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变迁
第十单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49——1956)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变迁“一五”计划和工业化建设五年7考三大改造五年6考历史发展线索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知识回扣(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二)社会变迁温馨提示1.“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过渡时期”,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2.“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对资本家分配利润的办法称为“四马分肥”,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即按合营时的资本家股份资产,由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每年付给资本家一般为资产总额5%的利息,同时对资方从业人员保留高薪。“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①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②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史论术语重点探究史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毛泽东中国的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工业体系不完整。史料二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需要,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需要。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史料三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现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毛泽东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学习苏联的成功经验。据以上史料,归纳“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哪些?(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2、“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答案提示]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归纳升华]“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①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或改造与建设并举)。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④渐进性和长期性。⑤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解析:从材料“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可以看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生产的问题,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解决饥饿和失业状况。效果检验A2.陈云曾说过:“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此理解错误的是()①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行中逐步建立的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全面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的,①错误。陈云“说过”不等于“主导”,故③错误。C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样写道:这156个核心投资项目是“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这些项目几乎吸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部工业投资的一半”。这表明新中国()A.变革经济增长方式B.经济结构失衡C.急于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D.脱离国情搞“一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根据题干中的“‘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业投资的一半”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我国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是改变当时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4.根据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中国1952~1956年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1952年41.53.2430.720.61956年54.517.127.20.041.2A.195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以上B.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占据相当比例,意味着改造尚未成功C.对农业的改造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D.三大改造是1952~1956年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解析:分析所给选项,A项偷换概念,其“占国民生产总值”与图表标题不符,说法错误;B项“意味着改造尚未成功”说法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并不仅对农业进行改造,C项说法错误;表中中国1952~1956年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反映了公有制经已占据主导地位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其根源是三大改造,D项正确。D5.下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国家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D.国家对工商业改造的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解析: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图片中“公私合营”可以判断是对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形式。D
本文标题: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3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