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4第五章秦朝的法制.
第五章秦朝的法制(前221-前206)第一节法制指导思想与法律形式第二节法制内容第三节秦朝的司法制度第一节法制指导思想与法律形式一、法制指导思想二、法律形式三、云梦秦简一、法制指导思想1、“事皆决于上”;“法令由一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2、“一断于法”;“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3、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弃礼任法,法峻刑严;“专任刑罚”、“乐以刑杀为威”。4、“明主之治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二、法律形式律:是成文法,带有普遍性的基本法律规范,具有稳定性;令:国家针对一时之事发布的政策、命令;制、诏:是以皇帝名义临时发布的命令。廷行事:由中央政府汇编的可用于审判比附的典型案例;法律答问:是官方以答问的形式对秦律律文所做的解释,并成为当时司法审判的依据。式:秦简中有《封诊式》,是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及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三、云梦秦简1975年,在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秦代竹简。包括《编年纪》、《南郡守腾文书》、《秦律十八种》、《效率》、《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治狱程式》、《为吏之道》、《日书》等。主要内容:秦代法律,具备了刑法、诉讼法、民法、军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内容。对农田水利、牛马饲养、粮食贮放、徭役征发、刑徒服役、工商业管理、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物资账目、军官任免等都有规定,而以刑法最为成熟。这批竹简是研究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可信史料。此外,还有云梦龙岗秦简、里耶秦简。第二节秦朝法制的内容一、刑事法律二、民事法律一、刑事法律案例11、刑罚适用原则2、刑罚体系3、罪名:盗窃罪、贼杀伤罪、诽谤罪、不敬皇帝罪、以古非今罪、非所宜言罪、妄言罪案例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A.死刑B.迁刑C.城旦舂D.笞一百1、刑罚适用原则①刑事责任年龄:以身高作为成年的标准,男子约6尺5寸为成年、女子6尺2寸以上;(相当于16-17岁),而完全责任年龄是身高6尺(相当于15岁)②区分有无犯罪意识:对有犯罪意识的行为,从重处罚;对无犯罪意识的行为可免予处罚。③区分故意与过失:端与不端;④并脏以论:并合论罪:数罪并发时,把数罪并合在一起判刑。⑤共犯(集团犯)加重:5人以上共同犯罪的要从重处罚。⑥累犯加重:⑦教唆犯加重处罚;⑧自首(自出)从轻:⑨区分既遂与未遂⑩诬告反坐:诬告者,以所告之罪罪之⑾刑罚时效:对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有法定期限。2、刑罚体系由生命刑、身体刑、劳役刑、流放刑、耻辱刑构成①死刑:弃市、生戮、磔(裂其肢体而杀之)、定杀(将患有疾病的死刑犯投入水中淹死)、坑、腰斩、车裂、枭首、凿颠、体解、赐死、绞、族、具五刑(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者,又先断其舌—汉书·刑法志)②身体刑:笞、黥、劓、膑、刖、斩趾、宫、笞,(与劳役刑合用)③劳役刑:城旦舂(4-6年),鬼薪白粲(3年),司寇(2年),罚作复作(3月-1年),隶臣妾(罚为官奴)④赀刑:赀甲、赀盾、赀戍、赀徭、赎⑤耻辱刑(髡:剃去头发和鬓须;耐、完:仅剃去鬓须,而保留头发)⑥流放刑:迁和谪,是指将犯人迁往边远地区的刑罚(谪刑适用官吏犯罪)。二、民事法律1、民事权利主体2、所有权及取得方式3、婚姻与继承1、民事权利主体主体广泛:“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凡“傅籍”者皆有义务服徭役。但民事主体地位不平等①贵族、官僚、士伍(百姓):完全主体;②商人、赘婿、后父:受限制的民事主体;③隶臣妾:限制权利能力的民事主体;④人奴妾:非民事主体。2、所有权及取得方式(1)国家所有权:即皇帝所有权,具有绝大部分自然财富和社会财富。(2)个人所有权:推行“使黔首自实田”的政策,土地私有制被正式法定化;“盗徙封”依律当处耐刑。注意:秦代只承认户和家族的所有权,不承认个人的所有权。户是特殊的民事权利主体,不仅是最基本的政治单位,还是一个财产共同体。(3)所有权的取得方式:①原始取得:先占取得、孳息取得、时效取得。②传来取得:赏赐取得、买卖取得、继承取得。3、婚姻与继承①实行一夫一妻制②结婚与离婚,都要到官府登记,否则无效。③禁止“娶人亡妻”,禁止“弃子而嫁”④继承:分法定继承和指定继承;包括皇位继承、财产继承、宗祧继承、官职继承、爵位继承。第三节秦朝的司法制度一、司法机构二、起诉制度三、审判制度一、司法机构(一)中央①皇帝;②丞相;③廷尉(负责诏狱、复审上诉、疑难案件)、④御史台:监察百官,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长官朝廷图书,监察违法官员),地方负责监察的官员称监御史。这是中国最早开设监察制度。(二)地方①郡:郡守,下设专职“决曹掾”。②县:县令、县长,下设“狱掾”。③县以下有三老、啬夫、游徼等乡官处理民事纠纷,协助上级部门追捕案犯。二、起诉制度1、起诉方式与程序2、诉讼的限制1、起诉方式与程序(1)起诉的方式①官诉,即官吏纠举,指官吏非因个人被侵害,而是其职责要求对犯罪人向司法机构提起的诉讼。此类似于现代的公诉。②举发,指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向司法机构提出的诉讼。相当于现代的自诉。(2)起诉的程序——“辞者辞庭”:是指诉讼者须亲自到郡守、县庭去起诉。2、诉讼的限制(1)自诉案件分为“公室告”与“非公室告”。公室告:控告他人的杀伤和盗窃行为。非公室告:父母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以及子女控告父母、奴妾控告主人肆意加诸自己各种刑罚。(2)禁止诬告和轻罪重告三、审判制度1、证据制度2、审判原则3、审判程序1、证据制度①以被告人口供作为主要定罪依据。②官吏举告和民人告奸必须举证。③广泛收集证据。④各种证据必须详载于笔录。⑤证据的种类:当事人的口供、证人证言、物证、爰书(调查或勘验笔录)2、审判原则①有罪推定原则:即刑事被告人一经被告发,在未经司法机关判决之前,就被推定为有罪,并以罪犯对待。②依法律和事实判决的原则:虽然实行“有罪推定”,但还是要求司法官员认真查验证据,依事实去适用法律,依据法律和事实对案件进行判决。③有条件的刑讯原则:秦代把审讯效果分为“上”(能以记录追查其言,无笞掠而得人情为上)、“下”(笞掠为下)、“败”(有恐为败)。④法官的责任:法官在审判中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的,属“失刑”罪;故意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的,属“不直”罪;故意有罪不判使犯人逃脱法律制裁的,为“纵囚”罪。3、审判程序①两造具至。②讯问当事人,取得口供。③调查:a对案件不清问题进行调查,b现场勘验,c伤亡案件中的检验。④审判后,作出判决并读鞫。如当事人服罪,照判决执行;如称寃,可以乞鞫。
本文标题:4第五章秦朝的法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6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