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4篇课内文言练习题(含答案)
124篇课内文言文习题演练卷1.《论语》十则(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3分)A、由,诲女.知之乎B、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C、与儿女.讲论文义D、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2、下列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3分)。A、先帝知.臣谨慎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4、下列各选项对曾子的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本章所讲的“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B、曾子认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C、曾子这里所讲的“信”有两个涵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朋友之间要诚实不欺,说真话,说话算数。D、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就是替别人办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相交要真实守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5、来到武溪中求学,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的开始,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答:自己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是待人接物的正确的方法,要学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比如:珍惜安静的求学环境。喧闹的教室不是你想要的,也不要为别人创设这样的环境。(二)1、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3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A、有朋自远方来B、为人谋而不忠乎C、择其善者而从之D、不亦乐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4、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2分)A、第三、四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B、第六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2C、第七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六、七、十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任重道远”、“已所不欲,勿施于人”。5、《论语》在我国各方面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一格言讲的是学习态度。请结合文意联系自身的感悟作简要评析。(3分)答: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2.公输《墨子》(一)1、下面句子中的“之”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3分)A、子墨子闻之(代词,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者,成,将以攻宋”这个消息)B、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将宾语“何罪”前置)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结构助词,的)D、荆之地方五千里(结构助词,的)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胡不见我于王?译文:(您)为什么不介绍我去见楚王呢?(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译文: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4、文中画线句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3分)答:他意识到园子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二)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2分)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译文: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译文: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2分)A、《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3B、《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C、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面,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4、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2分)答:明白告诉公输班与楚王,宋国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公输班和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一)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3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3分)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谈人体现“生于忧患”,论国体现“死于安乐”4、翻译句子:(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5、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分)答: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二)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3分)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D)(3分)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44、填空题:(2分)全文的中心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和敌国外患)。(用课文词语回答)5、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2分)答: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4.鱼我所欲也《孟子》(一)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B)(3分)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余因得遍观群书。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C)(3分)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译文: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3分)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5、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2分)答: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二)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3分)A、今:今为宫室之美今天下三分B、与:呼尔而与之所识贫乏者得我与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2、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A)(3分)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5译文: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4分)答: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5.愚公移山《列子》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中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中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焉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中2、翻译下列句子。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4.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
本文标题:24篇课内文言练习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4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