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综合06年地区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112006年地区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此次模拟测验,采用的是乌鲁木齐地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的试题。此套试卷落实了现行的教学大纲和2006年考试大纲的新精神,题目类型、命题角度遵循大纲和考纲要求,试卷结构分主观、客观两部分,7个板块,25小题。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散文阅读和作文,七大块。总体评价:试题编制比较科学,设计比较规范。试卷的整体构思和选材、设计都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学科特点。有的材料选用上关注了当前社会信息,并引入活的语言,使试题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传达了时代气息。主观题的开放性较为突出,这种探索集中体现在19题的命题上,此题注重检测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创意,富有情趣,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命题方式反映了命题者对阅读个性的尊重,有利于调动考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内容及题量,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与前几年高考紧密衔接。但部分题目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有的选材不够严谨,难易失度;有的文章选的长,概念多,题干太隐秘,不直接;有的干扰项难易不当,失去效度,最明显的是小阅读题。本套试题地区得120分以上的人数寥寥无几,80分左右的为数不少,选择题5-7题学生得零分的很多。作文题是命题作文,学生切入点大致相同,创新不够,这些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总体看来试题与2005年全国高考试卷相比难度加大。试卷具体分析:第Ⅰ卷第Ⅰ卷共10个小题,分语文基础知识(1—4)、社科类小阅读(5—6)、文言文阅读(8—10)三部分,共计30分。对45位学生试卷分析,各题得分情况如下:一二三语文基础知识社科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题号12345678910考点字形近义词辨析熟语病句理解重要词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实词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正确人数2436162711136303624正确率53%80%36%60%24%29%13%67%80%53%统计表(二)第Ⅰ卷得分情况如下:(分)302724211815129630正确人数013378136310正确率0%2%7%7%16%18%29^13%7%2%0%从两个统计表可以看出,语文基础知识答题中,学生对“字形”和“熟语”的掌握不够扎实;小阅读普遍较差;文言文阅读较好。客观题30分,得分区间集中在12—18分。复习应对:(一)字形⒈高考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字,对古汉语中使用而现代已经消亡的古僻汉字则不会涉及到。复习当中应该有所侧重,从高考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当聚焦在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和错别字上。2.考查的重点是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其主要范围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考生尤其要注意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中的错别字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的不规范字,尽量做到识记、熟背和正确默写。(二)熟语1、搜集、识记常用熟语。2、了解熟语特点:结构的稳定性,形式的独特性,表意的整体性。3、区分熟语的感情色彩。解答熟语题时,应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将其放在试题设定的具体语言环境来思考。(三)小阅读1、注意文体选择格局的多元化我们在前期单纯的科技文和社科文训练后,后期复习应该注意选文多元化:一方面,科技文和社科文两者不可偏废;另一方面,淡化科技文和社科文的界限,只要是科学文就行。2、注意科技文选文内容的通俗和生动在科技文阅读考查之初,科技文阅读文本内容都是介绍电子、化学、生命等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往往专业概念丛集,语句晦涩复杂,内容艰深,考生望而生畏。近年来,随着招生面的扩大,科技文材料的阅读难度在不断降低,由此,后期的科技文阅读复习,目光不应只盯住一些反应高科技成果的文章,而需要选择一些介绍一般科学知识的文章,内容避免艰深,语言避免艰涩,总体上通俗而生动,既符合2005年试题特点,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和训练兴趣,提高复习效益。.(四)古文选择题第8题中的D项根据语法和语境可推断出“归”字应该译为归附,学生用带入法也可推断出,第9题的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说张范因病留在彭城,而选项中说是假托有病留在留在彭城,只要细心点,回归原文,很容易判断出。第Ⅱ卷第Ⅱ卷共四个大题。第四题(11—13)包括文言文翻译、诗词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共23分;第五题(14—17)为散文阅读,共22分;第六题(18—20)涉及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如“下定义”、概括、仿写及组句,共15分;第七题为作文,分值为60分。四.文言文(19分)此段文言文出自于《三国志·魏书》题的设置符合考纲.考点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试卷能紧扣考纲,属于浅显的文言文,题出的适中,既考了学生的实词积累,也考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考了学生的组词炼句能力。除第九题有难度外,其他两题比较容易,得分率较高。11.句子翻译。句子翻译共有两句,第2句比第1句得分率高,(1)、重要的实词、虚词没有落到实处,如“且”“朝”“战”“素”“”练习“相”“爱”“怜”“易”等。第1句的翻译有使动用法,句中的“战”应该译为“使……作战”,使动用法学生大多没看出来,文中的“朝”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把他误译为“朝庭”,应解释为副词“一时’;句中的实词“素”“士”学生把握的不准,大部分学生可得三分。可见实词的积累还要加强。(2)、翻译句子欠通顺。多数考生做到了“字字落实,直译为主”,且没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考点,学生做的较好。大部分学生可得四分,但翻译的句子欠通顺。文言文复习策略(1)掌握足够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复习课文为基点,适当拓展和延伸,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2)文言实词要注意古今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词。一般以单音词为主体,但也要加强对一些双音节的梳理,如连绵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及一些语意比较固定的语词。(3)文言句式要掌握,对一些习惯句式的把握和梳理也需引起足够重视。对结构较固定的句式务必非常熟悉。(4).要掌握断句、标点和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05年04年的高考试题为练习点。12.诗歌鉴赏部分今年新考纲出台,曾有专家分析指出,诗歌鉴赏的方向可能会由唐诗转向宋词。此次模拟考试的诗歌鉴赏题恰好就是宋词,选取的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学生对作者不陌生,所选词作也较为浅显,可以看出命题者注意到了考纲的变化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的两个题目也比较简单,一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体会词作的写作手法,只要学生平时积累了关于作者生平事迹、时代背景等方面的材料,注意了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就能较为准确地回答出问题。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问题较多:(1)、脱离作者的时代和生平,盲目地理解词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而没准确地把握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对现实的不满、愤激之情。对诗词所表达的感情的把握不到位,“忧愁”“苦闷”“不满”“愤激”是有所区别的。(2)有些学生竟然理解为“表现了作者轻松、喜悦、愉快的心情”,真是匪夷所思。(3).对常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掌握得不够。或不能结合词作来活学活用,或不看对象生搬硬套,或表达不规范,不完整。、题干问“写法上的特点”,部分学生不知所云,无从下笔。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模糊。(4)对鉴赏诗词基本的“引”“析”“评”笔法不了解,不能做到规范答题。复习策略:古诗鉴赏,诗词并举;以词为先。考查内容由原来的寓意、诗眼扩展到细节、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角度,但语言、感情考得最多,这是古诗鉴赏考查的重点所在。复习时要引领学生注意2005年高考各省命题角度,教会学生用术语答题。13,名篇名句默写:对名句的考查,一道题全部考查课内记诵篇目,体现了高考语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基本要求有朝课内、重教材方向发展变化的趋势。大部分学生选做的是第一题——陶潜的《归园田居》。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1、出现错别字,如“羁”“暧”“荫”三个字不会写;2、语序颠倒,如“守拙归园田”写成“守拙归田园”;3、胡乱拼凑,将其他的诗句填入。复习:突出常考点。第三册、第五册书紧抓不放;考纲规定的篇目中那些描写性、议论性语句,其余的不必去背。五现代散文鉴赏阅读:第五大题(14――17题现代文阅读)出题者把握了06年的大纲要求,出的是与高考文体相同的散文类,有很深的文化底蕴,遵循了稳中求变而不怪,变中求新而不偏的原则,构思与设计都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着力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掘文本的人文蕴含,可以说此题出的较有水平,从答题的情况看,学生恰恰能力欠缺,普遍得分在10—13分之间。其中14题和16题尤差。第14题出题者是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能力等级虽为B级,但学生并未理解“发酵”一词的寓意,只是摘抄文中最后一段中的“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他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理解,因此得分率较低。应该说此题是有深度的,一般说第一道阅读题是较浅的,而此题却是四道阅读题中难度较大的一题,出的活。对循规蹈矩的学生是当头一棒。第15题考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学生回答得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摘抄到“新诗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这句话,也能摘抄到“新诗的魅力和价值还需一次次的升华和升值”这样的语句,可得3分,但语句不流畅,欠完整,整合能力有待提高。第16题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此题很明显也在考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学生抓的较准,因为此句是第四段的段首语,学生只要懂得每段的第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就会在本段中找答案,且关键词也找的较好,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一般学生得4分。第17题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是本组题中最难的一道,学生得分率最低,一般学生得两分。题中问的“运用的是什么写法?”学生大多回答是“对比”,这一问回答错,紧接着后面的一问必然也是错的,因为这是一道串联题,学生能明白此文的写作目的,但由于表达技巧不理解,也是南辕北辙,可见散文的写作手法还要加大力度训练,五种表达方式学生掌握得较好。现代文复习策略1、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美文,把04年和05年的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扎实的做一遍,从中感悟高考动向。2、教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作品,学会利用题目间的信息互通,文题对照,圈定范围。要做到三不离(即不离层、不离段、不离篇)。要学会抓住有效信息中重要的词句,重新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契合的标准答案。3、要重点掌握表达技巧方面的一些常用术语的概念,如象征、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开门见山、设置悬念、承上启下、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等行文方式。六.语言知识运用:此题出的活,有新意,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命题的区分度好。18题:提供信息给“灯谜”下定义,属于“压缩语段”题。做概括“语段主旨或关键信息”这类题时,要在各层次内删除重复、冗余和次要的信息,寻找并确定重要信息。必须在各自范围内将几个同类的小概念或陈述对象合并概括成一个充当主语的大概念或大的陈述对象,一般只用一句话(通常是个单句)就能完整地表述。学生有65%的学生能按下定义的格式“灯谜是……的娱乐形式”来写,但多数又写成了复句,而不是单句形式。有35%的同学只将题述内容简缩,不是下定义的格式。只给1-2分。归其原因(1)学生对下定义的方法未掌握,在下定义时应删除描绘或描述性的词句,比喻、比拟等修辞。(2)学生不能筛选主要的有效的信息(抓住“谜”扣合概念的内涵,抓住“我国特有”“民间娱乐形式”扣合概念的外延);对题干中有效信息的捕捉,干扰信息的排除能力差。(3)忽略限制性要求,不认真审题干要求,忽略了“灯谜”和“谜语”的区别。(4)语言组合不连贯。19题,此题分两小题。依据提供的语境用词语分别写出“散文”“小说”“
本文标题:20综合06年地区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3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