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A4
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1页,共15页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产生压强差,气体体积减少约1/5。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二、空气的污染1、空气质量监测的气体:可吸入颗粒物、SO2、NO2。其它污染物:CO。2、S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3、空气污染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燃料燃烧污染(如汽车尾气、家庭燃气燃烧)。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健全法制、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植树造林。三、氧气1、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2、氧气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都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③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白烟是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烟雾弹)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是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Fe在空气中不燃烧。⑥H2、CO、CH4燃烧(即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⑦铜与氧气的反应现象:红色固体变黑。注意该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因为铜不活泼。3、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催化剂不决定反应是否发生,不影响反应的产量。MnO2是氯酸钾制氧气及双氧水制氧气反应中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MnO2不是唯一的催化剂,不同的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物质可以在不同反应中作催化剂;同一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四、氮气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不能用排气法收集)。化学性质稳定,很难发生反应,可以作保护气。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为稳定,可作保护气。通电后发有色光,制霓虹灯。氦气密度小,又不会燃烧爆炸,可代替氢气填充气球。【水】一、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最常用的溶剂(或分散剂)是水。二、水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1标准大气压下,熔点0℃,沸点100℃。在4℃密度最大为1g/ml。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2页,共15页三、电解水1、电解水中正(阳)极产生氧气,负(阴)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2、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四、水的污染和净化1、水的污染源: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2、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3、水的人工净化:过滤(通过砂滤池),吸附(明矾作凝聚剂除去小颗粒固体),消毒(氯气)。五、氢气1、氢气是无色无气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碳及其化合物】一、碳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作切割工具。石墨能导电(作电极);熔点高(作坩埚材料);有滑腻感(作润滑剂,如铅笔芯涂锁润滑);铅笔中不含铅,笔芯是粘土和石墨混合物,利用石墨划在纸上有痕迹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结构不同。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活性炭吸附性更强)。2、单质碳具有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有稳定性,如中国古代字画能保留至今。(2)可燃性。(3)还原性:①碳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还原CO2生成一氧化碳。二、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接近),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毒性(原因:夺取血红蛋白,导致人体缺氧)。②可燃性;③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3、CO用途:(可燃性)作燃料;(还原性)冶炼金属,如高炉炼铁(CO与Fe2O3反应)。三、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干冰气化会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来人工降雨及舞台云雾效果。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原反应无现象,可通过加石蕊试剂判断,紫色石蕊变红色。)②与石灰水反应(检验CO2的方法)。③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除去CO2的方法)。④与灼热的碳反应。⑤与镁反应:说明活泼金属的火灾不能用CO2扑灭。特殊燃烧不需要氧气。3、CO2用途:作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大棚内使CO2含量稍高,作增长剂);能灭火(原因:不可燃、不助燃及密度大于空气);干冰作致冷剂,可保藏食物及人工降雨。【金属】一、金属活动性顺序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Sn锡,Pb铅,H氢,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3页,共15页Cu铜,Hg汞,Ag银,Pt铂,Au金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指盐酸和稀硫酸;③铁与酸反应生成亚铁(正二价铁)盐。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反应物中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如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但铁不能将硫酸镁中的镁置换出来。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可能性;根据金属与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可能性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5、波尔多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组成的悬浊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反应。二、铁制品除锈1、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Fe2O3,红色。2、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铁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3、除锈原理:酸与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用盐酸或硫酸与氧化铁反应,达到除锈目的。4、防锈措施:①制成不锈钢;②涂油漆或上油或镀锌。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4页,共15页主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一、元素及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是以拉丁文字母命名的。元素是宏观概念,用“组成”表示: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甲烷有碳氢两种元素。2、元素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存在于单质中;②化合态,存在于化合物中。注意有些混合物中两种形态的元素都有,如空气中既有游离态氧元素(在氧气中),又有化合态氧元素(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中)。河水中有水(化合态氧)和氧气(游离态氧)。3、元素符号的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含义);②表示一个原子(微观含义)。注意如果元素符号左边有系数,则符号只能表示微观含义:几个某原子。4、元素含量:①地壳中含量前三位元素“氧、硅、铝”,前两种为非金属元素,后一种为金属元素。②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氧”,最多金属元素“钙”。③大气中最多元素“氮”。二、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1、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2、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C)石墨(C)和C60;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红磷和白磷(都为P)。【分子、原子和原子团】一、原子、分子的概念:1、分子和原子是微观概念,用“构成”表示,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保持CO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汞原子(金属没有分子,由原子直接构成);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氯分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②联系: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二、原子团的符号、化合价和名称:14NH铵根,13NO硝酸根,1OH氢氧根,24SO硫酸根,23CO碳酸根。三、相对原子质量简称原子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该原子的质量121四、化学式及式量(1)化学式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如H2SO4,表示硫酸;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如H2SO4,表示硫酸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如H2SO4,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如2H2SO4,表示二个硫酸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如H2SO4,可知一个硫酸分子共有7个原子,其中有2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2)式量(等同于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原子量总和。如Ca(OH)2,式量=40+2×(16+1)=74如CuSO4·5H2O,式量=64+32+16×4+5×(2+16)=250【化合价】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5页,共15页一、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二、化合价与化学式1、化合价规则: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中金属只有正价,氢显+1,氧显-2;化合物中一般正价元素在左侧,负价元素在右侧(特殊氨气NH3,氮-3,氢+1)。2、化合价应用要求:①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应用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②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一、物质的量1、表示微粒数的多少的量;同质量、长度、时间等都是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n,单位摩尔(mol);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微粒。2、物质的量只能表示微粒的数量,不能表示宏观物质,如“1mol大米”是错误叙述。表示微粒时要明确微粒的种类,是分子还是原子等,如“1mol氧”是错误叙述,应为“1mol氧原子”或“1mol氧气(分子)”。二、摩尔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符号M,单位g/mol,数值上等于微粒的式量或原子量。如氧气的摩尔质量M(O2)=32g/mol;氧原子的摩尔质量M(O)=16g/mol。三、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的计算1、计算微粒数:微粒个数=微粒的物质的量×6.02×10232、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三者间的简单换算:物质的量n(mol)=m(g)M(g/mol)质量摩尔质量四、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就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第6页,共15页主题三: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物理性质——状态、气味(嗅觉)、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NaOH潮解、浓硫酸吸水属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毒性等。【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符合质
本文标题:2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A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5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