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教师心理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素质师生互动教师的成长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一、教师职业(一)教师职业的魅力1.物质——稳定、假期2.精神培养人的成就感组织者的自信、荣誉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社会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二)教师的职责•1.人类进步文化的传播者和精心创造者;•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创建者和忠诚体现者;•3.现代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者。•基本职责:教书育人二、教师的角色(一)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1.单一2.中心、权威3.阐明、监督4.授、受几种隐喻透析•1.关于教师伦理道德—蜡烛论•2.工业模式下—工程师论•3.农业模式下—园丁论•4.应试教育—一桶水论(二)当代教师的多重角色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平等中的首席反思者和研究者终身学习者1.一般意义上•传递者、塑造者、保健者、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领导者和管理者。•知识的输出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导航者•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因材施教者2.师生关系视野中3.专业化视野中反思者和研究者终身学习者和成人学习者专业工作者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合作者4.《专业标准》的界定•中小学教师是履行中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三)教师角色的总结教师是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的统一体NO.1教师具有特定专业素养、扮演特定角色、发挥特定功能NO.2注意避免主体性的缺失NO.3第二节教师的专业素质一、社会对教师劳动的要求精深广博的科学知识面向未来的新观念为人师表的崇高品德教书育人的实际能力完善和谐的言行规范健康的身心二、教师的专业素质•(一)专业素质: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教师专业素质指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在教师具有良好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研究者教师素质结构叶澜艾伦林瑞钦饶见维姚志章唐松林专业理念学科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师通用知能认知系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行为技能教育专业知能学科知能情意系统专业精神能力结构人格技能教育专业精神教育专业知能操作系统教育能力教育专业精神(二)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有关教师素质结构的不同观点三、教师的专业知识(一)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师知识结构研究者教师知识分类舒尔曼1.学科类知识;2.一般教学法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学法知识;5.有关学科知识;6.有关教学情景知识;7.其他课程的知识。斯腾伯格1.内容知识;2.教学法的知识(具体的,非具体的);3.实践的知识(外显的,缄默的)。申继亮辛涛1.本体性知识;2.实践性知识;3.条件性知识。(二)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解读•1.教师对学习、教学、学生的理解影响其教学决策。•2.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知识与对教学活动影响之间的关系:所倡导的理论、所采用的理论四、教师的专业技能•(一)教学能力•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二)交互沟通能力•赫金斯•1.三类倾听:个人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外在的•2.五种倾听方式:鸡尾酒式、竞赛式、内容、承担义务、创造性五、教师的专业情意•(一)专业信念•1.教学效能感2.教师控制点(内外)•3.对学生的控制4.与工作压力的关系•(二)专业情感•1.对学生的责任感2.为人师表•3.良好的师生关系(三)专业性向•1.教师的专业性向:教师成功进行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或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2.情感投入•3.教师人格特征与认知风格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型•具体—抽象型•场的定向第三节师生互动•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期望效应(自我应验效应、维持性期望效应)•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三、师生关系•亲密型、冷模型、冲突型第四节教师的成长一、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专业与专业化1.专业: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专业人员需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培养与发展。2.专业化:专业化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1.1994《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2.1999年5月,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3.对教师是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三)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主要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职前教育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最有效的方式:立足校本主体发展第五节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费登伯格:临床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马勒诗:社会心理学三维度: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奎内思:工作环境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不一致萨诺森:社会历史学对工作不现实的期望法贝:不同的个体表现形式:精疲力竭型、狂热型、低挑战型(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1、社会因素对策:a.给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引导教师合理的定位b.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权益c.教育部应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重视教师承受工作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2、组织因素对策:a.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b.主动关注教师,多与他们交流沟通c.邀请专家给教师进行咨询或组织培训,让教师学习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d.学校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倡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e.为教师提供深造及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尊心。3、个人因素对策:a.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反省自己的失误,及时处理问题b.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培养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c.借助他人力量,找朋友倾诉或找专家咨询
本文标题:3第三教师心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2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