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4信息技术应用成果(5)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作业题目: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作业要求: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探究____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姓名:白岳明工作单位:榆中县第六中学8学科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与技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使学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对于浮力,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如何解决浮力问题,是一个难点,本节课知识综合性强,需要教师精讲,学生精练,才能掌握。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这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通过探究,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及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计算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等是本节的难点。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将乒乓球用力压入水中,撤去力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从水里浮上来的乒乓球和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都受到水的一个向上托起的力的作用。认识浮力设想有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里,它的六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学生分析: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平衡的,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厚感情度不同,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就不等,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压力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认识浮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总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的大小猜想(一):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二):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让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证实上面的两个猜想的对与错。(1),先在空气中称出石头和小桶的重,再把石头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溢出的水用小桶接起,读出弹簧秤的读数,算出石头所受的浮力。然后再称出小桶中的水重。比较石头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溢出水重。(2),把石头浸没在盐水中,测出石头的重力,算出石头在盐水中的浮力。比较石头在水中和在盐水中浮力的大小。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2)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得出阿基米德定律归纳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教师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理解阿基米德原理F浮=P液gV排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规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组长评价听课情况认真听课,没有走神、讲小话等现象听课比较认真,偶有走神、讲小话等现象听课不认真,走神、讲小话较严重合作学习情况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能加以借鉴和运用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参与小组讨论情况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获得多数组员的认同能参与小组讨论,基本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组员基本认同。不参加小组讨论,无观点表达发言情况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能举手发言,表达中自己的思维较少很少发言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1、什么是浮力及浮力的方向。2、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3、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4、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浮力的大小由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决定。5、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测量法;(2)原因法;(3)公式法。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九、实践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课后反思:在这个教学实录片断中,我获得了这样的启示:1.设置有结构性的研究材料,激发质疑兴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感知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材料的结构性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发现的探究问题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在学习上的认识特点和思维方式,因势利导地把握好问题空间,促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假如……会……”的未知欲望,从而激发质疑兴趣,产生问题,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安排问题讨论,解答疑惑,促进观点交流讨论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体现学生思维的火花,也可能反映出新的问题或疑惑。在讨论中,学生自由大胆地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真正的尝试,支持那些大胆但又讲不出明确想法的学生。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经过实践、交流和思想的加工,获取到自己认为有科学依据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3.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主动提问,许多学生担心:我的问题太简单了,老师和同学会嘲笑我吗?如果我提的问题跟今天的课没有关系老师会批评吗?如果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答不上来,老师以后还会让我发言吗?如果……好多学生往往不敢提问,生怕老师批评或反感,生怕问题浅了引得同学嘲笑,要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害羞心理,打消学生的心理疑惑,让学生的心灵获得宽松自由的环境。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中教学或学习亮点;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5.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6.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文标题:4信息技术应用成果(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5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