累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间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关系,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植物志》与生物教学案例在《植物志》编写过程中,生物教研组全体老师组织学生对生态园中所有的植物进行不定期的观察,就其叶、花、果实的形态、生物学特性进行详细记载,并对本地常见品种进行挂牌标记,使学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还获得了许多分类知识。在《植物志》编写完成之后,组织入校新生以《植物志》为校本教材对校园植物进行认知活动,并长期组织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生活习性。13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植物分类方法,认识本地各种常见植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组织学生对新移栽的校园植物进行观察、标记、挂牌,以便对《植物志》编辑、补充和完善。活动一:办《近期观察》板报活动内容:2004年,在生物教研组进行的一次环境教育课外兴趣活动中,针对学生提出的有关生态问题,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得以了解,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生态学兴趣,扩展知识面,培养环保意识,遂在生态园边用小黑板出了第一期板报――“植物为什么要落叶?”由于板报内容是随季节而变的,所以栏目名称当时就叫做《近期观察》。此后,这一形式得到同学们的欢迎,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近期观察》便一发而不可收,逐渐形成每两周一期的固定性板报,为校园环境教育又添了一笔色彩。由于《近期观察》贴近自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所以同学们对此兴趣浓厚,参与踊跃。一般一期一个小问题,有些系列问题还要连续几期,从各个层面解释说明,如“植物为什么要落叶”,先引导同学观察北方冬季来临前一般植物的越冬准备:如植物体内水分的变化、糖分的变化、叶片颜色的变化,叶柄基部离层的形成;再伸及非落叶季节受污染损害植物的不正常落叶;同时设立本期问题征解和上期问题解答,对有些现象先提出疑问,引发同学们的观察和思考,在下期版面上再予以解答。观察范围也不断扩大,涉及多种学科,如厕14所原址上栽植的花木为什么不易成活,细高的植物躯干为什么能抵抗强风袭击而不易倒伏?污水浇树为什么树会死亡?等等。或以设问形式对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寻根溯源,或以图文说明阐释各种科普知识,大到全球环境,小到一草一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深受同学们喜爱。经过两年多的坚持出版,对生物学教学和环境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如今,校园的《近期观察》越出越勤,越办越好。已出的几期《近期观察》举例:生态组主办第三期例一:越冬植物体内水分变化植物旺盛生长离不开水分,休眠越冬还是离不开水分。不同的是,植物旺盛生长季节,消耗水分多,吸收水分也容易。而在冬季,降水少而吸收困难,植物为了不使体内脱水,就必须尽量减少水分散失,保持体内贮存水分。于是乎,阔叶植物落叶,常绿植物的针叶在蜡质被护下与寒冬抗争,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枝叶养分倒流,集贮到根系或生长节。为防冻害和维持有限水分的有效供应,细胞液浓度增高,呼吸作用降低,代谢作用减弱,进入越冬休眠状态。此时人为辅助措施便主要是灌水,以保持土壤
本文标题:生态园植物志生物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