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3.3.2拿来主义学案
学校:临清市第三高中学科:语文编写人:杨方审稿人:徐晓云《拿来主义》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扫除字词障碍,结合背景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二、预习内容1、积累字词shàng()gēngzhìlìnsè()礼()往来自诩.残()冷()()()譬.如()()()bócàn()cuì()脑髓.徘.徊.()然大怒()头蹩.进国()倘.使2、了解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3通读全文,思考: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写作本文的?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2)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3)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2、能力目标:(1)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提高论说文阅读和写作能力;(2)把握并学习先破后立的文章结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学习重难点:重点:1、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二、学习过程:1、检查预习2、探究合作[来源:Z#xx#k.Com]探究一: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先列举了哪些“主义”?作者的态度如何?请阅读第1——6自然段,之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什么是“闭关主义”?此政策如何?作者是怎样形象地表述的?(2)什么是“送去主义”?只送不取结果怎样?作者举“尼采”为例有何作用?作者是如何描述亡国灭种的结局的?送去了什么?如何“送”?一个“捧”字让你感受到什么?作者为何还要说“显出进步”?(3)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当时的中国得到了什么?这些东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这样?“抛来”“抛给”有何区别?(4)别人给我们“送来”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5)如何实行拿来主义?如何理解“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来源:Z。xx。k.Com](6)第七段内容与前六段内容有怎样的逻辑关系?探究二:在如何“拿来”的问题上,作者批判了哪几种错误态度?作者认为应怎样对待文化遗产?(1)阅读课文第8段,完成课后86页第一题,并找出你认为运用得形象精彩的词句进行赏析,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来源:学科网ZXXK](2)在如何拿来的问题上,第八段中作者说:“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在第九段中,作者又有何补充?这与前文的哪些文字相对应?(3)大宅子里有些什么?各指文化遗产中的哪些内容?认真阅读第九段文字,填写表格。喻体本体作者的态度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探究三:最后一段收束全文,强调了什么?齐读课文末段,思考作者要表明什么态度?你有哪些感想?探究四:“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提出的,这种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观念是否已经过时了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3反思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四、今天再学《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A.残羹冷灸(gēng)冠冕堂皇(miǎn)B.鸦片(yā)脑髓(suǐ)C.自栩(xǔ)玄虚(xúan)D.吝啬(sè)蹩进(piē)2、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长歌当哭得当当天B.无缘无故变故事故C.博而不精精华酒精D.一一列举举例举止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①南京的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②只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会有真才实学。③这时全场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④经过努力,王琳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⑤一个科学家能够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来源:学科网]⑥他战胜了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就。[来源:学科网ZXXK]⑦大会批判了这种错误观点。A.②③④B.②④⑤C.④⑤⑥D.④⑥⑦4、对以下句义理解正确的有()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③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5、阅读并回答问题。中国人怎么了?如今的消费越来越高档。餐厅、时装屋、卡拉OK厅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消费如同①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帐,中国的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蚀本吗?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②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引导消费,关键是③牵住牛鼻子。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牵牛鼻子又脏又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执牛耳更潇洒!④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当盟主,比作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真难选择!(1)指出下面比喻修辞的本体。①发狂的牛②执牛耳者(2)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①拽着牛尾巴②牵住牛鼻子(3)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证明什么?反对什么?参考答案
本文标题:3.3.2拿来主义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7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