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6陕西中考历史答案
12016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分)1.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制度或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答】从图1看出,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图4是统一文字,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统一使用小篆作为规范字体.故选A.2.如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B.外资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C.洋务企业外资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D.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自然经济【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解答】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以来,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的冲击下不断瓦解,故④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都压制民族企业,故①对应的是民族企业;民族企业是受外资企业先进设备和丰厚利润2的刺激、洋务企业先进技术的诱导而产生的,并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③对应的是外资企业,②对应的是洋务企业.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3.1918年11月,蔡元培提出的“劳工神圣”、“今后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口号很快风靡全国.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思想主流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C.“民主”和“科学”成为两面大旗D.五四运动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了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解答】题目给出的题目为1918年11月,当时五四运动还没有爆发,而马克思主义只是刚刚传入中国并没有成为思想主流,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与题干蔡元培提出的“劳工神圣”、“今后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口号没有直接关系,这个口号能很快风靡全国主要说明依靠工人阶级发动革命取得胜利的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21·世纪*教育网故选B.4.如图是新航路开辟时一位航海家的漫画,此航海家双手将地球抱在胸前,身后是即将远航的中世纪帆船,据图可知,此航海家()A.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跨越大洋的愿望B.是“新大陆”最早的发现者C.最先发现通往亚洲的新航线D.首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据图可知,此航海家是麦哲伦,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验证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21故选D.5.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增长速度比重变化行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农业4.552.843.5轻工业12.829.629.2重工业25.417.627.3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考点】一五计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期间取得成就.【解答】“从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图表”可以看出,重工业在1953﹣1957年间平均增长速度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农业和轻工业在1953﹣1957年间平均增长速度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和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符合对图表的认识.故选B.6.由如图中数据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考点】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解答】从图中看出,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可知当时苏联处于“二五”计划实行时期,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据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故选C.二、解答题(共28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房玄龄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致教之源,尽直工之要,囊括区字,化成天下.”唐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来源:21cnj*y.co*m】材料三(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墓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欧洲时报,周末特刊》(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所处时代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断发展,后世一些统治者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如教材中引用唐太宗之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西汉昭帝到清4康熙帝,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遵祟规格不断提高,这表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材料二中房玄龄的观点是什么?对唐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②依据材料三,归纳康熙帝的治国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我选做:①.(3)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儒学经典名言.两千多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今天任有其价值.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出处:21教育名师】【考点】材料解析题;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分析】(1)考查儒家思想创立、发展的相关知识点.(2)考查唐朝名臣房玄龄的观点以及对唐初的统治产生的影响.(3)考查两千多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今天任有其价值的原因.【解答】(1)孔子、孟子所处春秋战国时代,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飞速发展,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思想文化领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教材中唐太宗之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借喻统治者对百姓的依存关系.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2)我选做①,房玄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的一位著名宰相.古人素有“房谋杜断”之称,房谋,是说房玄龄善于谋画、杜断,是说杜如晦决于判断.他们二人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助手.依据材料二“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得出,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官吏的公平正直是治国之要道.这一思想被唐太宗接受,唐太宗对房玄龄十分信任,把用人大权完全交付给他.房玄龄根据唐太宗“量才授职”、“任官惟贤”、“务省官员”的原则,对所有中央官员重新进行了审核优选,对贞观之治的吏治清明产生了重要影响.(3)两千多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自身原因:自我调整,吸收其它学派优点,强调社会稳定和谐,强调个人修养与责任感;人才不断涌现,学术传承延续.社会原因: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需要;政府提倡与鼓励;官学、私学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广大民众的追求与信奉.故答案为:(1)百家争鸣.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统地位.(2)选做①,观点:重视吏治,认为官吏的公平正直是治国之要道.影响:这一思想被唐太宗接受,对贞观之治的吏治清明产生了重要影响.(3)自身原因:自我调整,吸收其它学派优点,强调社会稳定和谐,强调个人修养与责任感;人才不断涌现,学术传承延续.社会原因: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需要;政府提倡与鼓励;官学、私学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广大民众的追求与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5材料二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它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1)材料一中文字所述“商船”当时采用何种动力?“给予”一词应如何理解?签订上图条约的这场战争前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并对这种变化加以评析.(2)列举20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而提出的主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政治进步的因素.(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总体发展有何认识?【考点】材料解析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分析】(1)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以及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的变化.(2)考查20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而提出的主张以及动近代中国政治进步的因素.(3)考查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总体发展的认识.【解答】(1)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人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所以材料一中文字所述“商船”当时采用蒸汽动力.材料一中的“给予”一词表面是清政府“给予”,实质上是英国建立在侵占基础上的强行割占.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盲目自大.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震慑下,清朝统治者一味的妥协退让,这助长了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所以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这种变化助长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也使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明,向西方学习.21教育网(2)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加重中国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文明,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民族意识觉醒.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革命政纲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此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推动近代中国政治进步的因素有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促使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西方文化传入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3)综合上述材料,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是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变成半殖民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这是历史的沉沦;但同时先进的经济、阶级、思想等因素出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中国社会呈上升趋势.6故答案为:(1)动力:蒸汽动力.“给予”一词表面是清政府“给予”,实质上是英国建立在侵占基础上的强行割占.变化: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评析:助长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也使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明,向西方学习.(2)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因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促使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西方文化传入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3)认识:中国逐步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变成半殖民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历史的沉沦;同时先进的经济、阶级、思想等因素出现,经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
本文标题:2016陕西中考历史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2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