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5.23;甘露;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究3500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究摘要:雷锋是时代的象征,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各大高校是宣扬雷锋精神的重要基地。积极地开展学雷锋的活动对于高校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至关重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文化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意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无疑给传统的精神文化带来了冲击。本文主要就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下的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关键字:学雷锋活动;德育工作;问题对策雷锋传递给人们的主要是敬业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好的精神和文化就应该代代相传。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高校在教授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做人处事也是一门学问,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因此,高校英爱重视学生德育工作的探究。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德育的基础途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政治课的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它学科都属于开展德育工作的间接性途径。在高校教学中,这些途径都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德育的要求和目标严重缺乏层次性、稳定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关于德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很多内容的教学都只是简单地重复,无法真正让学生学到政治课的精髓,所以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高校的政治课教学一般都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总是一味的让学生背诵一些应付考试会涉及到的内容,忽略了学生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就其它的学科而言,因为本学科很少会设计到德育方面的因素,所以基本上也很少会教导学生注意自己的德育行为。在他们看来,所谓教学就是传授学生知识。在高校课程的教学中,即便有些教师渗透了德育因素,也只是生硬的结合,根本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长此以往,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引来学生的反感。(二)高校教育的内容没有层次性目前,高校的德育目标还缺乏层次性,这无疑就致使了德育内容变得空泛化,没有预见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严重脱节。在高校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未能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层次以及品德的发展规律。德育内容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中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有限,一些教师将高标准的德育内容强加到学生身上,导致学生难以达到其要求。德育的内容包括很多,比如一些基本的做人道理、尊师重道、文明礼仪等等内容。针对这些没有一个固定的授课内容,经常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这样学生和教师都难以接受。例如,很多高校每一年都会定期开展学雷锋的活动,活动所传递的德育思想就是“助人为乐”。每一年都有开展类似的活动,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考虑过什么是“助人为乐”,它蕴含何种教育内容。(三)家庭、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的德育知识都是正面性质的。而学生并非一直留在学校,时刻都需要与社会和家庭打交道,或多或少都会看到一些负面的现象,这对于他们德育思想的形成无疑会造成影响。学校的正面影响与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形成一对矛盾,让学生陷入极度的矛盾中。一些高校的教师经常会抱怨,现如今外面的社会环境太过恶劣,学校想要开展德育工作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社会的消极因素太多,加上学生们的好奇心太重,导致德育工作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们的抱怨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校在德育教学上的无力感,同时还说明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二、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一)加强德育管理毋庸置疑,教学是学校开展工作的核心所在。教师担负的主要职责便是教学,而学生则主要是学习。将德育思想贯穿在教学中,是保证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德育效果的重大措施。高校的德育工作应该贯穿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不自觉地就吸收了德育教学的精髓。实质上,每个教学的环节都难以离开德育因素,如果离开了德育,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就不可能存在强大的动力和正确的方向,学科教学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若各学科脱离了这一土壤,将会丧失教学的根基。一般优秀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都会将教学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和谐统一。既能够帮助学生学到该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学生们的政治素养。进行德育管理的措施有三点。第一,完善教师的教学设计,让教师意识到育人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德育因素融入到自身的教学中;第二,让教师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第三,高校的德育管理应该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定期地组织教师开展听课和评课的活动,进行深入的调查,充分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措施进行解决。高校应该强调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好信息的反馈工作,促进德育思想的渗透。(二)建立社会、家庭和学校一体的网络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各有优劣,在地位和作用上都不同。由于目标的导向具有一致性,于是三者可以互相补充和结构,形成一种德育网络,从而提升整体的德育实效,改变德育非常薄弱的现状。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在时空上有效实现德育的紧密联系。这三者的互相补充能够增强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益。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如果能够有效地统一起来,可以在教育思想上达成共识,这对于彼此的了解也是有帮助的。在德育网络中,社区教育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组织各种教育力量,实现处处有德育,时时有德育,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一股合力,让社会、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上保持一致性。由于这三种因素都各有优劣,所以应该充分调动这三者的优势,形成一种多渠道、多层次的大教育格局。(三)提升学生在道德目标价值上的认同感所谓道德知觉也就是人们对于道德的认识。道德意识形成了,道德知觉也就有结果了。道德知觉不仅仅包括达到信念、道德观念和道德知识,还包括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对道德精神的认知。人们心中的道德知觉能够有效地引导其道德行为,它具有一种特定的内在驱动力,对于行为的指向也有一定的作用。形成道德知觉需要遵循从一般到个别,再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三、构建学雷锋常态化下的德育机制(一)对学雷锋常态化下的实践平台进行创新众所周知,所有活动都需要合适的平台和载体,学雷锋常态化实质上也是如此。高校开展学雷锋的活动不能单纯地理解成“做好事”,更不可以理解为模仿雷锋做过的事。雷锋精神早已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地域和时代,这应该作为一种科学的价值取向,并将它当作未来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二)建立齐抓共管体系首先是应该做好系统地规划。高校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得到高层部门的重视才能长效地开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宣部应该带头抓这一问题,教育部门也应该重视,落实好这一问题。学校工作的开展只有在教育部的配合下才能奏效。其次是高校应该将其纳入到常规的管理中,长期坚持。如果想要让学雷锋的活动常态化就必须改变将学雷锋当作活动的思想。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在培养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学雷锋的活动不能仅仅只是由共青团和宣传部来开展,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工作部参与到活动开展之中。学校可以在经费、人员和场地上给予适当的支持。然后是要构建恰当的工作平台。对于学雷锋常态化,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将很难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的管理有效结合,也难以吸引学校内部和外部人员来参加活动。因此,在平台的建设上应该保证其具有创新性。最后要经常对学雷锋常态化理论和探索进行及时地总结,形成一种固有的实践模式和理论成果。这不仅可以供领导部门进行参考,还能供其它高校借鉴和学习。更关键的是它可以和社会的其它方面共同交流和探讨,在相互影响下,共同提高和改进,保证高校学雷锋的长效化和常态化。结束语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健全学生的品格,帮助他们树立一种正确地价值观,还能让他们学会做人处事,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雷锋作为几代人的学习榜样,其精神对于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自然是有帮助。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已经树立了成功的范例,这应该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1]文洁民.论学雷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1)[2]徐茂华.韩君论弘扬雷锋精神[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3]张佳倩.改革开放以来学雷锋活动的实践历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35)[4]文洁民.论学雷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1)[5]刘长海.学习雷锋回到雷锋——关于学雷锋运动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13)
本文标题:5.23;甘露;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究35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7279 .html