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3年高考新课标2卷文化生活主观题.
•12年:•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12分)•【答案】:•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解析】:结合材料,尤其是最后一段材料,联系设问中的“广大中医药”,可以确定属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别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对应相应的知识做答即可。•【难度】:本题有一定的难度。•13年•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2)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科技创新带来更快捷、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3分)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体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14年:•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学科网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草本》,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于学科网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草本》,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草本》“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李时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新成果。(10分)•(1)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例题:•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涉及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传承着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和政治、文化交流。作为“活态文化遗产”,“一河一路”申遗成功将极大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简要分析“一河一路”中遗成功的文化价值。•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申遗成功有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文化遗产的保护;(2分)•b文化具有多样性,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繁荣;(2分)•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提升综合国力。(2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日前,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利用好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的原因。(10分)•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建设网络教育平台有利于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存进民族文化的繁荣(1)。•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2)建设教育网络平台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1)•③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建设网络教育平台有利于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2)•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来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1)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10分)•①传统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有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4分)•②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提高公民是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3分)
本文标题:3年高考新课标2卷文化生活主观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1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