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4交通事故预测及预防.
第四节交通事故预测及预防一、交通事故预测1、交通事故预测的概念及意义交通事故预测:对交通事故的未来的形势进行估计和预测。掌握交通事故的未来状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交通事故。2、交通事故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1)判断法。定性预测1)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根据规定的原则选定一定数量的专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专家会议,发挥专家集体的智能结构效应,对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状况,作出判断的方法。专家会议有助于专家们交换意见,通过互相启发,可以弥补个人意见的不足;通过内外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产生“思维共振”,进而将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集中于预测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富有成效的创造性成果,为决策提供预测依据。但是,专家会议也有不足之处,如有时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易屈服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易受劝说性意见的影响;不愿意轻易改变自己已经发表过的意见,等等。•运用专家会议法,必须确定专家会议的最佳人数和会议进行的时间。专家小组规模以10~15人为宜,会议时间一般以进行20—60分钟效果最佳。会议提出的设想由分析组进行系统化处理,以便在后继阶段对提出的所有设想进行评估。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德尔菲法(DelphiMethod)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和N.达尔克首创,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因此,这种预测方法被命名为德尔菲法。1946年,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2)时间序列法。定量预测1)移动平均数法移动平均法是对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在统计学中应用很广。和加全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平方平均方法不同的是,这种方法不对每个数值一起处理,而是移动的做平均,然后对得出每个平均数进行下一步处理。如何移动呢?比如1,2,3,4,5,6这四个数,做5项移动平均处理就是首先算出1,2,3,4,5的平均数3,再整体右移,算出2,3,4,5,6的平均数4。同样如果是做四项移动平均,首先算1,2,3,4,然后算2,3,4,5,最后算3,4,5,6依次类推。2)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布朗(RobertG..Brown)所提出,布朗(RobertG..Brown)认为时间序列的态势具有稳定性或规则性,所以时间序列可被合理地顺势推延;他认为最近的过去态势,在某种程度上会持续到最近的未来,所以将较大的权数放在最近的资料。•简单的全期平均法是对时间数列的过去数据一个不漏地全部加以同等利用;移动平均法则不考虑较远期的数据,并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给予近期资料更大的权重;而指数平滑法则兼容了全期平均和移动平均所长,不舍弃过去的数据,但是仅给予逐渐减弱的影响程度,即随着数据的远离,赋予逐渐收敛为零的权数。•也就是说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灰色预测•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灰色微分预测模型,对事物发展规律作出模糊性的长期描述(模糊预测领域中理论、方法较为完善的预测学分支)。灰色理论认为系统的行为现象尽管是朦胧的,数据是复杂的,但它毕竟是有序的,是有整体功能的。灰数的生成,就是从杂乱中寻找出规律。同时,灰色理论建立的是生成数据模型,不是原始数据模型,因此,灰色预测的数据是通过生成数据的gm(1,1)模型所得到的预测值的逆处理结果。二、交通事故成因分析1.人的因素(90%事故与人有关)1)身心状况不好2)违章3)疏忽或措施不当•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人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主体,起主导控制作用。通常认为,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驾驶人员的观察、判断、操作等方面所发生的错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麻痹大意,车速过快,车与车之间没有保持安全距离等,•二是驾驶人员的身体、生理、精神和情绪等状态以及年龄、经验等内在原因。比如抽烟、喝酒、疲劳、药物作用等都会导致驾驶员工作能力的下降。•另外,从需求的角度讲,人们总是希望尽可能的节省体力、时间和油耗。出于这个动机,所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行人不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而翻越交通护栏;遇到排队或阻车时,驾驶员常驶入非机动车道;在瓶颈路段,驾驶员争道行驶,互不相让等等,这些违章现象常常造成人为地诱发交通事故。(1)因驾驶员原因的交通事故分析1)反应迟缓与他人谈话2)判断错误–包括对对方车辆的行动、对道路的形状和线形、对对方车辆的速度以及自己车辆与对方车辆的距离、过分相信自己的技术以致对自己车辆的性能和速度以及车身安全空间的大小等等的判断有误。这个判断过程往往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般只有一秒的几分之一。–根据国内外经验,由于判断错误所引起的交通事故仅次于由于观察错误所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本,这类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中的35%。3)操作错误–主要是技术不熟练,特别是初学驾驶的人员,由于对车辆和道路都还不十分熟悉,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应付自如,发生操作错误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由于车辆本身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不灵,驾驶人员的训练不够正规和车辆检验制度不严等原因造成的事故也不少。–由操作错误所引起的交通事故比观察错误和判断错误所引起的要少得多。4)观察错误①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对外界环境的客观信息没有正确的观察,或者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影响思想集中而常常产生观察错误。②生理(或身体)方面的原因包括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和身体有病(如心脏病)等,因而对道路交通环境、交通规制状况以及其它交通动向的观察失误。③由于道路条件不好,交通标志和路面交通标示不清楚,以及由于交叉路口冲突区域太大等,引起观察错误。根据国内外经验,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观察错误所引起的占大多数,这类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60%。•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观原因:①违反规定:指当事人由于思想方面的原因,不遵守交通法规和其它交通安全规定,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发生事故。如酒后开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故意不让车、违章超车、违章超载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②疏忽大意:指当事人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正确地观察和判断外界事物而造成的失误。如心理烦恼、情绪急躁、疲劳驾驶等都可能引起精力分散、反应迟钝、采取措施不当或不及时。③操作不当:指驾驶车辆的人员技术生疏,经验不足,对车辆、道路情况不熟悉,遇到突然情况惊慌失措,发生操作错误。•客观原因:指由于道路条件(包括气候环境)、车辆条件等不利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这类事故虽然没有因驾驶人员主观原因发生的事故所占比例高,但在某种情况下,都是导致交通事故的诱因。•车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车辆是工具,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交通安全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在事故统计中,因为车辆而直接导致的事故比例并不大,但如果能进一步改善车辆的结构和性能,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从某种角度讲是可以防止驾驶员失误的,至少也可能减轻事故的损失。•为了安全快速行驶,汽车配备有前照灯、制动灯、挡风玻璃,安全带及后视镜等。如果某一设施出现故障,就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汽车的使用性能相对于交通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性越好,制动性越可靠,同时拥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小;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延长,各部件磨损程度加大,导致使用性能下降,技术状况变坏,如果不及时检查和调整,很容易出现制动跑偏、轮胎爆裂、喇叭不响、汽车摆头等异常现象,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2.车辆因素•比例不大,但后果严重•制动失灵•养护不当•机械事故:制动和转向系统•道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驾驶员的粗心和失误大部分是由于困难的道路条件引起的,而道路条件与道路设计、施工、养护是分不开的。•具有足够强度的路面在行车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在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下,不产生过多的磨损、压碎及变形,同时还要保证一定限度内的抗滑能力和平整性,这样才能为安全行车创造有利条件;在道路线形设计时,应该合理安排曲线的半径和转角,通过弯道超高、弯道加宽的办法防止出现横向翻车或滑移的现象•同时有足够的视距能够在发现障碍物时及时地采取措施;因为汇集在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行人以及自行车行驶方向各不相同,所以交叉口处存在着大量干扰与冲突,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四路以上的交叉路口,同时采用交通信号控制交叉交通流的相对速度,采用分离车道和隔离式道路为左右转弯车辆的运行提供方便,减少车辆在交叉路口区域的冲突。(1)道路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2)道路路面与交通事故(3)道路类型与交通事故(4)道路交叉口与交通事故3.道路因素1、道路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道路线形设计的原则:要考虑与地形及地区的土地使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并和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以及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更要从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运用等角度来确定。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对汽车的行驶在力学上应安全、顺畅;(2)从地形等条件看,经济上要合理;(3)从驾驶员的视觉和驾驶员心理看,反应良好;(4)与环境或景观协调、和谐。3.道路因素道路的平面线形•平面线形包括直线、园弧线、缓和曲线三种。道路的曲率半径(1)最小曲线半径:最小曲率半径的确定要考虑行驶在道路曲线部分上的汽车所受到的离心力、重力与地面提供的横向摩擦力之间的平衡,并考虑不至影响乘员的良好心情和感觉。(2)超高:汽车曲线行驶受到的离心力和重力的侧向分力,要依靠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来保持平衡。为了使汽车安全地在曲线部分行驶,除曲率半径非常大和有特殊理由等情况外,都要根据道路的类别和所在地区的寒冷积雪程度,以及设计车速、曲率半径、地形状况等,在反曲线部分的外缘加高,以平衡汽车受到的离心力的影响。4、视距•视距是驾驶员在道路上能够清楚看到的前方道路某处的距离,是道路几何设计的重要因素。有足够的视距,对于行车安全、行驶速度以及通过能力都有很大影响。•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就要在其前面停住车(停车视距),或者前方来车需要错开行驶(错车视距),以及在两车道的道路上,要超越其他车辆,就要跨越到另一车道上行驶(超车视距)等情况存在。又分为静态视距和动态视距。纵断线形•纵断线形主要表示道路前进方向上坡、下坡的纵向坡度和在两个坡段的转折处插入的竖曲线。纵断线形设计必须符合规范。平纵组合(2)道路路面路面的种类•按力学特性分为两种:(1)柔性路面:各种沥青路面与碎石路面都属于柔性路面。(2)刚性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属于刚性路面,它具有较大的刚性与抗弯能力,能直接承受与分布车辆载荷到路基的路面结构。2、平整度与粗糙度(1)平整度标准•平整度是路面表面的平整程度,是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行车平稳性、乘客舒适性、路面寿命、轮胎磨损和运输成本。(2)粗糙度标准•路面粗糙度可用车辆纵向紧急制动距离、纵向摩擦系数和横向摩擦系数来表示。目前,常用摆动式摩擦系数测定公路路面的摩擦系数。(3)路面构造深度•路面构造深度是用于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的指标,路面构造深度愈小表明路面愈光滑,且在一般情况下,摩擦系数变小,丧失渗水、排水的功能,容易产生汽车滑水现象,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因而路面必须保持一定的粗糙度。3、抗滑度•路面摩擦系数又称抗滑系数。路面抗滑性是交通安全的迫切要求。抗滑性差常导致交通事故。尽管现代路面技术不断提高,但由于路面附着性变差产生的事故率仍高(3)道路类型与交通事故行车道•行车道的设计必须满足相关标准对行车道宽度、道路的种类和规格、紧急停车带
本文标题:4交通事故预测及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5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