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
1桂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临床教研组教案作者:陈捷授课日期:2006年9月25日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及护理》授课专业护理专业课时安排2学时课次课题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教学目标1叙述皮肤的预防措施2掌握各种外用药物的性能。掌握各种外用药物的剂型特点及适应症。掌握各种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3..叙述皮肤的护理教学重点1、皮肤病的预防措施2、外用药的性能、剂型和原则、3、皮肤的护理教学难点皮肤的预防措施、皮肤的护理教学方法讲授、导学法、学生讨论法、演示、练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谱加深印象实验准备教学过程一、叙述皮肤的预防措施二、强调外用药物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三、外用药物的性能及其用途:分述清洁剂、保护剂、止痒剂、抗菌剂、抗真菌剂、角质促成剂、角质松解剂、收敛剂、腐蚀剂、糖皮质激素剂等。四、外用药物的剂型及适应症:分述溶液、酊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膏、硬膏等。五、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剂型的选择;2、药物性能的选择;3、使用方法及禁忌症;4、外用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六、叙述皮肤的护理参考书或新内容新进展1、皮肤病学。2、皮肤病护理学。课后记本次课目的明确,教学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2第三章皮肤病的预防及护理第一节皮肤病的预防皮肤病和其它各科疾病一样,是人体对病因的生物学反应。它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受着机体、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治疗方面必须从整体出发,考虑内在和外在的联系。同时应该作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类不同的皮肤病,应根据其病因、性质和预后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治皮肤病要有整体观念,防止重治轻防、重局部轻整体、重少见病而轻常见病、多发病等片面观点。“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之一。预防工作做得好,可以减少皮肤病的发生。是治疗皮肤病的有效途径。皮肤病的预防原则: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皮肤健康的重要保证。应根据皮肤的性质特点、年龄及季节来选择洗涤次数及水温。一般选择中性肥皂、沐浴露,洗涤后涂以保护性乳剂。注意营养及微量元素的补充,避免刺激性饮食,并注意戒烟、限酒。2、对于感染性皮肤病,如性传播疾病、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应特别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控制传染病菌的带菌者,切断传染途径。对传染源要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等。要动员和教育群众,讲究卫生及改正不良习惯,向患者宣传有关防治感染性及流行性皮肤病的知识,并作好消毒隔离工作。3、对于瘙痒性皮肤病,要积极寻找病因,告诫病人不宜搔抓及外用刺激性药物,勿过度用热水烫洗,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不要饮酒。4、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要调查过敏原、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如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避免可致过敏的化学物质;避免食用易引起变态反应的异性蛋白质,如鱼、是、蟹等;避免外用致敏性强的化妆品。对于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尽量找出致敏的药物,向本人及其家属交待清楚,不要再用有关的致敏药物(包括成药)。对于荨麻诊等病因比较复要的疾病,应深入细致地进行病因调查,发现病因并设法除去之。5、对于职业性皮肤病,要调查工作中接触何种致病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发病与接触这些因素及生产过程的关系等,以找出病因。发现职业性皮肤病后应作好现场调查,改时生产过程、劳动条件。尽可能关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预防职业性皮肤病的的重要步骤。要调查了解患者的个体素质,包括皮肤情况,指导工人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6、对于皮肤肿瘤要有预防知识,避免过度日光曝晒,不要吸烟,避免使用致癌的化学物质。定期检查身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第二节皮肤病的治疗皮肤病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可采用内用药物、外用药物、物理治疗等方法。合理而正确地使用药物对解除病人疾苦,减少毒副反应,使药物能充分发挥疗效至关重要。一、皮肤病的内用药物31、抗组胺类作用:组胺是参与炎症和过敏反应的化学物质,效应细胞上的组胺受体有H1和H2两种分别被H1和H2受体拮抗剂所抵抗。H1抗组胺药主要用于治疗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也适用于Ⅱ-Ⅳ型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H2抗组胺药在皮肤科主要用于对H1拮剂无效的慢性荨麻疹。2、皮质激素(俗称激素):具有抗过敏、止痒、抑制炎症等作用。但是,近年来滥用这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和不良后果也成为医学专家们关注的焦点。长期外用这类药物可引起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皮肤发皱老化等。内用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一旦停药后,还可使原发病情反跳加重。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高度重视。3、抗生素4.抗真菌药5.抗毒药物6.免疫抑制药7.免疫调节剂8.封闭疗法:用普鲁卡因阻止恶性刺激引起的神经传导,以恢复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加快疾病恢复。常用于治疗湿疹、银屑病及瘙痒性皮肤病。注意,注射前应询问有无普鲁卡因过敏史。有心、肝、肾疾病及普鲁卡因、磺胺过敏者忌用。二、皮肤病外用药物在皮肤病性病治疗中外用药物疗法占很重要作用。根据病因、皮损特点,正确选用外用药物及剂型。(一)外用药物的性能常用外用药物按其性能分为以下10余种,按疾病不同原因、皮损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1.清洁剂:用于清除皮损部位的渗出物、鳞屑、痂和残留药物。常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较厚痂皮需凡士林封包,使其浸软,易于清除。鳞屑多或头部厚痂、软膏等,可用温水、肥皂洗涤除去。2.保护剂: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防止外来刺激的作用。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淀粉、植物油等。3.止痒剂:通过表面麻醉作用或局部皮肤清凉感觉而减轻痒感。常用的有5%苯唑卡因、1%麝香草酚、1%苯酚等。抗组胺剂也可止痒,但可致敏而较少使用。各种焦油制剂,如煤焦油、糠馏油等,虽是角质促成剂,但也有止痒作用。4.抗菌剂: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有些抗生素易致敏而不宜外用。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0.1%雷佛奴尔、5%~10%过氧化苯甲酰、0.5%~3%红霉素、1:2000苯扎溴铵、1%氯洁霉素、0.1%黄连素、1%四环素、0.5%~3%红霉素、2%莫匹罗星等。5.抗真菌剂:具有杀灭和抑制真菌的作用。常用的有:唑类如2%~3%克霉唑、1%益康唑、2%咪康唑、2%酮康唑和1%联苯苄唑;丙烯胺类如1%特比萘芬;多烯类如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合成药如10%十一烯酸、5%~10%水杨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2.5%硫化硒、5%~10%硫磺等。6.抗病毒剂:3%~5%无环鸟苷、5%~10%疱疹净用于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每日外用5次以上。10%~40%足叶草酯主要用于尖锐湿疣及跖疣治疗。足叶草酯毒素是足叶草酯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更可靠,使用更安全。0.5%足叶草酯毒素,2次/日,用3日停4日为一疗程,可重复4疗程。47.杀虫剂:有杀灭疥螨、虱、蠕形螨等寄生虫的作用。常用有5%~10%硫磺、1%γ-666、2%甲硝唑、25%苯甲酸苄酯、50%百部酊、5%过氧化苯甲酰等。8.角质促成剂:能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常伴有收缩血管、减轻炎性渗出和浸润的作用,适用于有角化不全的疾病如银屑病等。常用的有2%~5%煤焦油或糠馏油、5%~10%黑豆馏油、3%水杨酸、3%~5%硫磺、0.1%~0.5%蒽林、钙泊三醇软膏(50μg/g)等。9.角质剥脱剂:又称角质松解剂。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常用5%~10%水杨酸、10%雷锁辛、10%硫磺、20%~40%尿素、5%~10%乳酸、10%~30%冰醋酸、0.01%~0.1%维A酸等。10.收敛剂:能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促进炎症消退、抑制皮脂和汗腺分泌。常用有0.2%~0.5%硝酸银等配成溶液湿敷。2%明矾液和5%甲醛用于多汗症,但对皮肤有一定刺激。11.腐蚀剂:能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或赘生物。常用30%~50%三氯醋酸、纯苯酚、硝酸银棒、5%~20%乳酸等。12.外用细胞毒性药物:0.5%~5%氟尿嘧啶软膏用于治疗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等。13.遮光剂:能吸收或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有遮光和防晒作用。用于多形性日光疹、红斑狼疮、光毒性药疹、日光性荨麻疹。常用5%二氧化钛、10%氧化锌、5%~10%对氨基苯甲酸、5%奎宁等。14.脱色剂:可减轻色素沉着,如3%氢醌(hydroquinone)、20%壬二酸等。15.甾体抗炎剂:即糖皮质激素,外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抗炎和止痒作用。按其作用可分低、中、强、特强效四类。低效有醋酸氢化可的松(0.5%~2.5%)、甲基泼尼松龙(0.25%~1%);中效有丁酸氢化可的松(0.1%)、地塞米松(0.1%)、曲安西龙(0.1%)、特戊酸氟美松(0.03%)、糠酸莫米松(0.1%);强效有肤氢松(0.5%)、戊酸倍他米松(0.1%)、氯氟舒松(0.1%);特强效有丙酸氯倍他索(0.05%)、卤美他松(0.05%)、双醋酸双氟拉松(0.05%)。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痤疮及毛囊炎等,因此面部及婴儿不宜长期外用。长期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吸收引起全身性副作用,需加注意。(二)外用药物剂型:不同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吸收作用。皮肤病的外用治疗主要原则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及损害特点选用合适的药物和剂型。如剂型选择不当可能适得其反,还引起不良反应。1.粉剂粉剂是一种或多种植物性或矿物性粉为基质,再加上药物粉未均匀混合而成,供外用。可以吸收皮肤表面上的汗及少量水分,促进水分蒸发使皮肤现面保持干燥,具有清凉,干燥、保护等作用。适用于轻度炎症潮红的皮面,不适用于湿润或有渗液的皮损。2.洗剂:洗剂是指不溶于水的粉剂加入水中,呈混悬状存在于水中。涂于皮肤上,水分蒸发散热后,皮肤表面有一层均匀的粉未,仍发挥粉剂的作用具有干燥、收敛、保护作用。适用于较轻度潮红亚急性皮肤病损。3.乳剂油脂类加水在乳化剂(主要用界面活性剂)作用下使之乳化。乳剂分为两种,一为水包油型乳剂(0/w)亦称香霜,另一种为油包水型乳剂(W/O)。乳剂皮肤渗5透性强,特别是水包油型乳剂基质洁白,无味,细腻,易水洗,是很受患者欢迎的剂型。适用于红斑:丘疹,浸润肥厚的病损。4.糊剂糊剂含有大量粉末20-50%和油脂混合而成一种疏松样泥状药膏.有使皮肤干燥,起保护作用,兼有润滑皮肤的性能,其作用介于洗剂和软膏之间适用于红斑,丘疹等亚急性炎症及浸润肥厚性病损.5.软膏在油性基质内加入适量的有效药物,酌情加入少许粉剂,一般不超过10%。软化痂皮,促进上皮生长,保护肉芽面。阻碍渗出液排出,防止散热。适用于痂皮、脓疮、糜烂面,肉芽面之损害,也可用于干燥,粗糙,苔藓化损害。6.油剂油剂系以植物油或液体石蜡为基质加入可溶性或不溶性粉末药物制剂。软化皮肤清除鳞屑、痂皮等作用,亦可滋润创面,促进上皮新生,加速创面愈合。用于急性或恶急性炎症病损。7.凝胶剂透明固体,半固体胶质分散剂,在皮肤涂用成液状,干燥后形成薄膜在皮肤固着。也可以作为滑润剂,适用亚急性炎症病损,或慢性浸润性病损。8.溶液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的水溶液,供局部罨包,湿敷等外用。其作用可以溶解皮面上积留的盐类物质,使表皮膨胀。改善皮温及血液循环。其所含有效药物多为收敛剂,可以达到消炎和抑制渗出之目的。用于水肿,渗出病损。9.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非油性有机溶剂,本品为多种溶媒,溶解性强,渗透性强,具有低毒,轻度刺激。10%浓度作为基剂外用。10.酊剂系药物的酒精溶液或不同浓度的酒精浸出液,具有消毒,杀菌,止痒等作用,如止痒酊,癣酊,蛇床子酊等。(三)外用药基本原则:皮肤病的性质和病期是选用外用药的首要依据,同一皮肤病在不同病期,如急性期和慢性期,选方用药,有所不同。一般急性期不能用刺激性药物,否则会使症状加重。(四)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药物: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药物。化脓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
本文标题: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3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